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0 20: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在线
哑哑读诗
文/哑榴
A.
【楼梯】(李显)
璀璨,奇异,带着一双嗜血的眼睛
那里有我一生的迷恋
这个夜晚,有很多种方式抵达你
我选择了楼梯
在顶层的转角处,遇见阿婆和她年幼的孙子
她们手里拿小花,赤脚
应合着鼓点的声音
哑哑:这样嗜血的眼睛“竟然被“迷恋”。嗜血的人见到血就兴奋,狂热,见到血能给刺激,爽,从而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我们不妨想象这双眼睛是一个有点虐待狂的美人,而我很想得到这种刺激——一生的爱恋总是不能太平淡了,要追求一生,追求一生的刺激。就像游戏一开始,就受到了虐待,结果成了瘾。也许我不断地从楼梯滚落下来,却还是抵制不住诱惑——“这个夜晚,有很多种方式抵达你”证明了我的猜想。我就是要选择疯狂
流血……死也要爱,死也要痛,死也不放弃。不会为了谁而改变。不会变得平庸,对抗无力,无神的眼睛……
“在顶层的转角处,我遇见阿婆和她年幼的孙子,她们手里拿小花,赤脚应合着鼓点的声音”——多么善良的长者,多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永远也不会懂得这只“嗜血的眼睛”。这样一对比——诗意就更加深刻了
这是几代人诸如伦理,感情,传统,礼教……的矛盾对立,和和谐既是尖锐无可调和的矛盾,却又如此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她们手里拿小花,赤脚,应合着鼓点的声音”——适时的扣响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在尖叫,寻找刺激的时候,悬着一颗心——他们,才是我们的生活,而那双嗜血的眼睛——爱情,高于生活,却永远被生活包围。我们既要寻找给力的爱情,又要看见生活中除了爱情以外,还有更多的的真善美我们既要贪婪的追求那令人断肠的爱情,也要注意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那双嗜血的眼睛——不正是诗人一双观察生活,雕刻心灵的眼睛么?
B.《看完一场悲剧》(李显)
她也许根本就不存在
我紧紧把她抱在怀里
她挣扎--破碎,拉开
风掠过晶莹的眼泪
我从巨大的双曲面中 看见
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
正在消失
哑哑:她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我紧紧把她抱在怀里————姑且认为,她就是我的恋人。得到,或得不到,我在幻想,不放弃,她挣扎--破碎,拉开。风掠过晶莹的眼泪-————-我想捕捉她的翅膀,她却极力挣扎,脱离我的怀抱,有泪,我从巨大的双曲面中 看见 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正在消失—————————“双曲面”是一个工程术语。实轴,虚轴,相垂直。用在这里,我个人揣测,这个完美的建筑只是“虚拟”的,成功了则是完美的现代建筑;而当“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正在消失”之后,则这座建筑就是废墟。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二次破裂?……很不容易,因为两个心灵的“轴心”是垂直的,难以调和。如果“双曲面”比喻变形扭曲的脸,则整首诗歌好理解一些。这个双曲面给了哑哑一个难题。显显诗歌“隐忍”,“尖锐”,总是在看似不可能之中寻找可能,在崩溃的边缘寻找生气,在“看完悲剧之后”令人反思悲剧发生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正是诗意产生的地方。也许,诗歌就是在正负高压激烈碰撞之后,产生的炫目的电火花。裂痕,变异,悲极和极乐搅成一团,……有时候烧焦,有时候焊接。如何取舍,显显没有告诉我们。这正是他的魔力。
需要指出的是,过于压抑有时候会使得诗意过于干燥,失去了“活”的空间。浓血浓情的疤痕,还是需要更多的水分湿润。
C.省略(紫穗穗)
*省略
草在枯萎
火车在奔跑
被烧着的魔术棒
在天空,划出长长的兔尾巴
“我要藏得更深些”
大风一点一点,吹散了雪人
哑哑:
“草在枯萎火车在奔跑。”——一句话,多么有分量。简直概括了这个时代的本质特点。草,生命也,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水,空气。我们的身体——小草。一切都在枯萎。在萎缩。在沙化。我们在时代的车厢里——看见了。一列时代的高速列车呼啸……谁能阻挡它忽然停下来。巨大的惯性足以让我们眩晕,失去分辨,失去理智,失去一切的一切。这是巨大的留白——令我们的思考无限广袤。
“被烧着的魔术棒
在天空,划出长长的兔尾巴”——
魔术棒就是我们的DNA。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幻想,操纵着魔术,给自己一个实相。
魔术棒就是时代的指南针。时代表现出来的一切美好或丑恶,表现出来的一切特征,
