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综艺
读帖中成
语言别致,是一种诗意的机智
——学习江玉中小诗《深秋》
文/ 李德贵
选读:
《深 秋》
文:江玉中
深秋不是一个词
是一个季节走进死胡同
胡同的尽头
母亲在向我微笑
父亲在向我招手
学习:
写深秋,偏换一种角度说“不是一个词”。这样故意跳出语法修辞的领域来说,就是一种别致。跳到自然界中来,说是一个“季节”属正常,但诗人偏说是这个季节“走进死胡同”。这样不说万物萧飒,万绿枯萎,只用个通俗的比喻而拟人,也是别致。
二、三句的顶针转换得自然,却意想不到。节气也从比喻、拟人,随之转为拟物了。这又是别致,是诗意的别致——别致到冬去春来,回家过春节,而思念亲人了。
如果没有这些别致,只是原原本本道来,那就没了诗意的风景、韵味的风光了。
2013-11-2于黔
阅读与欣赏
无意间,捡起一块《石头》
《石头》(李似弘)
石头 被翻动
山 有没有疼痛
谁能 翻动一座山
或者 翻遍所有石头
山河破碎 只因
藏着另一块石头
————————————————
哑哑浅读:
一首小小的诗歌,蕴含着火山的能量
一块石头可以让山河破碎
流血遍地
历史的倾覆有石头改写
《月亦老》——这里有阳光
我和阿满坐在河堤上
天空软软的
像个大果冻
有人放一个炮仗它就抖一下
阿满说它好老了,看见它的皱纹了
恩,我说是啊!
那时候到现在好几千年了
我每天都听到飞行的声音
是那个老月亮在飞
越飞越远
今年就像一块纯冰落在大果冻上
危险极了
哑哑浅读:
诗歌不一定要表达什么深刻的思想
我们有很多神奇的幻想,想象,挖掘出来
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 就是,匪夷所思的,诗歌
诗歌。本来就是匪夷所思
这首小诗,读后有一种对美好传统失去的忧虑
语言纯净,透明
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1-90)
作者:山城子
081、白 水**《麦之王》《麦浪》与《轨》***********诗王祭082、杯中冲浪*《和一粒小麦同居》(外一首)***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 083、迪 拜**《裸神》***********************爱与美的现实关照 084、袁伟、梦乔《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夫唱妇随”的别样欣赏 085、宋志纲**《红杏》*********************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 086、蝴蝶兰**醒桃花************************嘿!诗腰有眼 087、南 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学习南鸥的诗性语言 088、高世现**《鸿门宴》**************************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 089、这里有阳光《我的》*************************新巧构思,诗性行文 090、朱海燕**《母亲》*******************如何让叙事诗与散文区分开来
诗王祭——《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1》 081、白 水**《麦之王》《麦浪》与《轨》***********诗王祭082、杯中冲浪*《和一粒小麦同居》(外一首)***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083、迪 拜**《裸神》***********************爱与美的现实关照084、袁伟、梦乔《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夫唱妇随”的别样欣赏085、宋志纲**《红杏》*********************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086、蝴蝶兰**醒桃花************************嘿!诗腰有眼087、南 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学习南鸥的诗性语言088、高世现**《鸿门宴》**************************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089、这里有阳光《我的》*************************新巧构思,诗性行文090、朱海燕**《母亲》*******************如何让叙事诗与散文区分开来 诗王祭——《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1》作者:山城子 选: 《麦之王》《麦浪》与《轨》文/ 白水 <麦之王>
轻轻摘去
你的王冠 , 接过
佩剑.
解开你
沉甸甸的盔甲
忘了吧, 指向苍天的锐气, 今晚
是谁
拈来一袭
夜幕, 温柔的盖上
王者之风
举起
那枚闪亮的餐刀
剖开胸膛, 面对着你
饥饿的
臣民, 我
终于醒了, 半只球形的
全麦面包
才是你梦寐以求的归宿
举起那根
血红的手指
在商标上珍重的写下, 这里
葬着
我的恋人
<麦浪>
天是黄的, 地
是黄的
皮肤是黄的
麦穗
也是黄的
我摘一颗露珠挂到天上
你说这里有水流过
<轨>
想起麦田
就想起铁轨
想起铁轨, 就想起平炉
想起平炉
就想起翻滚的钢水
这烫眼的
红, 让我想起
铁轨上的
血 白水:女,加拿大著名华人诗人。 读:
古有诗祖,每年端阳泪洒汨罗;今出诗王,及春三月诗抛天堂。
诗王之戳同诗有约,青春五彩千古标树;诗祖之殇与风无关,热血一腔万世留芳。
诗祖高冠长服每赴悉尼闲闲过节,诗王赤脚短裤常走麦地戚戚回眸。
眸回冥冥为哪般,谁让你从容“轻轻摘去/ 你的王冠”;剑挥闪闪竟何意,谁宠你“这里/葬着/ 我的恋人”?
祭王之诗年年如雪,化了又飘;悼王之文岁岁若絮,飘了再生。飘飘洒洒或泪似雨,洒洒飘飘或血如虹。虽如虹,未免偏颇恨恨之色;且似雨,不绝粗厉絮絮之声。
今有愚者孤陋,老者寡闻,却愕然逢金在彼岸,欣然拾玉于白水。玉比和氏璧,金则金镶玉。有言为证曰“笔力深厚”而“ 力透荧屏”,“ 王者之风,又刚柔相济”。且有博士大呼“此诗让我有腹饥感”,又有文友简评“含义深刻尤其后首”云云。
愚者则说:“盔甲、佩剑、锐气”之意象创造,王者形象崛然而立;“拈来、温柔、珍重”之语言婉约,主体思踪曦然而出。“面包”之喻,深入王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理想;“恋人”之比,托出诗人“诗词流韵,淘洗湘莲”之痴情。
老者却语:《麦浪》之“黄”之复沓,已然踏入炎黄之黄,别有深意;而《轨》之“想”之顶针,则又顶出想外之想,以“血”深刻。
呜呼!三诗三叹,婉剜人心;一帖群跟,群祭诗王。
2009-03-27于上海宋园路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2》 作者:山城子
选:《和一粒小麦同居》(外一首)
& 杯中冲浪
回到小麦,回到绿盈盈的手臂丛林
那温和的芒,以及朴素的花,我想
住进它们的家里,和纯情如水的麦仁
同居——是的,我渴望和一粒年青的麦粒
过幸福的家庭生活
我喜欢它的温存、它的清凉的体香
我会因它的透明而清澈起来
和一粒小麦同居
生育许多的孩子
《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
麦穗及芒全一色的草绿
24度最宜人的空气里,有猫叫春的躁
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紧追不舍
所有的花都火一样的烧
唯有它,朴素的小麦花
雪白雪白的安宁
我多么幸运,我归属于吃小麦的人类
我每天吃着雪白的面粉
并且模仿着粮食的样子加以繁衍 杯中冲浪男,中学教师。大陆著名网络诗人。读:
我是农村长大的,虽然我的故乡极少种麦子,但见到这个农词,也同高粱大豆玉米花生一样感到亲切。由是我偏爱杯中冲浪的两首写到“麦子”的短诗。就是《和一粒小麦同居》与《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
《和一粒小麦同居》,这标题决不是为了出奇制胜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对农民热爱的情感,久而久之从心中流溢出来的。小麦在这里出现,既是农作物的代表,同时也是朴实勤劳的农民的喻体。“温和的芒”、“ 朴素的花”写出了农民的善良、正直、纯朴与聪慧。但我们也看到,农村商品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先天的淳朴民风正在遭遇挑战。而诗的主体形象“我”用了一系列动作,“住进”、“同居”、“过幸福的家庭生活”,直至“生育许多的孩子”,婉约地告诉读者:我们应当投入巨大的情感,来保护农村这块思想与感情的净土,并使其发扬光大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赞赏与追求。
诗人对真善美的赞赏与追求,从《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这首诗里表现得更为直接。我说的直接,非语言上的直接,而是感情上的直接。感情是以文本中所结构的意象为载体的。诗人又从麦子起笔“麦穗及芒全一色的草绿”,这样的麦子标题已经告诉我们,是从“去年的麦地”长出”的。这如同说“我是农村长大的”。接着仿佛跳开了,其实不然。从农村长大,来到这个现实的社会上,却不想丢掉农民的优良品质。因此,尽管“有猫叫春的躁”,有“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紧追不舍”,有“所有的花都火一样的烧”——这些被商品社会污染了精神的现象,但只有小麦——农村里长大的孩子“雪白雪白的安宁”,他(她)们朴实依然,单纯依然,善美依然。这是诗人从心底里的歌赞呀!最后三行如说,我就是属于这一群人的,保持——决不丢掉农民的
善良、正直、纯朴与聪慧的优秀品质。
说这是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其实就是朴实醇厚善良的农民情结,就是诗人赞赏与追求真善美的情结。有了这样的情结,又有娴熟的拟喻方法结构丰富的意象,诗人笔下就会源源无绝的流出精美的诗作来。作为一个普通的诗爱者,我继续期待着杯中冲浪有更多的佳品问世。
2008-4-2于文化村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爱与美的现实关照——《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3》作者:山城子 选:《裸神》
& 迪拜
序曲:
绿色的山野,奔驰的是两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少年,共同驰骋着一匹白色的骏马
亲爱的,你再把我搂紧点,搂紧一点.
**上篇 普特洛克勒斯:阿喀琉斯的太阳
让特洛伊的火焰再高一些吧,爱琴海的海水也无法熄灭
——阿喀琉斯的喃喃低语
乌云已经布满了天空,雷电有了蓄势的声响,
狂风刮起来了,特洛伊所有的树木都在颤抖,
远方的战舰在摇晃,海啸,它即将来临
爱琴海啊,什么时候,你悄悄地变了颜色,
[阿喀琉斯泪流满面]:海神,我再也看不到
你平静的蓝色,黑色的深渊弥漫了你的血液
你怎可如此离我而去,撇下我在世间承受孤独
[抚摩着普特洛克勒斯赤裸的尸体]:爱人啊,
从此后,我将只能手执长剑面对寒冷的月光
人生中将长久地停止去寻找快乐,也不够来回首
那曾经有你笑容的所有岁月,海神啊!我请求你,
以摩西的长剑赐给我他还能片刻的呼吸
[阿喀琉斯吻着普特洛克勒斯没有呼吸的手臂,
他的腿,他的脚,嘴唇在他的脚上长久地吻着]:
我生命的一半已经消逝:名誉和爱!----不!全部!
天空将不再是蓝色,大海将不再是蓝色,我手中的
剑已经失去了光芒,----难道,[痛悔地]特洛伊
是对我的惩罚,我永远失去了我星夜里的裸神......
普特洛克勒斯,我的爱人,我的一生,你终于
在我的身边,让我再好好地看你,让我再尽情地
吻你,今夜,我将第一次在锦帐外丢弃我的长剑
在我的床上,只需要有你,无论你是否已经远离,
我只想用我赤裸的躯体,来追忆你永远的欢颜
用我燃烧的一生,来温暖你渐渐冰冷的胴体
跨越冰冷的海水,庞大队伍的征战是我无可弥补的
错误,一切都带走了,无法寻找的我的快乐,唤不回
时光的倒流,普特洛克勒斯,我的爱人,天的赐予!
让我再拥有你的气息,存放进我的生命里你专属的
领地,让我再一次轻轻地听你每一个夜晚的低语,
让我在海啸中吮吸你的最后一滴唇液,火焰升起之前
火焰啊,燃烧吧,把乌云烧得通红,让雷电烧得更亮
点燃特洛伊所有的丛林,爱琴海的堤岸将成为你的
祭奠,[阿喀琉斯握紧了普特洛克勒斯低垂的手,哭泣]
在爱琴海的翻涌中,在特洛伊的火光中,普特洛克勒斯,
我的爱人,你将成为漆黑的天际里指引我欢笑的唯一的
星辰,当风中我的锦帐开启的时候,我的唇边有了第一个吻
**下篇 赫菲斯申:亚历山大的月亮
托罗斯山再高,也高不过你额前的发线
——亚历山大的悼词
欢腾起来吧,金银的杯盏已经扔得满地,丛林和
大地给了它们昏睡的归宿,黄叶会飘起来,狂风
也会来到这里,唱起来呀,跳起来呀,都舞起来吧
这是英雄的年代,从黑海到红海,越过地中海
抵达波斯湾,已知的尽头,河流染成了血色
我们的英雄呢,亚历山大,你在哪里,赫菲斯申?
