|
有关回帖
文/与诗为伍
一个论坛如果没有时下通行的回帖,太过文质化,可能也会较快的玩完。这是我近来亲事于网络写作与纸媒发刊时的思索。纸媒发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于我们一直深陷在文化交流的传统误区里,以为纸质的东西,才具有了所谓文本的价值。其实网络本身也是一种文本,而且是活的文本,是文学作品此前从未有过的提升作者写作能力的文字练狱。这一文本以其当下最快的速度传递着阅读信息的反馈,现实着读者与作者的勾通,较之于上架的书刊,作者的获益要超过百倍,虽然卖不到现钱,却能直接地亲近读者。
这里需要明白的有两点,一坚决不能把错别字,误码等作为网络文本的必然;二书刊的价值在网络出现之后(尤其是那些已先于纸媒在网络流传过的文字)就只剩下了阅读和可供收藏,其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大多已成为奢望。一些原本看好的网络名家,其作品满怀信心集结之后,结果却很快积尘就是一例。因此,我要说网络是最初的阅读,也是最终的阅读,这对一般的作品来说是对等公平的。纵然是真正的杰作,也必须有时间差后的再热,让人们忘记它然后再度想起。当然,真正的杰作与时间同行,也会有不间断的读者出现。
现在我们只说说回帖的问题。首先回帖不等于写论文,那样会把版主累死;也不等于批示式的画圈。其次好的回帖和长短没有太大的关系,重要的在于贴切主题,否则你的回帖再质量,对作者而言也是不着边际,和画圈没什么两样。至于长篇阔论,那你另发主题好了……诚然,你若是帖切主题的,那当然是多多者善。
现在的回帖,大体上有这些个范例:1、摘录式的引用。这和老师画红线差不多。作者也能接受。它起码表示了两点:有人在阅读它并做了回复;作品中有值得欣赏并被读者所欣赏的片断。说明作者的写作是有可取之处的。2、表情或符号。这些表情和符号,大多对作品表示了肯定、附和或赞成。其实这仍然是画圈的行为。3、唱和。唱和是对作者主题的响应。是基于对作者主题的某一方面的兴趣所产生创作欲的表达。有没有和楼主一较高下的意思?有或许没有,这已是文笔的友谊。所以,现在通行其道,并由此形成了对诗、诗舞、联诗、接句等多种形式。一个主题帖下成就了若干个主题。4、条款式的批示。肯定与批评并举。5、楼主的基于上述范例的礼节性回赠……一个主题帖有了这些,若再加上飘红加精,可以说已凑足了热闹。但对作者和作品而言呢?我个人仍然坚持认为:只有贴切主题的回帖才是具有意义的。无论它是或长或短或哪一种方式。
什么是作品的主题呢?这可能和我们习惯性的主题思想有所不同。
我们第一理解和发现的是作者的情绪。这是网络写作的主要动力或源。有人称之为情趣化写作。这没有什么褒贬,是一个中性的词。有情绪才会有思想。思想情绪是我们倒置了它们。如果一个读者看不到作品中作者的情绪,那么我们是无法和作者实现交流的。喜怒哀乐闲就是情绪化的思想。为什么非得要作者作理性的提升才认识到它呢?更多的时候,网络写作的作者或作品做不到或不做理性的提升。那么我们就切入作品的情绪彼此交换着情感进行回帖吧。第二智性的写作。什么是智性的写作呢?智性写作确切地就是情绪的隐性表现——对于情绪的艺术处理。它们的情绪结构化在全部的文字与形象之间并由此形成一个群集的象征、隐喻或晦涩的指桑。对于此类作品我们不能为假象所蒙蔽,并口若悬河的回复,说得越多,越会让作者从内心里窃笑。乍么办?把作者的隐性情绪抖擞出来并交换看法。第三叙事类的作品在叙述事件、描述人物时也传递着多重的信息。正如同当下被称为信息时代一样。信息写作论也不断地被人们所提起。重要的在作者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和读者如何反馈这些信息。第四我们才有了单纯或复杂于上述主题的文本优劣的赏识与评读,对作者表达技艺的肯定或指正,而不是轻率地赠予名不符实的冠词,忽略坦然而坦诚的交流与才情的彼此碰撞。
说白了,在如今的网络,“回帖”的品位才能彰显一个论坛的真章。因为,一个主题帖可能在无数个网站张贴,而回帖才是这个论坛所独有的。
2011-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