其本质就——人们内心作崇的那根魔术棒。但是——它毕竟是长不了的。是“兔尾巴”。所有的舞台日常生活中换着新鲜的过法其实很短暂。
“我要藏得更深些”
大风一点一点,吹散了雪人
——
即使是一个雪人,也会被风吹没了。好冷啊——我们没有归宿。只能藏得更深一点,不要白白流失。哪怕,滋润来年春天的一朵花,一颗心灵。
戛然而止——我们得到的印像是,回到自己的内心,让“枯草”回到地面。
所有的天空都是那样新奇,浪漫,却始终靠不住。我们要滋润脚下的,绿色的。
“我要藏得更深些”
大风一点一点,吹散了雪人——
哑哑认为,为了和“火车”相对应,在最后“雪人”之后可以加上“,裸露高原。”
加强诗歌表达的“厚度”。因为,雪人不见了——时代的高原毕竟还在!我们灵魂的大鹰还在盘旋,将未来的土地俯瞰……
可以省略的——奔跑的火车,是幻觉和虚幻的美。
不可磨灭的,永远是雪披下面裸露的春天。
(丧钟已经敲响,花花稍稍的末日为期不远.。
D.《沧浪之水》(紫穗穗)
在水中,独处
在水中,感恩
在水中,放置尘埃
其实在水中的人
安于溺亡。并非深思高举
也并非如鱼得水
而渔夫们纷纷
长出鳍和鳃,与膳鱼为伍
万里晴空,鹤上云霄
谁在逝水中迎风高歌
秋日胜春朝......
1.
诗意的立足点,不是很坚实。诗歌,固然“言其志”——一个“高举””高歌“并不能明白的澄清你的隐秘,你的大鹏展翅的志向。况且,言志之诗很容易落于空洞。主要是形象不够鲜明。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沧浪之水里,有星,有月,有繁星。有伟大生命的轨迹,生命的宏观运动片刻不停。
世道的沧桑变幻,灵魂的大起大落,大智大勇层出不穷,大善大举风起云涌,
大灵,隐隐出没……
2.
没有犀利的刀子,就没有严厉的批判;没有残忍地割舍,就没有作品的涅槃.而执刀者和切割的对象一样痛苦,这首诗,咋一看,没什么问题,很完美.现在,我们对每一个细胞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解析。
诗中的元素,水,乃时光,生命,一个人的身体,灵魂.“独处,感恩。”姑且就是一条鱼吧。“在水中,放置尘埃。”沧浪之水清兮——顺势而为,高举的志向可以实现;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足,不至于陷入更深的淤泥,也就是过平常人的生活.无论水清,水浊,思想,不能被污染.
“其实在水中的人
安于溺亡。并非深思高举
也并非如鱼得水”
——水中之人,喜爱安逸,不思进取,这是大多数人的写照.
而渔夫们纷纷
长出鳍和鳃,与膳鱼为伍——这样的诗句,放在“自然和谐”的主题里,会是很精彩的诗句。在这里,并不符合“渔夫”所象征的人生经验和哲学。
万里晴空,鹤上云霄
谁在逝水中迎风高歌
秋日胜春朝......——
一只大鹏展翅。
当被拆散以后,这首诗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鱼鳞而已。在屈原的《渔夫》里,渔夫并不单单是代表随波逐流的群体.还代表积极进取的乘势有作为的群体,因此,渔夫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物,和命运.
屈然将自己和渔夫作为对比,高飚自己的理想,言明自己的志向.屈原,只是一种理想的象征——千百年来就是这样.但是,作为平常的人,处于现实之中,既要有高远的理想,高尚的品格,也要有“顺势推移”“随机应变”的现实工作和生活能力,出世哲学
理想到达现实的土地生根,毕竟要经过曲折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顺势推移”的思维,方法,和实践.
诗友对拙诗《我们》的点评
文/ 树边上的人
拙诗《我们》在《诗歌报》论坛“心情文字”发后,得到一些坛友的点评,本人深感获益匪浅。我一一收进我的文稿,作为此诗的一部分留存。他们的点评比我的诗更精彩,愿在此和大家分享,并再次诚挚言谢!也希望路过的朋友留下你们宝贵的意见。
诗: 我们
一转身,我们都老了
你的鬓角已霜星点点
而我浓密的长发
也似冬天飘零的枯叶
青春
只舍得和我们打一个照面
便扬长而去
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
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
浪漫的初见
曾让人多么艳羡
那时我们年轻
不知道爱情终有一天
会作为华贵的外衣
藏进乌沉的樟木箱底
而我们
不过是锅碗瓢盆地过着日子
有时风平浪静,举案齐眉
有时鸡飞狗跳,似战场般狼藉
一路磕磕碰碰却又相互惦念
时嗔时怨时悲时喜
时光就坐在我们对面
如睿智的老人般微笑着
耐心地看着我们
五味杂陈的人生
再一转身,我们华发丛生
2010-12-11
木芙蓉评:好,每一段都有含义。第一段倒叙着写,喜欢转折的美
“ 青春
只舍得和我们打一个照面
便扬长而去。。。”
第二段描摹一个过程,爱情必须被生活消磨,日子将我们熬成沧桑。
第三段就是感叹和无奈了,我们留不住时光老人。写得很从容,使整个诗文沉淀有味:
“时光就坐在我们对面
如睿智的老人般微笑着
耐心地看着我们
五味杂陈的人生
再一转身,我们华发丛生”——我们因为时光而活,时光却为我们记录五味人生。别说时光如梭,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就是悲欣交集那!