[旁白]:这两个混蛋,早就找到了好的去处,薄薄的
寝帐,连门都来不及关,就已经倒在了一起,[亚历山大偷笑]:
我的可人儿,你不要心急,你要等候我的最后一口美酒
还有半口酒,我要你用嘴唇来接,让那芳香溢满
我们的长夜,赫菲斯申,我的爱人,赫菲斯申,
我的生命,我再也无法等候,让风刮得猛烈些吧
我不再需要任何盔甲,我不再需要任何武器
你是我唯一的呼吸,我只祈求能把最赤裸的躯体
呈现给你,来吧,赫菲斯申,来吧,来到我的身边
在这里,你是我的国王,我们的锦被是你的权杖
让我为你解下疲惫的盔甲,让我为你盛一勺沐浴的
甘霖,让我为你脱去泥泞的战靴,在脚边轻轻呵护
让我来,你柔软腹下的羞赧,让我为你取下,我要亲手
洗净,缀为我战甲的点缀,我要吮吸你的伤口,让神灵
赐佑,我要把你的爱液涂在我的剑柄,以勇士的烈骨煅烧
你将永享爱的铭文.让我亲吻你的眼睛,让我亲吻
你的嘴唇,我要用舌苔摄取你夜晚的守侯,我要用
唇液洗去你手臂的浮尘,我将在长夜安枕它的温柔
[赫菲斯申的轻吟]:尊贵的陛下,我的爱人,地中海
汹涌的海浪为你独一无二的身躯做了洗礼,巴比伦的
鲜花已经做了你皇冠的缀饰,亚美尼亚山是你王座的基石
爱人啊,我愿跪在你的脚下,亲吻你的足迹和大地,亲吻
你的疲惫,抚慰你的颤栗和伤痛,为你铺好床褥,撒上
刚刚绽放馨香的花瓣,以星辰的裸露等候你的脚步轻盈
[亚历山大和赫菲斯申发出了爱的呻吟]我要你的一切,
我要你的一切......我要你赤裸的躯体上,每一块交织的
痕迹,我要你曾经的美妙春光,直到下一个星夜的来临
[亚历山大]:阿喀琉斯充溢着爱的眼睛在星光中闪烁,
[赫菲斯申]:普特洛克勒斯的嘴唇永远是那样的似水柔情,
神啊!请所有的星辰退场,让爱人的缠绵为我点亮夜的深沉
后记:
古老的希伯莱,有一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耶路撒冷,有一个圣明的君王
太阳升起来,照亮了佛罗伦萨 迪拜:男,大陆著名网络诗人。
读:
我读过青年诗人罗锡文的诗集《裸舞》,内中还有同名的单诗以及《裸睡》《裸奔》《裸泳》。他的诗,朦胧在唯美中,且句与句之间透出的深奥情怀,往往使我却步,但又不想离开——也许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诗。因都有个“裸”字,这使我想起迪拜的《裸神》。迪拜的诗却是在明丽中唯美,句与句之间情怀的默契也是明朗着的,当然也是真正的诗。——尽管美国的荧石先生在“酷我北美枫”网上将其贬为“拖拖拉拉, 节奏松松垮垮, 缺乏诗意……近于小说”之列,我却不以为然。
最初看到迪拜的《裸神》是07年的夏天。那时“华河杯”2007中外华文诗歌联赛还没有终评,该篇已经初选上来,排在靠前的位置,终评却升至第三,荣获二等奖。我不大喜欢阅读有许多外国人音译名字(有音无义没一点生气)的作品,也记不住《荷马史诗》中的众多人物与故事情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裸神》的欣赏。初读近10个月之后,这回是打开了第四期《北美枫》第8页,在老花镜下真真亮亮地重新赏读起来。正值黔中四月初,小区迎春树丛还开着最后一批嫩黄,而小桃红与紫荆正比肩竞美,樱花已有大朵大朵先占了枝头,以下无数的蓓蕾启唇待发。老伴穿越它们去给附近的一家幼稚园义务拼音去了,家中闲下来我自己,不享受一回“爱与美”的陶冶,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其实不论写什么题材,也不论取什么形式,诗写者观照的不可能不是现实。就说这篇《裸神》,取材于西方古代诗史,形式以小小的诗剧模样,其关照点还是现实的“爱与美”。更准确的表达应是:诗人是以其独特的“爱与美”的观念,来关照这个现实的人类社会。如不写成诗而直白,仿佛说:“人们啊,爱,就这样炽烈地爱!爱是美的,是神圣的呀!我们应当把世界变成一个爱与美的场所呀!”
如果从诗的主要构成部分来说,“爱”就是《裸神》的意境,“美”就是它的文本形式。
● 先从文本形式说吧——这里是“美”。
全诗分为上篇与下篇两部分。上篇38行,下篇也38行,除起兴节2行外,其余全都3行一节,完全的对称美。且有前饰3行,后缀3行,完全的对称美。且上篇是“太阳”,下篇是“月亮”,上下篇的小标题,也是这样的对称美哩!
既然诗人唯美的意向连整体形式、小标题都不放过,就不必说语言了。迪拜的诗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的书面语。他既不口语化,也不粗俗化,而总是热烈着他做为“男色文化探索者与体验者”的严肃与认真,尽其可能地成全为暖色调的鲜丽的“语言美”。
请看序曲的前两行:“绿色的山野,奔驰的是两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少年,共同驰骋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绿色的是山野,白色的是骏马,其颜色的鲜丽衬托着“两个美丽的少年”。而顶针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美丽,且提起读者的注意,这不是《康定情歌》连续剧里那样马背上的少男少女,而是“两个美丽的少年(男孩)”,所呈现的是诗人所追求的“男色”的美。
进入正文,美则体现在舞台一样的背景与诗剧一样的倾诉之中。这样,视的效果与听的效果就合美成一个个意象的镜头,来不停地欣慰读者的阅读感觉。——应当说这是文本形式的一种创造。它不是纯诗剧的形式,而仅仅是诗剧的模样,而创造就在这“模样”上。这叫美在“似与不似之间”。著名评家陈铭华说:“严格地说,这是一首不成熟的‘史诗’,惟其‘不成熟’而非完全的失败,我们应当给予作者的企图和努力作出肯定。”评家的善意显而易见的了。但我说陈先生是太拘泥于“史诗”的见解,而失察于这种睿智而其实是“成熟”的创造了。倘若迪拜真的写成了“史诗”,或者写成了两折诗剧,那倒是真真地“不成熟”了。本篇的诗文本的诗意美,正是通过这种创造传达给审美者的。
美籍著名华人诗人非马先生的评语是:“诗的结构及文字都相当圆熟,有西方史诗或诗剧的味道。”这里的“圆熟”与“味道”,正是笔者上述所论观点的高度地概括呀!
我还想就“味道”展开深入一下审美效果的体验。随便地拿出一节吧:“爱琴海啊,什么时候,你悄悄地变了颜色, / [阿喀琉斯泪流满面]:海神,我再也看不到/ 你平静的蓝色,黑色的深渊弥漫了你的血液”——这是上篇的第三节。这里大胆而坦然地嵌进了“[阿喀琉斯泪流满面]”这样的戏剧脚本的表达形式,其视觉效果何其强烈呀!而于前于后的倾诉,因有了视觉画面的陪衬,其听觉效果也就更强烈了(其实是为了听觉效果才这样设计的吧?)。诚然,这样的笔墨若是只限两三处,其“味道”就难以为继,但迪拜全篇所用达到了12处,恰到好处地坚持了这种独创出来的“味道”,得以贯彻始终。
掩卷想及迪拜严肃面容镜片后面的深邃的眼神,在他动笔之先,一定有了这样集合整体美的设计。其为诗的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这与我习诗的顺手拈来小景小情乃至琐事,敷衍欣慰一回过程,迥然不同。因而造成的审美效果,也就天上人间了。我也曾沉浸在迪拜在《成都的男孩》那样沉静的客观叙述美里,这回却是领略在翻滚着热烈情怀的史诗或诗剧般的“味道”美里了。这也使我体会到了,或者说直接看到了迪拜他致力于“男色诗歌传统美学的探索”艰难而活跃的步履。他正在勇敢地行进在美的道路上。
● 再从意境上谈吧——那就是“爱”。
《成都的男孩》那里,爱的何其沉静、深挚、细腻;而《裸神》这里却爱得炽热、奔放、粗犷。用资深著名诗评家谢冕的话说:“此诗把抒情的背景置放在大史诗环境中,在神秘而雄浑的氛围中展开炽烈的情感风暴。语言华美而有力。”——先生说的极是。只有这种有力而华美的语言,才能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表现粗犷、奔放、炽热的爱的情感。或者说这样的“爱”的意境,正是通过这样的文本形式及有力的语言而形成、而凸显、而实现的呀!
“亲爱的,你再把我搂紧点,搂紧一点”——序曲中的这反复,就已经奠定了炽热的基调。而当进入正文,语气助词“吧”“啊”“呀”的使用,不仅高涨着炽热,同时也奔放、粗犷起来。听听那呼唤:“爱琴海啊”“爱人啊”“海神啊”——多么的强烈与高亢;“火焰啊,燃烧吧,把乌云烧得通红”“唱起来呀,跳起来呀,都舞起来吧”“ 让风刮得猛烈些吧”——多么的急切与奔放。别小看了这些似乎没有意义的语气助词,少了它们,诗的气势有这样的“雄浑”吗?同样,如果不是把这些语气置在大史诗的背景下,又如何让人感到一种“神秘”的色彩呢?这就是意境的巧妙造成的因素之一。
下面再具体些吧,随意拿出来一节说:“我不再需要任何盔甲,我不再需要任何武器/ 你是我唯一的呼吸,我只祈求能把最赤裸的躯体 / 呈现给你,来吧,赫菲斯申,来吧,来到我的身边 ”这是下篇的第六节。第1行以“不再需要”的倾诉构成的意象,是通过排偶句实现的,排偶必然使语言而变得更为有力;第2行连接到第3行的前四个字所构成的挚爱意象,则是通过“呼吸”的借代,“赤裸”的修饰,而传达了爱的炽烈;第三行大声呼喊的意象,是“来吧”的反复,造成了爱的急切与奔放。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境的创造来自意象的构成,而意象的美丽构成借助了积极的修辞。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明白一首诗的诗旨与诗艺是如何相溶在一起的,是如何形成的意与美的统一的,因而也就不明白诗何以既是文学体裁又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迪拜无疑是娴熟了诗的固有的这样的内在,因而在创作实践上,也娴熟于这样的技巧。例如
“乌云已经布满了天空,雷电有了蓄势的声响, / 狂风刮起来了…”这样的分句排比,或者成分排比错落全诗凡12处,从而强有力的语言气势不断得到加强;“让我再好好地看你,让我再尽情地吻你,”这样力度如围棋中双子并行的排偶句,诗人共用了11次;另有5处反复产生的语言力度。至于拟人、比喻、夸张、借代、承递、顶针、词类活用等修辞格的使用大约20处。正是这些积极的修辞手段的穿插运用,不仅构成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同时也造就了“爱”的炽烈、奔放、粗犷的诗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诗人的“爱与美”的现实关照。
2008年4月初于黔中文化村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夫唱妇随”的别样欣赏——《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4》 作者:山城子 选: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 □袁伟 我始终是这块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用习惯的姿势 躺在紊乱的日子上做一个闲散者。 潦草的云朵,遮不住一个舞蹈着的精灵 我看见她的骨骼 绽开花朵。事实上作为妻子,她是世上贤惠的主妇 端着一碗豆花,她坐在下午的时光中 等待黑夜降临,等待一次晚餐。 狭长低矮的阳台,堆满夏日的天空 当蟑螂爬过她的惊叫,更糟糕的事情仍在继续 黑夜果真到来,裹着时间的脚趾 向突然熄灭的灯盏逼近。 我像体液倒流的蚂蚁,忙碌着一场事件的葬礼 一只老鼠就此被戕杀。这么邻近,我握着光 却走不进那团即将赶到的黑暗 如同一个痛苦等待的人,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 天空像一条暗色的领带,浸在城市的河流 又像一条潜行而嗅觉敏锐的鱼,光滑的鳞片被我诅咒 我们只有书写,并且 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 在瓷片的语言中,我需要俯下身体 找到那些需要修复的漏洞,然后堵住灯光的孔穴 比起阅读,我更热爱烛光。 比起月夜,我更热爱所有低处的生活。 2008.6.28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 ◎梦乔 当浑浊遁去,空气加速明朗 而病毒,总想找到可趁之机 于是,“疯牛病”让小半个地球 开始骚动 有人视阴谋为养分 有人卧轨,有人患上神经衰弱 疯人院的门一直开着 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 美妙的幻想曲 在半夜里被嚼成生活的肉饼 而锯子,虽已锋芒毕露 却带不出一丝血迹 现在,世界终于有了片刻宁静 我独享南方小屋和偶尔的咳嗽 幸福来临 我再次挑高烛火 顺手关掉灯,关掉黑夜 关掉灰尘和干死的飞蛾 2008/6/28 袁伟、梦乔:国内著名夫妇诗人,出版诗集《双人舞》,现居贵州。 读: 因为曾经同工作在一个大的航空工业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认识了袁伟,而经常在地方和企业的报刊杂志上读到他的诗。他的诗就像一株南方我叫不上名字来的不落叶的树,见其碧绿的叶子鲜嫩而渐次厚重起来,其笔直的干窈窕而渐次粗壮起来,其美丽的冠单薄而渐次丰盈婆娑起来。见到梦乔,则是今年5月在袁伟组织的一次诗歌活动上,我们同桌进餐,这才对上号——座上有人介绍,说她是袁伟的夫人。啊哈!古今中外也许有不少的夫妻诗人,然这样的切近于我,相互交谈,还是平生第一次。这之后,我不时到梦乔的博客走走,就看到了《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这首诗。哎嗨!就禁不住感慨:多么幸福的一对呀!夜深人静,同对灯盏,情情意意地共进诗苑,折枝摘朵,指香怀暖,其情景只能想到《红楼梦》上起诗社的章节,令人仰慕啊!咦!“夫唱妇随”这个平常的短语,竟在他们这里被别样地诠释了。 这个题目也许是顺手拈来的吧?我猜想因为就要熄灯就寝了,却因幸福时光(他们是现代的牛郎织女)的笼罩,而灵感骤至,于是就以时辰特征命了题。是不是同时敲响了键盘呢?这却无关紧要落实了。我们先欣赏袁伟的。 袁伟的这首三节24行,参差中见整齐,版面看上去很舒服。 第一节起笔是在晚上,夏夜幸福时光的笼罩,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如看“绽开(的)花朵”,想到她的“贤惠”,具体到刚刚过去的下午“端着一碗豆花”“等待黑夜降临”——自然是等待“闲散者”“习惯的姿势”了。“潦草的云朵”和“舞蹈着的精灵”的比喻透出的象意是很甜美的感觉呀! 第二节写灯盏熄后忙碌着的“一场事件”。是打蟑螂、捉老鼠呢,或也进行了夜里应当进行的事呢,抑或混在一起跌宕了呢,我觉得是抑或。“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的意象,好像是欢愉的情绪被破坏了的感觉。 第三节写情绪的回归平复。先是诅咒那么美丽的夏的夜空,然后“书写”,当然是两个人的“书写”“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是完成了“书写”吧,继而是修改。最后表明自己愿意读比较朴实的作品,而喜欢创作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诗歌。 这是诗人诗意生活的诗的纪录。袁伟诗的特点在于创造独到的意象,用一系列的独到意象,描摹瞬间的感觉和抒发个性化的思想感情。 夫已唱过,下面就是妇随了。我们欣赏梦乔的这首。 梦乔的这首也是三节,却是18行。版面上比较起来明显的窈窕瘦削。 不过我得到客厅里吸一支烟去了,再把内外甥女(妻姐的女儿)泡的龙井补充一些,以便有足够的思维解析梦乔更加独特的意象群所含的象意。 第一节暗写灵感来时的感觉与当世诗坛的情景。所以这样归纳,我以为那“病毒”就是灵感的替身,“疯牛病”就是诗情的爆发了。排比中的第一个“有人”说的是有的诗人喜欢用隐喻结构意象写诗(他们两口子就是);第二个“有人”自然是说有人可以为诗献身,比如海子;也有人为诗而失眠,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的。 第二节暗写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效果的无奈。所以这样归纳,我理解“疯人院”就是诗坛的别名。诗坛是开放着的,好诗是有震撼效果的(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而抒发理想之作,更是丰盛的精神食粮。但实际上大量的诗行(锯子——参差的排列极像锯子),却显现不出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他们夫妻同享诗生活的幸福“烛光”。排比的三个“关掉”,是为强化这种幸福的感觉。 比起丈夫的客观于生活而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梦乔则以主观结构的意象而抒发了对诗歌的热爱。两相合璧,生活就是诗,诗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如何不令人羡慕呢? 最后,山城子在遥远的辽西故乡,在北镇市广宁城,向袁伟伉俪祝福!祝你们夫妻的诗歌越写越精品。 2008-9-11于北镇市广宁城2013-8-7 纳入“百读” 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5》作者:山城子 选: ◎红杏【原创】 ◎宋志纲 红杏出村在城里开了家《满园春色》饭馆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大补食客闻味儿奔驰而来 红杏双手戴五个款式各异的戒指街头巷尾流言蜚语如风。她和税务局长偷睡与卫生局长有一私女给公安局长暗送过秋波土地局把砖厂废弃的土坑和窑洞转包与她。水利局马上放水 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一个窑里养乌鸡一个池塘养龟 2012 年6 月2 日 21:02:17 : 宋志纲:著名网络诗人。 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千古传诵的名句,到了现代民间,就紧缩为一个主谓式短语“红杏出墙”,成了“女人养汉”的婉约之称。基于这样的文化或不文化的积淀,诗人宋志纲顺手拈来,写了这首自由体的叙事诗《红杏》。这样一首仅三节共15 行的短诗,比之汉乐府中的叙事故事精萃多了,真是难得。让一些人骂骂咧咧的说“诗死”去吧,让一些人更骂骂咧咧说自由体新诗不是诗而是“散文分行”是“随行体文学”去吧,我们可是面对了这样鲜活的欢蹦乱跳的红鳞鲤子了一般。如果谁编《新诗三百首》,《红杏》应是列于佼佼者之列的了。 我这样倾情赞美这首诗,不能空口而言,不能像说自由体不是诗的某些人只来否定,而没有论据也没有论证过程一样地苍白成只是一些汉字构成的连续口号,而不是文章。毕竟诗是以精炼含蓄艺术的语言,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 这诗虽然从头至尾叙事,但叙事的背后,是抒发了诗人对当代社会腐败成风现象的愤懑之情。只不过诗人是通过略有讽刺意味的笔触而进行隐性批判来实现抒情的。批判的对象是政府的一些官员,包括“税务局长”“卫生局长”“公安局长”“土地局”“水利局”——应有尽有了。这也暗示了普遍呢,所以给读者传递了现实的悲哀。诚然,批判对象也包括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择手段与无所不污的新兴剥削者——当然就是文本中不仅“出墙”,而且“出村”的大“红杏”与她的丈夫了。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诗旨明朗,是可以引动读者审视周围进而深思而增强反败斗争观念的好诗。 说好诗,又不能离开语言的艺术性表述。艺术性之一,在于第一节暗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代名句派生出来的“红杏出墙”的民间寓意。而开头一句“红杏出村”则是对“红杏出墙”的成语活用式的积极修辞。第2 行的《满园春色》,则隐含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名句的文化氛围,是引用格的灵活处理。第5 行“奔驰”显然是双关格的使用。让人想到奔驰而来享受大补的人,绝非农民工,却一定是那些新兴的开着社会主义的“奔驰”的新贵们。 艺术性之二,在于第二节如数家珍一样的精练而细致的白描手法的运用。其阅读效果,一个政府干部的“公共汽车”(或叫“破鞋”)的这位“红杏”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一位教育局长读到这样的现实,可能也要闻风而动,去主动安排子女择校的问题了——人民的公仆呀,而“红杏”及她的丈夫都是很红的“人民”呢! 艺术性之三,在于第三节“图穷匕见”而显现的构思严密,从而再现了生活的“出轨”逻辑。“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明白无误的话,却都有了暗示的效果。若是安排两个村男,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不叫不择手段和无所不污了。 2012-6-3 于沪2013-8-22 纳入“百读” 嘿!诗腰有眼——《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6》作者:山城子 ◆ 醒桃花蝴蝶兰 这一刻我在春风中苏醒像是冬眠的小兽呼吸中有了泥土的气息,花朵的味道我的渴望如此简单温暖而已 风还有一丝料峭我还是习惯小睡一如初露的柳苞,鼓嘟着小嘴就是不笑出声这个春天,我愿意放慢脚步 谁料想,一清风,一暖阳就催了桃花满树,芽苞乍裂呼吸急促,迎不及满面春风恰好有陈年桃瓣的酒醉着,就沐了桃花的浴 蝴蝶兰:著名网络女诗人。 读: 诗眼之说,古已有之。我理解就是一首诗活脱出形象的那个句子。蝴蝶兰的这首《醒桃花》的诗眼在中间,所以谓之诗腰有眼。就是这句: 一如初露的柳苞,鼓嘟着小嘴就是不笑出声 诗中的主体形象“我”,可以作桃花读,也可作诗人其人来读。无论如何读,这两行诗也是很出新的比喻句揉入了拟人,所以很活脱。柳树的芽苞苞儿,何其青春,就要爆芽发叶了——赶上好时代了,既然有孕育,就该爆芽的;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诗人就以喻体的柳苞,做了拟人的拟体,感觉上回到了桃花的骨朵上(附图上的花骨朵真美丽)。说“不笑出声”,多么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儒雅之美,被勾画出来了。就是说,有了爆芽儿这样的喜事,也只在内心喜悦着,绝不张扬的。诗眼之后的一句“这个春天,我愿意放慢脚步”,则延展了丰富的诗意。字面上回到了诗人的角色,告诉读者,也是嘱咐自己,要珍惜这美丽的自然的也是人生的美丽春光,很含蓄地抒发了对自然、人生,以及所处时代的热爱之情。 2013-8-22 于黔 学习南鸥的诗性语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7》作者:山城子 选:南鸥的长诗《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 (节选在文中·) 南鸥:原名王军。1964 年出生,汉族,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和长篇报告文学《阻击黑暗》(合著)。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诗学文论集《倾斜的屋宇》和随笔《坐在伤口的旁边渴望桃花》。主编《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9 )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介绍到欧美,入选《21 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诗典1978—2008 》和《百年中国长诗经典》等重要选本。着力当下诗歌批评,力图构建当代诗歌批评的“ 元素批评” 谱系。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获贵州第二届“ 乌江文学奖” 和贵州“ 十大影响力诗人” 奖,及“ 中国当代诗歌奖” 等。现居贵阳。