很美的遣词和诗意的构建,读着有新意又能通畅明澈。
千朔评:树边的这首诗,本身的意涵和意韵都很好,千朔认真读了又读,在写作主题上认为切入的点很好--尤其是倒敘的写作,在末段又点題呼应,是一个很完整的写作架构;但在文字上的表现,我覚得可以再稍稍精简,且写作的空间也可以再拉出些距离,写作的笔调这样娓娓道來很符合这首诗的节奏~至于精简的部份,千朔以第一段小舉例,但只是给个參考意見而已,不是绝对也不一定要修改;所以,如有不当或不符合诗人原创的写作动机,请树边和这里的版主多多包涵。
一转身,我们都老了
你的鬓角霜星点点
我浓密的长发似飘零的枯叶
青春
只和我们打一个照面
便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
以上这个精简后的文字,仅是千朔读诗的个感,和树边与大家交流,若覚得不恰当,真的请多包涵,问好;也祝树边新春快乐!
我对千朔回应:首先我得说我很重视千的意见,感谢千的点评。写这首诗是在2010年的12月11日,我和老公结婚十八年的纪念日。老公是粗心、马虎的人,并不记得这个日子。晚上回家,我也不想告诉他。所以心里还是有些落寞。就打开文档写了这首诗。当时一口气写完,觉得心里舒畅了些,就发在心情和我的博客了。后来审计署网站刊登了这首诗。我想这首诗之所以引起人的共鸣可能是她比较真。真的是心情文字咧。
我对千朔回应:因为审计署网站带有选稿性质(算我的工作任务哦),登了后我就没有再作修改。今天有幸得到千的点评,我仔细想想也是有道理的。精简后似乎更有回味,但是我之所以这么写:
青春
只舍得和我们打一个照面
便扬长而去
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
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
是想得到“我们眼巴巴看着倨傲的青春离我们潇洒而去”的现场效果并强化这个效果。
多多包涵的话就不用说了,你来点评我觉得很荣幸哦。
千朔评:一般而言,我们写作的习惯是说明我们心中所想要表达的画面,所以树边这么说,千朔能理觧与认同;而千朔之所以想省下”便扬长而去/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二句;其实是想创造读者的阅读想象空间,因为在这样的句子”只舍得和我们打一个照面/便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就已经在语意说明,青春只与我们見一个面就走了,但怎么走,就是诗人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因为每个人度过青春的方式不同,可以引发的情绪不同,这里千朔个人认为让读者以自己的生命经验去感受诗意,比直接写出”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扬长而去”好像有一件衣服这样的具象效果会更好,因为青春不见得是一件衣服,也可以是一只风箏或一粒苹果大家分著吃,所以側面空白,反而使人在跳跃中不得不张幵思想,故而直接从”照面”后,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反而创造出更多空间可以让读者參与;当然,这是千朔个人读诗的想法,与树边交流參考看看哦
我对千朔回应:谢谢千再评。我知道千的意思,千举这个例子,是说我这首诗有值得雕琢的地方。我会好好想的。
我把千的意见收藏到我的文稿里去,再仔细推敲推敲吧。这会子还不得要领想不出怎么改哈。
沈漓评:好诗,好在有生活底蕴,文字流畅妥帖。还有,符合我的美学观点(自私地说)。到国内有代表性的两大诗坛看了(包括这里大厅),优点很多,如都强调精练重意象等,众人皆知不多说了,说说两大诗坛的不足。窃以为主要缺陷有二:1、是这里喜欢意象太过繁复,其实意象过多并非好事,过犹不及,有时太多反而不知道你要说明什么,因为从哲学角度来看比喻都是蹩脚的。如早有人指出雪莱诗歌意象太多,有时翻译家都无法将它们妥善安置在一个句子里。2是另一个诗坛最明显是“假古董”泛滥,可能是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潜移默化的结果吧。武侠小说的语言是对古典文学的模仿,而诗歌的假古董更是对武侠小说的模仿,模仿的模仿只好是每下愈况不伦不类了。当然各有各的见解,难以改变,所以只在这里说说个见而已。呵呵。
当然,这首诗也有精练浓缩的空间。但是修改一定要仔细小心。也看了大家的帖子,如把“ 便扬长而去/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删去,则后面的“冷的回忆”有些不通了,青春回忆更可能是暖和热的回忆吧,就因为飘飘的衣袂传达出衣服质料的信息,没准是丝绸的确良什么的,哈哈,所以拂过之后带来丝丝凉意和酷(cool)的感觉吧。就事论事就诗论诗,不涉及任何个人,说得不对请多多包涵。
谢谢树边的诗,使我想起和诗友们探讨一下诗艺。新年问好!