[ 读: 诗性,简单说就是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如果具体一些说,就是诗人在抒情言志寓理的书写过程中,如何通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使语言呈现含蓄或朦胧,简约或精炼,生动活泼幽默灵气巧妙——意想不到地艺术,从而显著区别于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童谣、快板、唱词等文学体裁的语言。这样艺术的语言性质,就是诗的本质属性。 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是一首回眸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和讴歌生命的长诗。长诗通过象征、隐喻、荒诞等手法交替行进,从而构成了一种词语嫁接、语句朦胧、文本新颖或陌生的艺术性语言,也就是显著的诗性语言。现把学习的片断细节,记录如下,以求得交流。 1 、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 阳光在一座古钟的体内苍凉下来时针突然指向无名的病毒。天空生锈青铜的大钟,丧失了鲜亮的音色我拆下古老而漫长的指针时间,在我的手指上断裂然后慢慢消失 (选自1 的第一节) 我们碰到了“阳光…苍凉”、“古钟的体内”、“指向…病毒”、“天空生锈”、“古老而漫长的指针”、“时间…断裂…消失”。哈6 行诗,就有6 个嫁接出来的词语,每个都让我意想不到(本想不提及几个反北岛、顾城、海子的网上人,一定会说这些都是病句——几个人不懂积极修辞方法是可以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也够悲哀)。为什么呢? 第一,阳光纵然可以用苍凉来描绘,但没谁给它以这样的动作,这就新颖得意想不到。原因在于形容词的“苍凉”,在句子中已经活用为动词了。更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动作发生的处所,竟是“古钟的体内”。不说古钟的内侧,而说“体内”,就有了比拟的阅读效果,那古钟仿佛已经不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件了。于是乎读者就得捉摸一回,这里的古钟象征什么呢?而苍凉下来的阳光,又暗指什么呢?这样一开始你就得与诗人互动了。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二,病毒是我们看不见的一种客观,看不见咋可以由“时针”来“指向”呢? 天空不是铁做的,咋可以生锈呢?荒诞。哎,要的就是这样的荒诞劲头,不这样荒诞,你会猜测那时针代表什么,而病毒又是比喻什么?天空也不是天空吧?如果你想到“时针”= “现在”,“病毒”= “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的某些弊端”,“天空”= “某种体制”,可就一下子现实起来了。这样的意想不到,而立刻引人思考的阅读效果,当然还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第2 行的“时针”到了第4 行,就变化为“指针”,而且“古老而漫长”了。于是,你从“现在”就想到了“历史”,这就是“古老而漫长”这个联合式短语的移就式活用了。至于时间的“断裂”或“消失”,则是拟物式活用。无庸置疑,这都是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呀。 2 、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技巧 对于南鸥来说,如果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大多是积极修辞的拓展与创新,那么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就是一种熟捻的技巧了。就以本诗的第11 节为例学习吧: 11 就这样站立,以山的姿势让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各自回归故乡。就这样站立以逝者的面容,惊现从前的记忆用凝固的血液,调配仙丹复活断崖上的青春 就这样站立,天空俯下身体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我是天地之王又是臣民。海天之间我的背影,融入所有的黄昏直到格林威治时间重新出现 就这样站立,吸尽天空的深邃大海的宽广。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除了感谢神的恩典,除了感谢鹰反复啄食——这份神赐的孤独我没有语言。只有伤口在风中翻卷 首先,我就感觉到了“就这样站立”的每小节一反复的力度。反复格的后面又藏着递进:山- 天空- 吸尽…深邃。一层深入一层,就是递进格隔节运用的阅读效果。 其次是穿插的比拟格随处可见:第一小节的“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 各自回归故乡”是拟人;第二小节的“天空俯下身体/ 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也是拟人;第三小节的“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是拓展了的拟物。这样的穿插,使诗文本的行走明显地活泼风韵起来,遂使语言的诗性得到加强。 再次是随手点染的词类活用,使诗句新颖起来、陌生起来、灵动起来。比如“惊现”“复活”“翻卷”,都是动词在不同场合的比拟或比喻式的活用;“深邃”“孤独”,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了。 以上使用的10 次积极修辞,在18 行诗中显得技巧娴熟而疏朗有致。 3 、象征隐喻荒诞手法下意象的诗性魅力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诸多意象建立起来的诗性关系,就融合成了诗的意境。我这里不说意境,只说诗人南鸥借助象征隐喻荒诞手法,创造的一系列的意象,也明显地增强了文本语言的诗性。 我说过,渴望时间的修饰如同落日修饰地平线,如同海啸修饰扁舟可以是鳄鱼皮的鞭子,可以是一把古剑。或者一束蓝色的烈焰甚至病毒,甚至一张死者的脸 一张白纸突然飘来一个破旧的黄昏,飘来1095 个昼夜和春天的暗房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爬满了苍蝇我被深藏在一位妓女的阴处嫖客头顶日月,在我的梦里梦外昼夜穿梭 (摘自15 的1-2 小节) 意象1 :“时间的修饰”——这个动词“修饰”,本来是语法修辞里常用的,现在被“时间”搭配起来,读起来就很朦胧,但很新鲜,且立刻引起互动。读者得想一想“修饰”一词的喻义是什么?诚然,文本中接下来“修饰”的新颖复沓,则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诗性。 意象2-6 :“ 鳄鱼皮的鞭子”“一把古剑”“蓝色的烈焰”“病毒”“死者的脸”。这一系列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的出现,却跳跃着序列在一个递进式的排比里。这样的积极修辞,无疑增强了语言的诗性。同时,继续引起互动,想到这排出来的五样东西,喻的就是具体的时间的修饰手段了。 意象7 :“破旧的黄昏”——“黄昏”是时间名词,却用“破旧”来修饰,就有了拟物的阅读效果。也足以想到诗的主体形象“我”的生命所经历的黯淡时光。 意象8-9 :“春天的暗房”“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暗房”被“春天”限制,可以朦胧地感觉到那1095 个昼夜的失意或沮丧;“时间”——这个记录生命过程的无形的物质存在,如何可以“变形”?但这样的活搭配,就读出了拟物的效果,遂使语言诗性增强。 以上,我虽然只取了长诗中的三个片断,但已经基本上弄清了诗人南鸥这首长诗语言所呈现的显著诗性,是一种怎样的方法与技巧了。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则是:手法的“象征、隐喻、荒诞”与在行文中多种修辞格的“巧用”及词语的多种“活用”。 2012-6-5 于沪2013-8-30 纳入“百读”
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8》 作者:山城子
选:《鸿门宴》高世现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天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全是空案空座,霸王都自刎了,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再无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我再给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今,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我的瞌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我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史前之我,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就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来,要拼就爹、拼马爹利XO ——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这一杯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2011 年 高世现,1991年开始写诗, 2001年南下 打工,期间仍笔耕不缀。至2008年底止,共创作了三千多首(组)诗作,其中组诗《南方,我的头发乱了》,一千一百三十八行长诗《四姐妹》在《新怀集》《燕岩》等期刊发表。有多部作品待结集。2006年,自称“境界派”诗人。2007年,自行结集《在新的旗帜下独立》、《不要偶像》、《终于有了醉意》、《两行集》四部诗集,和一本《两个世纪,一个人》诗歌合集。2011年,成为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嘉宾诗人。同年,在腾讯微博推出的#微诗接力#大题诗歌专题,成为“微诗体”发起人。同年开始主编我国网络时代微博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新诗经》。代表作超40000行的长诗《魂魄·九歌》。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诗选刊》《诗歌月刊》《新诗》《中国诗乡》《诗参考》《钓鱼岛》(创刊号)《岭南文学》《精采》《白诗刊》等,部分诗歌作品被译成英文。有作品入选《新世纪盛典(2011卷)》、《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2011年荣获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网络大奖,2012年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新锐奖。 读: 诗歌艺术性的呈现,一般主要是通过诗人的气韵、文本的风格、语言的诗性来实现的。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阅读体会,完全可以说诗人高世现的长诗《魂魄•九歌》注定是对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这只从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 章中的《鸿门宴》一节(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 卷),就可见其令人喜出望外的斑斓。 1 、气韵是如何灌注激情的? 通读《鸿门宴》这一节,就可以感觉到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情,澎湃如黄河,浩瀚若长江。这样浩瀚澎湃的气韵,是如何灌注到激情里边的呢?这使我想及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褓姆》,他抒发对劳动人民的绵绵情感,所形成的深挚的气韵,是通过词语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积极修辞而实现的。而诗人高世现在这里,更其成功地运用了同样的积极修辞手段。请看,诗人在开头先用“不必是”“也不必是”“还是”一个小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作铺垫,然后立刻有力地推进到“今夜我必须”为关键词语的一个大的绵长的7 次反复中的复沓、排比、递进的过程。这简直是一口气就灌注到了最后。 而令人兴奋的是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较之艾青又有了很大的拓展——这就是在7 次反复的6 个间隙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小过程。依次为:“今夜~~ 必须”(7-8 行),“不动~~ 不掀~~ 不碰~~ ”(9-10 行),“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13-14 行),“一侧耳就有了~~ ,一弹指就有了~~ 一仰头就有了~~ ”(20-21 行), “我的~~ 出来~~ 我的~~ 出来~~ …”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共计7 次的一个长过程(27-31 行),最后简洁为“我~~ ”或“我的”近20 次的出现(32-45 末行)。更妙的在这20 个“我”之间,又嵌进了“寒风也~~ 我也~~ ”(33 行),“垓下土,霸上尘”(34 行),“我的右手~~ 我的前脚~~ ”(35-36 行),“拚~~ 拚~~ 、这一杯~~ 这一杯~~ ”(37-38 行),“~~ 作陪~~ 作伴、~~ 无法近身~~ 无法企及”(39-40 行)等8 个排偶递进和最后的“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 ”(43-44 行)的排比递进。 同样的手段,大的里套着小的,往复变幻递进,不仅展示了文本行走的绰约之美,更构成了内在音韵的和谐之美。哈,就像春雨灌注泥土,就像水泥浇铸混凝大桥,就像鸟的鸣啭润注春天,诗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统的具有明显的加强气势,熨畅音韵,强调深入的阅读效果的积极修辞方法,而使高亢的响彻云霄的气韵,灌注了他的不可抑制的为国为民为诗的深挚的激情。 2 、风格是如何豪放大气的?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段话,是前不久我在《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 魂魄•九歌> 节选之< 酒犯日> 》里说过的。同一部巨著的两处节选,风格依然豪放大气。问题是这样的风格,毕竟是如何风格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仔细阅读这节长达45 行的诗。不难发现,其中运用拓展了的借代修辞格(即通常被称为用大词),以及恰当运用夸张格,则是实现这一传统风格的主要技巧。 “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中的“宇宙”,“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中的“冰川世纪”和“混沌”,“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中的“大江大河”,“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中的“时空”,“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中的“世界”与“海阔天空”,都是借代格的拓展,而使用的大词。如果将这些大词依次还原文本词,则大体应当是“神州”“从前”“最初”“雀鸟”“地方”“大地”与“宽敞”。这样还原的阅读效果,肯定就小气或小器多了。 再看夸张格的使用: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这里的夸张是把酒比喻成大海,叫通过比喻而夸张。阅读效果无疑就是海量的大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这里的“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二千年那么长” “八万里之寒”。都是数量与范围的极度夸张。这是因为诗人抒发抑制不住的浩瀚绵长的激情的需要,是澎湃着的气韵所促成的呀! “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这里的“顿停”与“刹住”,则是动态的反面夸张,极其精妙地表达了诗人醉饮时的瞬间感觉。 以上,技巧既明,无须多例。 3 、诗性是如何创新灵动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事实上是一次汉语修辞格的悄然革命。笔者通过5 年网络诗歌的学习研读,最近系统地总结出以北岛、周承强、白沙等数十位当代新老诗人创造出来的新修辞格19 种(传统修辞格有60 余种,其中常用10 余种),新的词类活用31 种(古代词类活用仅有17 种)。正是这些创新的语言表达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汉语新诗文本的含蓄、精练、形象、灵动、幽默、诙谐和智慧等本质属性,既诗性。 成长于后朦胧时代的诗人高世现,无疑受其影响,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灵丹妙药,饮服于自己的诗中。由是,即或在这45 行的一节诗中,其创新灵动,也比比皆是的。 请看第1 行:“肆无忌惮地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成语“肆无忌惮”竟然违反常理地与“宴请”相搭配。毕竟“宴请”的心情应当是友好的敬仰的,最严重也不过是敬畏的或者心怀叵测的。这里的新颖在于逼出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承后省略的“我”的诗主体形象。所以这样异配,是因为“宴请”的对象变了,不再是亲人、友人抑或敌人,偏偏是“一场剽悍的大雪”,当然是冒了危险的,所以只有用“肆无忌惮”搭配,才显出诗主体形象“我”的不同凡响。这应当叫做成语的移就式活用。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形容词“剽悍”也看作是移就式活用,而动词“宴请”则是拟人格的运用。一行诗三次积极修辞,如何不诗性呢? 再看2-3 行:“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依次使用了夸张(万物被覆盖)、比喻(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再夸张(急冻),以及“零下”的比喻式活用。这是两行四用积极,自然就增强了形象与灵动的诗性。 例子也不必太多,说过前三行,再说后三行:“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这里的三行同样使用了积极修辞,依次是:形容词“轻浮”活用为名词,“没有”的复沓,及与其连接的句子的排比、递进,“自”的复沓,形容词“孤独”活用为名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谢罪”的拟人效果。这是三行六用积极,没有不诗性的道理。至于从“银河系、太阳系”到“中文系”的幽默,事实上也是一种不名的积极修辞。 头尾之间,诗人不停顿地比喻、拟人、拟物、夸张、精品诗歌在我的阅读中,一再证明,恰当地使用、拓展与创新积极修辞,是使语言呈现诗性的重要手段。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这是主要的。其它方面还有意境的古今穿插,显著区别于看不出时代背景的那些无病呻吟;而可观数量的成语,以活泼或活用的姿态入诗,使文本呈现了传统的精美特点,也是一种空前的展示。 2012-7-5 于沪2013-8-30 纳入“百读” 新巧构思,诗性行文——《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9》作者:山城子 选: 《我的》
& 这里有阳光
明朝是模糊的风
它的前襟是水,很蓝的荡漾
有人缝一枚纽扣
怀里一串琉球宁静,风声凉凉
还没有更合适的蓑衣
可以配合他凝立于夜海之上的身影
他是怎样做到的
像传说中的那点事儿,让四海跪下
董小宛立于钓台
甩出鱼线,浮漂独自开一朵
金色的花
矮人借来语言
他从未见过碧波与明月
孕育出如此美丽的岛屿
他真的就要死了
现在天空正在慢慢变蓝
明朝的头上有雪
模糊的风掠过小岛,蓑衣人说
我的 这里有阳光:另有网名草帽。男,企业家。著名网络诗人,在《诗歌报》论坛主持《挑战者》专栏。他对诗歌及理论的研讨,极富启发性。 读:
这期《我的岛》专辑,主持人这里有阳光最后一个拿出作品,仿佛爱国大餐中的最后一道醒酒的美汤,读来令人甚为惊喜。
惊喜在于他构思的新巧与行文的诗性。仿佛说,诗这东西(即使写《我的岛》这样的爱国题材),也要这样构思,而不是那样——罗列历史之后同仇敌忾;不论何种题材,行文也得句句是诗句,而非散文句。
先说构思:主权之争,就从钓鱼岛的归属说起——自然是从明朝开始,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了。那时,琉球国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诗人有“怀里一串琉球宁静”语。琉球国的国界在姑米山,距钓鱼岛还有一夜的行程。这样的史实,记载于《浮生六记》。该书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作者为清人沈复。该书第五记记有途经钓鱼岛的文字“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笔记人是前往琉球国游览的。文中说见钓鱼台,自然是船上海图标示的了,必展图比对确认了,才提笔记录的。这个记录是1808年,早于日本人记录钓鱼岛76年。这一文献,不仅实证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同时也清晰地说明钓鱼岛也不属于琉球。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或许,史实与民间人物同载一书,于是就被诗人浪漫到诗里来,这才有了“董小宛立于钓台/甩出鱼线,浮漂独自开一朵/金色的花”,这番美丽又符合历史实际的想象。这就是构思的新巧。
再说行文:起句“明朝是模糊的风”,用的是暗喻格,因此新颖漂亮,很诗性。“它的前襟是水,很蓝的荡漾”。第二句既是比喻又是拟人,还有通感,前两格糅在一起,后边的通感又很创新,没法不诗意盎然。接下来3-4行的“纽扣”比喻钓鱼岛归属了明朝,“怀里”的拟人,暗示了琉球当时为中国的附属国。第一节就这样句句用格,句句诗意,没一丁点的散文化。
第二节的7行诗,依次用比喻、拟人、拟人、拟人、引用、比喻,完成了最重要的证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行文,联想巧妙,符合历史,又有浓浓的诗意。
第三节,写日本人,连语言文字都是从中国借过去的,他们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岛屿,欲强抢在手,否则就要死了似的。这节稍有散文化的趋势,但不影响全诗的诗意大局。因为,第四节的4行诗,又连续暗喻得很是诗意翩翩,而落笔扣题——无可争议,钓鱼岛就是我们中国的。
2012-9-19于黔
2013-8-31纳入百读。
如何让叙事诗与散文区分开来——《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0》作者:山城子 选:母亲
朱海燕
母亲,站在百年的老屋前
似一根百年将枯的树桩,西风
卷乱的额头上的白发,如树梢上缠绕的
一把乱麻。从树枝上砍下没打理的
拐杖,代替她两只小脚;支撑着不到60斤的
体重,全是骨头的手,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
晚年,母亲那尊坚强的生命,如一帧油画
在倾斜的黄昏中,期盼当年穿军装远行的
儿子,踏着晚霞归来,在百年的
老屋里,喊她一夜亲娘
我站在母亲面前,握着她另一只
不扶拐杖的手,握住枯皮般的寒霜、老茧
她却陌生地仰面看了半天,问我:你是谁
二哥代我回答:是三弟回来了。我吐出一个字:娘
一半是苦,一半是甜,哽噎的喉咙,封住了流泪的
声音。她颤抖的唇,抖出满面泪水,泪水
流入唇边,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
母亲已经被岁月风干,风干的身躯
整整让她矮了半尺多,她把青春的水分无私的
挤干了,倾倒给家这条河流,去孕育两岸花香
她那仅到我胸口的高度,是最伟大的高度
是又一个长江源,流出若干条大河小溪
让生命,在生命的旅途上游走四方
母亲的眼睛,几近失明,儿子已不能装进
她曾经的目光,岁月中,她遥望远方的身姿
是她和解生命孤独的一种期望
虽然,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
但,对儿子的牵挂又牢牢地将她捆紧
就是到死,都让她思念,让她揪心心累,是她应得的命。她就是――母亲
朱海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记者、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书法家。出版有新闻、文学及理论著作20余部。主要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灿烂与迷茫》、《兴邦大业》、《北方有战火》;中篇报告文学集《沧海拾零》;新闻作品集《留给苍茫大地》、《大风起兮》、《新闻实录》、《时事纪谈》、《生命行旅》、《东风丝枊》、《我们正跨越昆仑》、《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续集》、《朱海燕新闻作品获奖集》、《吕正操与中国铁路》;新闻评论及新闻理论集《篷窗小语》、《篷窗小语续集》、《坛外笔踪》;散文集《山川留墨》、《昨夜西风》、《红色风景》、《柳岸》、《海外考察报告》、《桐乡文存》、《江岸》;艺术评论集《书画艺术论》;序跋集《述前论后》;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大胜关纪事》等。其中《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八次获中国新闻奖。 读: 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形式上是分行排列与不分行排列;而在内容上是语言艺术性的强与弱、密集与分散的区别。两项比较,当然语言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语言没有一丝艺术性,无论怎么分行,也撑不起诗歌旳身架与身价的。今读朱海燕的这首《母亲》,完全可以诠释现代新诗(或称自由体诗——不论押韵与否)的诗性,亦即语言的艺术性究竟是什么。 1、 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要精炼含蓄,尤其要生动形象起来。 通看全诗,还不是精炼得很简洁干净,但整体地看,把可以写成长篇小说的素材,凝结到30行的一首诗里,本身就是精炼的。而含蓄,则是在文笔的行走中,分散着绰约而出的。比如第一节里的“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第二节的“握住枯皮般的寒霜、老茧/ 她却陌生地仰面看了半天,问我:你是谁”,第三节的“母亲已经被岁月风干”
第四节的“虽然,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等。而生动形象从诗的开头,就通过两个比喻而活跃起来了。以“将枯的树桩”喻母亲的身姿,以“一把乱麻”喻母亲散乱的白发,一位沧桑老人的形象,就立在读者的面前了。第二节的“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也是极贴切的比喻。第三节的“她把青春的水分无私的/ 挤干了,倾倒给家这条河流,去孕育两岸花香”则是系列比喻,一下子将母亲的伟大就给展示出来了。第四节的“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但,对儿子的牵挂又牢牢地将她捆紧”,也是很恰当的连续比喻。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于是语言生动形象起来,就要积极修辞,特别是常用的比喻,或者比拟与夸张。 2、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要通俗晓畅,尤其还要新鲜灵气起来。 全诗的语言,无疑都是通俗晓畅的。就是说没有那种嫁接式的风马牛不相及的搭配,也没有艰涩难懂,而是通篇的通俗晓畅。而且“百年的老屋前”“额头上的白发”“代替她两只小脚”等等不仅通俗,而且亲切。但仅此不行,还必须使语言新鲜灵气起来。而本诗中,不乏这样的句子。比如“从树枝上砍下没打理的拐杖”这句,因为不用“修理”,而偏用“打理”,无形之中句子就贴了标签一样地新鲜灵气了。所谓灵气,其实就是含着聪颖机智的成分在里边了。“打理”用于事务,而“修理”用于实物,弃正用而就偏用,语言的阅读效果就会新鲜起来灵气起来。诚然,又不能偏离得太远,比如改用“治理”或“清理”,就不成话了(有人还真就这样,离奇古怪而破坏语法)。再如“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这句以虚喻实,但新鲜灵气的还有形容词“厚重”的拟物式活用。“母亲那尊坚强的生命”中的“尊”,透出儿子对母亲的尊敬,同时也显出母亲生命的高尚和尊严。“在倾斜的黄昏中”的“倾斜”的拟物效果,也新鲜了语言。这是从4-8行的五行诗里,提取到的例子,可见诗人朱海燕语言呈诗性的密集程度了。 3、 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幽默诙谐,还要具有回肠荡气的韵味。 语言的幽默诙谐,会给读者带来会心的微笑,而更重要的是能给读者享受一次回肠荡气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诗意的气息或味道(这与是否押韵没有大关系,虽押韵可能会加剧这种韵味)。具体到本诗,其实前边说过的“打理”就有些诙谐的意味。鉴于这是一首很严肃的歌颂伟大母亲的作品,文本的具体行走,不可能轻佻地幽默,但本诗的韵味,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是“喊她一夜亲娘”的呼应。呼应出现在第二节“我吐出一个字:娘”,直到落笔“她就是――母亲”,令人回味不已。其二是第二节“泪水”的句内顶针与复沓的阅读效果。请看:她颤抖的唇,抖出满面泪水,泪水/流入唇边,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这样触动真情实感的抒发,深入人心地回肠荡气。其三市第三节中,“她那仅到我胸口的高度,是最伟大的高度/是又一个长江源,流出若干条大河小溪/让生命,在生命的旅途上游走四方”其中关于“高度”的复沓,有力地实现了庄严的歌颂。而“生命”的顶针,则张力无穷。
其四是第四节的最后四行,代指母亲的“她”连续六次出现,所造成的高潮诗意,实在令人挥之而不能去。这就是读了就有一种回肠荡气的韵味萦绕了。
综上所述,我以为,只有密集的诗性语言的行走,才能区分于散文的语言,才能克服现代新诗的散文化倾向。 2013-8-31于夏云镇
选:
《麦之王》《麦浪》与《轨》 文/ 白水 <麦之王>
轻轻摘去
你的王冠 , 接过
佩剑.