哑榴和诗:
那时我们年轻,我爱喝酒。满身燃烧着爱的火焰……
喝吧,喝吧,亲爱的,你就是我热爱的美酒。我一边喝酒一边看着你。
你说,别喝了,再喝就醉了。
我说,再喝一点点。一点点。给我一点男人的尊严——
为此我们吵了起来,好几天不说话。
那时候,我们多么没有耐心。
磕磕绊绊,我们一路走来,我醉了不知多少回,才明白——
我们已经变成了陈年的酒。要喝就要喝陈年的酒。
昨日不成熟的想法,所做的那些事,那些所谓的“坚持”,那些所谓的“真理”,
如同贪饮那些水兑的酒精,成了一肚子浑浊,成了最深的心痛,多么不堪回首。
疗伤的绷带,让它自动脱落。这就是我们,学会包容,自己疗伤,学会等待——
细细品味日子,那就是陈年的酒封存在地窖里,
我不会轻易启封珍藏的地窖,那是我的真爱,那是我最爱的那颗心。
活着,要耐心。我还要饮酒,但是要饮藏在地窖里陈年的酒……
山城子评:瘦瘦身可以吗?
——试试……
诗: 我们
一转身,我们都老了
鬓角霜花点点
曾浓密的长发
也如飘零的枯草
青春
只舍得和我们打一个照面
便扬长而去
浪漫的初见
曾多么让人艳羡
那时年轻
不知道爱情终有一天
会藏进乌沉的樟木箱底
而我们
不过是锅碗瓢盆着
风平浪静,或举案齐眉
鸡飞狗跳,或杯盘狼藉
一路磕磕碰碰却又相互惦念
嗔怨悲喜交替
时光就坐在对面
睿智的老人般微笑着
耐心地看我们的
五味杂陈
再一转身,已是华发丛生
山城子评:标题虽《我们》,但行文不能太多“我们”!
我对山城子回应:这个,我写作时喜欢边写边念,我觉得“我们”在诗里,读出声时更有韵味,是不是这样的呢?我数了数,我的诗里有7个“我们”,山站瘦身后的《我们》有4个。可以考虑减一到二个。
沈漓评:补充一下,两大诗坛务求精练,力争无一字多余,力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最高境界,其理论和大方向自然是正确的,使我印象深刻,很是受益。斑竹们的奉献精神尤其令人钦佩。提出不足,正是有感于诗友说的,只有提出缺点才有益于进步,因为优点自己知道。我自我感觉是来诗坛后诗艺长进了,真是获益于诗友们的批评,算是投桃报李吧。另外古意入诗当然可以,如读到的秋若尘的浮生逸事就写得很漂亮,因为骨子里有诗人自己独到的当代意识和生活,所以和食古不化有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说得不对请多批。
我对沈漓回应:这样的讨论很受益,谢了。
我对沈漓回应:务求精练不错,但对自己的作品,有时很难下手。改一个字都是难的。这就是写文章容易改文章难。
其实也就是囿于自己水平的问题。或许假以时日,又会好些。
修改定稿:
我们
一转身,我们都老了
你的鬓角霜星点点
而我浓密的长发
也似冬天飘零的枯叶
青春
只舍得打一个照面
便扬长而去
飘飘的衣袂轻轻拂过
留下既香且冷的回味
浪漫的初见
曾让人多么艳羡
那时年轻
不知道爱情终有一天
会作为华贵的外衣
藏进乌沉的樟木箱底
而我们
不过是锅碗瓢盆地过着日子
有时风平浪静,举案齐眉
有时鸡飞狗跳,似战场般狼藉
一路磕磕碰碰却又相互惦念
时嗔时怨时悲时喜
时光就坐在我们对面
如睿智的老人般微笑着
耐心地看着我们
五味杂陈的人生
再一转身,已是华发丛生
2010-12-11
2011年12月11日修改
注明:修改稿去掉了3个“我们”,其他仍未作改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