解开你
沉甸甸的盔甲
忘了吧, 指向苍天的锐气, 今晚
是谁
拈来一袭
夜幕, 温柔的盖上
王者之风
举起
那枚闪亮的餐刀
剖开胸膛, 面对着你
饥饿的
臣民, 我
终于醒了, 半只球形的
全麦面包
才是你梦寐以求的归宿
举起那根
血红的手指
在商标上珍重的写下, 这里
葬着
我的恋人
<麦浪>
天是黄的, 地
是黄的
皮肤是黄的
麦穗
也是黄的
我摘一颗露珠挂到天上
你说这里有水流过
<轨>
想起麦田
就想起铁轨
想起铁轨, 就想起平炉
想起平炉
就想起翻滚的钢水
这烫眼的
红, 让我想起
铁轨上的
血
白水: 女,加拿大著名华人诗人。
读:
古有诗祖,每年端阳泪洒汨罗;今出诗王,及春三月诗抛天堂。
诗王之戳同诗有约,青春五彩千古标树;诗祖之殇与风无关,热血一腔万世留芳。
诗祖高冠长服每赴悉尼闲闲过节,诗王赤脚短裤常走麦地戚戚回眸。
眸回冥冥为哪般,谁让你从容“轻轻摘去/ 你的王冠”;剑挥闪闪竟何意,谁宠你“这里/葬着/ 我的恋人”?
祭王之诗年年如雪,化了又飘;悼王之文岁岁若絮,飘了再生。飘飘洒洒或泪似雨,洒洒飘飘或血如虹。虽如虹,未免偏颇恨恨之色;且似雨,不绝粗厉絮絮之声。
今有愚者孤陋,老者寡闻,却愕然逢金在彼岸,欣然拾玉于白水。玉比和氏璧,金则金镶玉。有言为证曰“笔力深厚”而“ 力透荧屏”,“ 王者之风,又刚柔相济”。且有博士大呼“此诗让我有腹饥感”,又有文友简评“含义深刻尤其后首”云云。
愚者则说:“盔甲、佩剑、锐气”之意象创造,王者形象崛然而立;“拈来、温柔、珍重”之语言婉约,主体思踪曦然而出。“面包”之喻,深入王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理想;“恋人”之比,托出诗人“诗词流韵,淘洗湘莲”之痴情。
老者却语:《麦浪》之“黄”之复沓,已然踏入炎黄之黄,别有深意;而《轨》之“想”之顶针,则又顶出想外之想,以“血”深刻。
呜呼!三诗三叹,婉剜人心;一帖群跟,群祭诗王。
2009-03-27于上海宋园路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2》 作者:山城子
选: 《和一粒小麦同居》(外一首)
& 杯中冲浪
回到小麦,回到绿盈盈的手臂丛林
那温和的芒,以及朴素的花,我想
住进它们的家里,和纯情如水的麦仁
同居——是的,我渴望和一粒年青的麦粒
过幸福的家庭生活
我喜欢它的温存、它的清凉的体香
我会因它的透明而清澈起来
和一粒小麦同居
生育许多的孩子
《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
麦穗及芒全一色的草绿
24度最宜人的空气里,有猫叫春的躁
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紧追不舍
所有的花都火一样的烧
唯有它,朴素的小麦花
雪白雪白的安宁
我多么幸运,我归属于吃小麦的人类
我每天吃着雪白的面粉
并且模仿着粮食的样子加以繁衍
杯中冲浪 男,中学教师。大陆著名网络诗人。 读:
我是农村长大的,虽然我的故乡极少种麦子,但见到这个农词,也同高粱大豆玉米花生一样感到亲切。由是我偏爱杯中冲浪的两首写到“麦子”的短诗。就是《和一粒小麦同居》与《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
《和一粒小麦同居》,这标题决不是为了出奇制胜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对农民热爱的情感,久而久之从心中流溢出来的。小麦在这里出现,既是农作物的代表,同时也是朴实勤劳的农民的喻体。“温和的芒”、“ 朴素的花”写出了农民的善良、正直、纯朴与聪慧。但我们也看到,农村商品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先天的淳朴民风正在遭遇挑战。而诗的主体形象“我”用了一系列动作,“住进”、“同居”、“过幸福的家庭生活”,直至“生育许多的孩子”,婉约地告诉读者:我们应当投入巨大的情感,来保护农村这块思想与感情的净土,并使其发扬光大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从而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赞赏与追求。
诗人对真善美的赞赏与追求,从《从去年的麦地长出了今年的麦子》这首诗里表现得更为直接。我说的直接,非语言上的直接,而是感情上的直接。感情是以文本中所结构的意象为载体的。诗人又从麦子起笔“麦穗及芒全一色的草绿”,这样的麦子标题已经告诉我们,是从“去年的麦地”长出”的。这如同说“我是农村长大的”。接着仿佛跳开了,其实不然。从农村长大,来到这个现实的社会上,却不想丢掉农民的优良品质。因此,尽管“有猫叫春的躁”,有“一只狗和另一只狗紧追不舍”,有“所有的花都火一样的烧”——这些被商品社会污染了精神的现象,但只有小麦——农村里长大的孩子“雪白雪白的安宁”,他(她)们朴实依然,单纯依然,善美依然。这是诗人从心底里的歌赞呀!最后三行如说,我就是属于这一群人的,保持——决不丢掉农民的
善良、正直、纯朴与聪慧的优秀品质。
说这是素淡朴实的麦子情结,其实就是朴实醇厚善良的农民情结,就是诗人赞赏与追求真善美的情结。有了这样的情结,又有娴熟的拟喻方法结构丰富的意象,诗人笔下就会源源无绝的流出精美的诗作来。作为一个普通的诗爱者,我继续期待着杯中冲浪有更多的佳品问世。
2008-4-2于文化村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爱与美的现实关照——《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3》 作者:山城子
选: 《裸神》
& 迪拜
序曲:
绿色的山野,奔驰的是两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少年,共同驰骋着一匹白色的骏马
亲爱的,你再把我搂紧点,搂紧一点.
**上篇 普特洛克勒斯:阿喀琉斯的太阳
让特洛伊的火焰再高一些吧,爱琴海的海水也无法熄灭
——阿喀琉斯的喃喃低语
乌云已经布满了天空,雷电有了蓄势的声响,
狂风刮起来了,特洛伊所有的树木都在颤抖,
远方的战舰在摇晃,海啸,它即将来临
爱琴海啊,什么时候,你悄悄地变了颜色,
[阿喀琉斯泪流满面]:海神,我再也看不到
你平静的蓝色,黑色的深渊弥漫了你的血液
你怎可如此离我而去,撇下我在世间承受孤独
[抚摩着普特洛克勒斯赤裸的尸体]:爱人啊,
从此后,我将只能手执长剑面对寒冷的月光
人生中将长久地停止去寻找快乐,也不够来回首
那曾经有你笑容的所有岁月,海神啊!我请求你,
以摩西的长剑赐给我他还能片刻的呼吸
[阿喀琉斯吻着普特洛克勒斯没有呼吸的手臂,
他的腿,他的脚,嘴唇在他的脚上长久地吻着]:
我生命的一半已经消逝:名誉和爱!----不!全部!
天空将不再是蓝色,大海将不再是蓝色,我手中的
剑已经失去了光芒,----难道,[痛悔地]特洛伊
是对我的惩罚,我永远失去了我星夜里的裸神......
普特洛克勒斯,我的爱人,我的一生,你终于
在我的身边,让我再好好地看你,让我再尽情地
吻你,今夜,我将第一次在锦帐外丢弃我的长剑
在我的床上,只需要有你,无论你是否已经远离,
我只想用我赤裸的躯体,来追忆你永远的欢颜
用我燃烧的一生,来温暖你渐渐冰冷的胴体
跨越冰冷的海水,庞大队伍的征战是我无可弥补的
错误,一切都带走了,无法寻找的我的快乐,唤不回
时光的倒流,普特洛克勒斯,我的爱人,天的赐予!
让我再拥有你的气息,存放进我的生命里你专属的
领地,让我再一次轻轻地听你每一个夜晚的低语,
让我在海啸中吮吸你的最后一滴唇液,火焰升起之前
火焰啊,燃烧吧,把乌云烧得通红,让雷电烧得更亮
点燃特洛伊所有的丛林,爱琴海的堤岸将成为你的
祭奠,[阿喀琉斯握紧了普特洛克勒斯低垂的手,哭泣]
在爱琴海的翻涌中,在特洛伊的火光中,普特洛克勒斯,
我的爱人,你将成为漆黑的天际里指引我欢笑的唯一的
星辰,当风中我的锦帐开启的时候,我的唇边有了第一个吻
**下篇 赫菲斯申:亚历山大的月亮
托罗斯山再高,也高不过你额前的发线
——亚历山大的悼词
欢腾起来吧,金银的杯盏已经扔得满地,丛林和
大地给了它们昏睡的归宿,黄叶会飘起来,狂风
也会来到这里,唱起来呀,跳起来呀,都舞起来吧
这是英雄的年代,从黑海到红海,越过地中海
抵达波斯湾,已知的尽头,河流染成了血色
我们的英雄呢,亚历山大,你在哪里,赫菲斯申?
[旁白]:这两个混蛋,早就找到了好的去处,薄薄的
寝帐,连门都来不及关,就已经倒在了一起,[亚历山大偷笑]:
我的可人儿,你不要心急,你要等候我的最后一口美酒
还有半口酒,我要你用嘴唇来接,让那芳香溢满
我们的长夜,赫菲斯申,我的爱人,赫菲斯申,
我的生命,我再也无法等候,让风刮得猛烈些吧
我不再需要任何盔甲,我不再需要任何武器
你是我唯一的呼吸,我只祈求能把最赤裸的躯体
呈现给你,来吧,赫菲斯申,来吧,来到我的身边
在这里,你是我的国王,我们的锦被是你的权杖
让我为你解下疲惫的盔甲,让我为你盛一勺沐浴的
甘霖,让我为你脱去泥泞的战靴,在脚边轻轻呵护
让我来,你柔软腹下的羞赧,让我为你取下,我要亲手
洗净,缀为我战甲的点缀,我要吮吸你的伤口,让神灵
赐佑,我要把你的爱液涂在我的剑柄,以勇士的烈骨煅烧
你将永享爱的铭文.让我亲吻你的眼睛,让我亲吻
你的嘴唇,我要用舌苔摄取你夜晚的守侯,我要用
唇液洗去你手臂的浮尘,我将在长夜安枕它的温柔
[赫菲斯申的轻吟]:尊贵的陛下,我的爱人,地中海
汹涌的海浪为你独一无二的身躯做了洗礼,巴比伦的
鲜花已经做了你皇冠的缀饰,亚美尼亚山是你王座的基石
爱人啊,我愿跪在你的脚下,亲吻你的足迹和大地,亲吻
你的疲惫,抚慰你的颤栗和伤痛,为你铺好床褥,撒上
刚刚绽放馨香的花瓣,以星辰的裸露等候你的脚步轻盈
[亚历山大和赫菲斯申发出了爱的呻吟]我要你的一切,
我要你的一切......我要你赤裸的躯体上,每一块交织的
痕迹,我要你曾经的美妙春光,直到下一个星夜的来临
[亚历山大]:阿喀琉斯充溢着爱的眼睛在星光中闪烁,
[赫菲斯申]:普特洛克勒斯的嘴唇永远是那样的似水柔情,
神啊!请所有的星辰退场,让爱人的缠绵为我点亮夜的深沉
后记:
古老的希伯莱,有一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耶路撒冷,有一个圣明的君王
太阳升起来,照亮了佛罗伦萨 迪拜: 男,大陆著名网络诗人。 读:
我读过青年诗人罗锡文的诗集《裸舞》,内中还有同名的单诗以及《裸睡》《裸奔》《裸泳》。他的诗,朦胧在唯美中,且句与句之间透出的深奥情怀,往往使我却步,但又不想离开——也许这样的诗,才是真正的诗。因都有个“裸”字,这使我想起迪拜的《裸神》。迪拜的诗却是在明丽中唯美,句与句之间情怀的默契也是明朗着的,当然也是真正的诗。——尽管美国的荧石先生在“酷我北美枫”网上将其贬为“拖拖拉拉, 节奏松松垮垮, 缺乏诗意……近于小说”之列,我却不以为然。
最初看到迪拜的《裸神》是07年的夏天。那时“华河杯”2007中外华文诗歌联赛还没有终评,该篇已经初选上来,排在靠前的位置,终评却升至第三,荣获二等奖。我不大喜欢阅读有许多外国人音译名字(有音无义没一点生气)的作品,也记不住《荷马史诗》中的众多人物与故事情节,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裸神》的欣赏。初读近10个月之后,这回是打开了第四期《北美枫》第8页,在老花镜下真真亮亮地重新赏读起来。正值黔中四月初,小区迎春树丛还开着最后一批嫩黄,而小桃红与紫荆正比肩竞美,樱花已有大朵大朵先占了枝头,以下无数的蓓蕾启唇待发。老伴穿越它们去给附近的一家幼稚园义务拼音去了,家中闲下来我自己,不享受一回“爱与美”的陶冶,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其实不论写什么题材,也不论取什么形式,诗写者观照的不可能不是现实。就说这篇《裸神》,取材于西方古代诗史,形式以小小的诗剧模样,其关照点还是现实的“爱与美”。更准确的表达应是:诗人是以其独特的“爱与美”的观念,来关照这个现实的人类社会。如不写成诗而直白,仿佛说:“人们啊,爱,就这样炽烈地爱!爱是美的,是神圣的呀!我们应当把世界变成一个爱与美的场所呀!”
如果从诗的主要构成部分来说,“爱”就是《裸神》的意境,“美”就是它的文本形式。
● 先从文本形式说吧——这里是“美”。
全诗分为上篇与下篇两部分。上篇38行,下篇也38行,除起兴节2行外,其余全都3行一节,完全的对称美。且有前饰3行,后缀3行,完全的对称美。且上篇是“太阳”,下篇是“月亮”,上下篇的小标题,也是这样的对称美哩!
既然诗人唯美的意向连整体形式、小标题都不放过,就不必说语言了。迪拜的诗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的书面语。他既不口语化,也不粗俗化,而总是热烈着他做为“男色文化探索者与体验者”的严肃与认真,尽其可能地成全为暖色调的鲜丽的“语言美”。
请看序曲的前两行:“绿色的山野,奔驰的是两个美丽的少年/ 美丽的少年,共同驰骋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绿色的是山野,白色的是骏马,其颜色的鲜丽衬托着“两个美丽的少年”。而顶针格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美丽,且提起读者的注意,这不是《康定情歌》连续剧里那样马背上的少男少女,而是“两个美丽的少年(男孩)”,所呈现的是诗人所追求的“男色”的美。
进入正文,美则体现在舞台一样的背景与诗剧一样的倾诉之中。这样,视的效果与听的效果就合美成一个个意象的镜头,来不停地欣慰读者的阅读感觉。——应当说这是文本形式的一种创造。它不是纯诗剧的形式,而仅仅是诗剧的模样,而创造就在这“模样”上。这叫美在“似与不似之间”。著名评家陈铭华说:“严格地说,这是一首不成熟的‘史诗’,惟其‘不成熟’而非完全的失败,我们应当给予作者的企图和努力作出肯定。”评家的善意显而易见的了。但我说陈先生是太拘泥于“史诗”的见解,而失察于这种睿智而其实是“成熟”的创造了。倘若迪拜真的写成了“史诗”,或者写成了两折诗剧,那倒是真真地“不成熟”了。本篇的诗文本的诗意美,正是通过这种创造传达给审美者的。
美籍著名华人诗人非马先生的评语是:“诗的结构及文字都相当圆熟,有西方史诗或诗剧的味道。”这里的“圆熟”与“味道”,正是笔者上述所论观点的高度地概括呀!
我还想就“味道”展开深入一下审美效果的体验。随便地拿出一节吧:“爱琴海啊,什么时候,你悄悄地变了颜色, / [阿喀琉斯泪流满面]:海神,我再也看不到/ 你平静的蓝色,黑色的深渊弥漫了你的血液”——这是上篇的第三节。这里大胆而坦然地嵌进了“[阿喀琉斯泪流满面]”这样的戏剧脚本的表达形式,其视觉效果何其强烈呀!而于前于后的倾诉,因有了视觉画面的陪衬,其听觉效果也就更强烈了(其实是为了听觉效果才这样设计的吧?)。诚然,这样的笔墨若是只限两三处,其“味道”就难以为继,但迪拜全篇所用达到了12处,恰到好处地坚持了这种独创出来的“味道”,得以贯彻始终。
掩卷想及迪拜严肃面容镜片后面的深邃的眼神,在他动笔之先,一定有了这样集合整体美的设计。其为诗的认真态度,令人肃然。这与我习诗的顺手拈来小景小情乃至琐事,敷衍欣慰一回过程,迥然不同。因而造成的审美效果,也就天上人间了。我也曾沉浸在迪拜在《成都的男孩》那样沉静的客观叙述美里,这回却是领略在翻滚着热烈情怀的史诗或诗剧般的“味道”美里了。这也使我体会到了,或者说直接看到了迪拜他致力于“男色诗歌传统美学的探索”艰难而活跃的步履。他正在勇敢地行进在美的道路上。
● 再从意境上谈吧——那就是“爱”。
《成都的男孩》那里,爱的何其沉静、深挚、细腻;而《裸神》这里却爱得炽热、奔放、粗犷。用资深著名诗评家谢冕的话说:“此诗把抒情的背景置放在大史诗环境中,在神秘而雄浑的氛围中展开炽烈的情感风暴。语言华美而有力。”——先生说的极是。只有这种有力而华美的语言,才能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中表现粗犷、奔放、炽热的爱的情感。或者说这样的“爱”的意境,正是通过这样的文本形式及有力的语言而形成、而凸显、而实现的呀!
“亲爱的,你再把我搂紧点,搂紧一点”——序曲中的这反复,就已经奠定了炽热的基调。而当进入正文,语气助词“吧”“啊”“呀”的使用,不仅高涨着炽热,同时也奔放、粗犷起来。听听那呼唤:“爱琴海啊”“爱人啊”“海神啊”——多么的强烈与高亢;“火焰啊,燃烧吧,把乌云烧得通红”“唱起来呀,跳起来呀,都舞起来吧”“ 让风刮得猛烈些吧”——多么的急切与奔放。别小看了这些似乎没有意义的语气助词,少了它们,诗的气势有这样的“雄浑”吗?同样,如果不是把这些语气置在大史诗的背景下,又如何让人感到一种“神秘”的色彩呢?这就是意境的巧妙造成的因素之一。
下面再具体些吧,随意拿出来一节说:“我不再需要任何盔甲,我不再需要任何武器/ 你是我唯一的呼吸,我只祈求能把最赤裸的躯体 / 呈现给你,来吧,赫菲斯申,来吧,来到我的身边 ”这是下篇的第六节。第1行以“不再需要”的倾诉构成的意象,是通过排偶句实现的,排偶必然使语言而变得更为有力;第2行连接到第3行的前四个字所构成的挚爱意象,则是通过“呼吸”的借代,“赤裸”的修饰,而传达了爱的炽烈;第三行大声呼喊的意象,是“来吧”的反复,造成了爱的急切与奔放。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诗境的创造来自意象的构成,而意象的美丽构成借助了积极的修辞。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明白一首诗的诗旨与诗艺是如何相溶在一起的,是如何形成的意与美的统一的,因而也就不明白诗何以既是文学体裁又是语言的艺术。
诗人迪拜无疑是娴熟了诗的固有的这样的内在,因而在创作实践上,也娴熟于这样的技巧。例如
“乌云已经布满了天空,雷电有了蓄势的声响, / 狂风刮起来了…”这样的分句排比,或者成分排比错落全诗凡12处,从而强有力的语言气势不断得到加强;“让我再好好地看你,让我再尽情地吻你,”这样力度如围棋中双子并行的排偶句,诗人共用了11次;另有5处反复产生的语言力度。至于拟人、比喻、夸张、借代、承递、顶针、词类活用等修辞格的使用大约20处。正是这些积极的修辞手段的穿插运用,不仅构成了阅读过程中的审美,同时也造就了“爱”的炽烈、奔放、粗犷的诗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诗人的“爱与美”的现实关照。
2008年4月初于黔中文化村
2013-8-7重审纳入“百读” “夫唱妇随”的别样欣赏——《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4》 作者:山城子
选: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
□袁伟 我始终是这块熟悉土地上的陌生人,用习惯的姿势 躺在紊乱的日子上做一个闲散者。 潦草的云朵,遮不住一个舞蹈着的精灵 我看见她的骨骼 绽开花朵。事实上作为妻子,她是世上贤惠的主妇 端着一碗豆花,她坐在下午的时光中 等待黑夜降临,等待一次晚餐。 狭长低矮的阳台,堆满夏日的天空 当蟑螂爬过她的惊叫,更糟糕的事情仍在继续 黑夜果真到来,裹着时间的脚趾 向突然熄灭的灯盏逼近。 我像体液倒流的蚂蚁,忙碌着一场事件的葬礼 一只老鼠就此被戕杀。这么邻近,我握着光 却走不进那团即将赶到的黑暗 如同一个痛苦等待的人,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 天空像一条暗色的领带,浸在城市的河流 又像一条潜行而嗅觉敏锐的鱼,光滑的鳞片被我诅咒 我们只有书写,并且 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 在瓷片的语言中,我需要俯下身体 找到那些需要修复的漏洞,然后堵住灯光的孔穴 比起阅读,我更热爱烛光。 比起月夜,我更热爱所有低处的生活。 2008.6.28 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 ◎梦乔 当浑浊遁去,空气加速明朗 而病毒,总想找到可趁之机 于是,“疯牛病”让小半个地球 开始骚动 有人视阴谋为养分 有人卧轨,有人患上神经衰弱 疯人院的门一直开着 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 美妙的幻想曲 在半夜里被嚼成生活的肉饼 而锯子,虽已锋芒毕露 却带不出一丝血迹 现在,世界终于有了片刻宁静 我独享南方小屋和偶尔的咳嗽 幸福来临 我再次挑高烛火 顺手关掉灯,关掉黑夜 关掉灰尘和干死的飞蛾 2008/6/28 袁伟、梦乔: 国内著名夫妇诗人,出版诗集《双人舞》,现居贵州。 读:
因为曾经同工作在一个大的航空工业公司,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认识了袁伟,而经常在地方和企业的报刊杂志上读到他的诗。他的诗就像一株南方我叫不上名字来的不落叶的树,见其碧绿的叶子鲜嫩而渐次厚重起来,其笔直的干窈窕而渐次粗壮起来,其美丽的冠单薄而渐次丰盈婆娑起来。见到梦乔,则是今年5月在袁伟组织的一次诗歌活动上,我们同桌进餐,这才对上号——座上有人介绍,说她是袁伟的夫人。啊哈!古今中外也许有不少的夫妻诗人,然这样的切近于我,相互交谈,还是平生第一次。这之后,我不时到梦乔的博客走走,就看到了《黑夜逼近熄灭的灯盏(与夫同题练习)》这首诗。哎嗨!就禁不住感慨:多么幸福的一对呀!夜深人静,同对灯盏,情情意意地共进诗苑,折枝摘朵,指香怀暖,其情景只能想到《红楼梦》上起诗社的章节,令人仰慕啊!咦!“夫唱妇随”这个平常的短语,竟在他们这里被别样地诠释了。 这个题目也许是顺手拈来的吧?我猜想因为就要熄灯就寝了,却因幸福时光(他们是现代的牛郎织女)的笼罩,而灵感骤至,于是就以时辰特征命了题。是不是同时敲响了键盘呢?这却无关紧要落实了。我们先欣赏袁伟的。 袁伟的这首三节24行,参差中见整齐,版面看上去很舒服。 第一节起笔是在晚上,夏夜幸福时光的笼罩,他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如看“绽开(的)花朵”,想到她的“贤惠”,具体到刚刚过去的下午“端着一碗豆花”“等待黑夜降临”——自然是等待“闲散者”“习惯的姿势”了。“潦草的云朵”和“舞蹈着的精灵”的比喻透出的象意是很甜美的感觉呀! 第二节写灯盏熄后忙碌着的“一场事件”。是打蟑螂、捉老鼠呢,或也进行了夜里应当进行的事呢,抑或混在一起跌宕了呢,我觉得是抑或。“窗外的绿色无奈的卧在/ 厌倦的花圃中”的意象,好像是欢愉的情绪被破坏了的感觉。 第三节写情绪的回归平复。先是诅咒那么美丽的夏的夜空,然后“书写”,当然是两个人的“书写”“将一首动听的歌停滞”——是完成了“书写”吧,继而是修改。最后表明自己愿意读比较朴实的作品,而喜欢创作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诗歌。 这是诗人诗意生活的诗的纪录。袁伟诗的特点在于创造独到的意象,用一系列的独到意象,描摹瞬间的感觉和抒发个性化的思想感情。 夫已唱过,下面就是妇随了。我们欣赏梦乔的这首。 梦乔的这首也是三节,却是18行。版面上比较起来明显的窈窕瘦削。 不过我得到客厅里吸一支烟去了,再把内外甥女(妻姐的女儿)泡的龙井补充一些,以便有足够的思维解析梦乔更加独特的意象群所含的象意。 第一节暗写灵感来时的感觉与当世诗坛的情景。所以这样归纳,我以为那“病毒”就是灵感的替身,“疯牛病”就是诗情的爆发了。排比中的第一个“有人”说的是有的诗人喜欢用隐喻结构意象写诗(他们两口子就是);第二个“有人”自然是说有人可以为诗献身,比如海子;也有人为诗而失眠,甚至患上神经衰弱的。 第二节暗写诗人及其作品的社会功能及现实效果的无奈。所以这样归纳,我理解“疯人院”就是诗坛的别名。诗坛是开放着的,好诗是有震撼效果的(偶尔传来的尖叫让天空失火),而抒发理想之作,更是丰盛的精神食粮。但实际上大量的诗行(锯子——参差的排列极像锯子),却显现不出它应有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回到现实的生活中来,他们夫妻同享诗生活的幸福“烛光”。排比的三个“关掉”,是为强化这种幸福的感觉。 比起丈夫的客观于生活而抒发对生活的热爱,梦乔则以主观结构的意象而抒发了对诗歌的热爱。两相合璧,生活就是诗,诗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如何不令人羡慕呢? 最后,山城子在遥远的辽西故乡,在北镇市广宁城,向袁伟伉俪祝福!祝你们夫妻的诗歌越写越精品。 2008-9-11于北镇市广宁城 2013-8-7纳入“百读”
自由体新诗中的美丽叙事——《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5》 作者:山城子
选:
◎红杏【原创】 ◎宋志纲
红杏出村 在城里开了家《满园春色》饭馆 特色菜是王八炖乌鸡 大补食客 闻味儿奔驰而来
红杏双手戴五个款式各异的戒指 街头巷尾 流言蜚语如风。她和税务局长偷睡 与卫生局长有一私女 给公安局长暗送过秋波 土地局把砖厂废弃的土坑和窑洞 转包与她。水利局马上放水
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
2012年6月2日 21:02:17:
宋志纲:著名网络诗人。
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千古传诵的名句,到了现代民间,就紧缩为一个主谓式短语“红杏出墙”,成了“女人养汉”的婉约之称。基于这样的文化或不文化的积淀,诗人宋志纲顺手拈来,写了这首自由体的叙事诗《红杏》。这样一首仅三节共15行的短诗,比之汉乐府中的叙事故事精萃多了,真是难得。让一些人骂骂咧咧的说“诗死”去吧,让一些人更骂骂咧咧说自由体新诗不是诗而是“散文分行”是“随行体文学”去吧,我们可是面对了这样鲜活的欢蹦乱跳的红鳞鲤子了一般。如果谁编《新诗三百首》,《红杏》应是列于佼佼者之列的了。
我这样倾情赞美这首诗,不能空口而言,不能像说自由体不是诗的某些人只来否定,而没有论据也没有论证过程一样地苍白成只是一些汉字构成的连续口号,而不是文章。毕竟诗是以精炼含蓄艺术的语言,抒情言志寓理的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
这诗虽然从头至尾叙事,但叙事的背后,是抒发了诗人对当代社会腐败成风现象的愤懑之情。只不过诗人是通过略有讽刺意味的笔触而进行隐性批判来实现抒情的。批判的对象是政府的一些官员,包括“税务局长”“卫生局长”“公安局长”“土地局”“水利局”——应有尽有了。这也暗示了普遍呢,所以给读者传递了现实的悲哀。诚然,批判对象也包括了为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择手段与无所不污的新兴剥削者——当然就是文本中不仅“出墙”,而且“出村”的大“红杏”与她的丈夫了。这样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诗旨明朗,是可以引动读者审视周围进而深思而增强反败斗争观念的好诗。
说好诗,又不能离开语言的艺术性表述。 艺术性之一,在于第一节暗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代名句派生出来的“红杏出墙”的民间寓意。而开头一句“红杏出村”则是对“红杏出墙”的成语活用式的积极修辞。第2行的《满园春色》,则隐含了“春色满园关不住”名句的文化氛围,是引用格的灵活处理。第5行“奔驰”显然是双关格的使用。让人想到奔驰而来享受大补的人,绝非农民工,却一定是那些新兴的开着社会主义的“奔驰”的新贵们。
艺术性之二,在于第二节如数家珍一样的精练而细致的白描手法的运用。其阅读效果,一个政府干部的“公共汽车”(或叫“破鞋”)的这位“红杏”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如果一位教育局长读到这样的现实,可能也要闻风而动,去主动安排子女择校的问题了——人民的公仆呀,而“红杏”及她的丈夫都是很红的“人民”呢!
艺术性之三,在于第三节“图穷匕见”而显现的构思严密,从而再现了生活的“出轨”逻辑。“她给丈夫雇了俩村姑/ 一个窑里养乌鸡/ 一个池塘养龟”明白无误的话,却都有了暗示的效果。若是安排两个村男,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不叫不择手段和无所不污了。
2012-6-3于沪 2013-8-22纳入“百读”
嘿!诗腰有眼——《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6》 作者:山城子
◆ 醒桃花 蝴蝶兰
这一刻我在春风中苏醒 像是冬眠的小兽 呼吸中有了泥土的气息,花朵的味道 我的渴望如此简单 温暖而已
风还有一丝料峭 我还是习惯小睡 一如初露的柳苞,鼓嘟着小嘴 就是不笑出声 这个春天,我愿意放慢脚步
谁料想,一清风,一暖阳 就催了桃花满树,芽苞乍裂 呼吸急促,迎不及满面春风 恰好有陈年桃瓣的酒 醉着,就沐了桃花的浴
蝴蝶兰:著名网络女诗人。
读:
诗眼之说,古已有之。我理解就是一首诗活脱出形象的那个句子。蝴蝶兰的这首《醒桃花》的诗眼在中间,所以谓之诗腰有眼。 就是这句:
一如初露的柳苞,鼓嘟着小嘴 就是不笑出声
诗中的主体形象“我”,可以作桃花读,也可作诗人其人来读。无论如何读,这两行诗也是很出新的比喻句揉入了拟人,所以很活脱。 柳树的芽苞苞儿,何其青春,就要爆芽发叶了——赶上好时代了,既然有孕育,就该爆芽的;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诗人就以喻体的柳苞,做了拟人的拟体,感觉上回到了桃花的骨朵上(附图上的花骨朵真美丽)。说“不笑出声”,多么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儒雅之美,被勾画出来了。就是说,有了爆芽儿这样的喜事,也只在内心喜悦着,绝不张扬的。 诗眼之后的一句“这个春天,我愿意放慢脚步”,则延展了丰富的诗意。字面上回到了诗人的角色,告诉读者,也是嘱咐自己,要珍惜这美丽的自然的也是人生的美丽春光,很含蓄地抒发了对自然、人生,以及所处时代的热爱之情。
2013-8-22于黔
学习南鸥的诗性语言——《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7》 作者:山城子
选: 南鸥的长诗 《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 (节选在文中·)
南鸥: 原名王军。1964 年出生,汉族,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火浴》、《春天的裂缝》和长篇报告文学《阻击黑暗》(合著)。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服从心灵》、诗学文论集《倾斜的屋宇》和随笔《坐在伤口的旁边渴望桃花》。主编《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9 )四卷。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介绍到欧美,入选《21 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国诗典1978—2008 》和《百年中国长诗经典》等重要选本。着力当下诗歌批评,力图构建当代诗歌批评的“ 元素批评” 谱系。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获贵州第二届“ 乌江文学奖” 和贵州“ 十大影响力诗人” 奖,及“ 中国当代诗歌奖” 等。现居贵阳。[
读:
诗性,简单说就是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如果具体一些说,就是诗人在抒情言志寓理的书写过程中,如何通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使语言呈现含蓄或朦胧,简约或精炼,生动活泼幽默灵气巧妙——意想不到地艺术,从而显著区别于小说、散文、剧本、报告文学、童谣、快板、唱词等文学体裁的语言。这样艺术的语言性质,就是诗的本质属性。
南鸥《断碑,或午夜的自画像》是一首回眸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和讴歌生命的长诗。长诗通过象征、隐喻、荒诞等手法交替行进,从而构成了一种词语嫁接、语句朦胧、文本新颖或陌生的艺术性语言,也就是显著的诗性语言。现把学习的片断细节,记录如下,以求得交流。
1、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
阳光在一座古钟的体内苍凉下来 时针突然指向无名的病毒。天空生锈 青铜的大钟,丧失了鲜亮的音色 我拆下古老而漫长的指针 时间,在我的手指上断裂 然后慢慢消失
(选自1的第一节)
我们碰到了“阳光…苍凉”、“古钟的体内”、“指向…病毒”、“天空生锈”、“古老而漫长的指针”、“时间…断裂…消失”。哈6行诗,就有6个嫁接出来的词语,每个都让我意想不到(本想不提及几个反北岛、顾城、海子的网上人,一定会说这些都是病句——几个人不懂积极修辞方法是可以不断拓展和创新的,也够悲哀)。为什么呢?
第一,阳光纵然可以用苍凉来描绘,但没谁给它以这样的动作,这就新颖得意想不到。原因在于形容词的“苍凉”,在句子中已经活用为动词了。更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动作发生的处所,竟是“古钟的体内”。不说古钟的内侧,而说“体内”,就有了比拟的阅读效果,那古钟仿佛已经不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件了。于是乎读者就得捉摸一回,这里的古钟象征什么呢?而苍凉下来的阳光,又暗指什么呢?这样一开始你就得与诗人互动了。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二,病毒是我们看不见的一种客观,看不见咋可以由“时针”来“指向”呢?天空不是铁做的,咋可以生锈呢?荒诞。哎,要的就是这样的荒诞劲头,不这样荒诞,你会猜测那时针代表什么,而病毒又是比喻什么?天空也不是天空吧?如果你想到“时针”=“现在”,“病毒”=“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或上层建筑的某些弊端”,“天空”=“某种体制”,可就一下子现实起来了。这样的意想不到,而立刻引人思考的阅读效果,当然还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第2行的“时针”到了第4行,就变化为“指针”,而且“古老而漫长”了。于是,你从“现在”就想到了“历史”,这就是“古老而漫长”这个联合式短语的移就式活用了。至于时间的“断裂”或“消失”,则是拟物式活用。无庸置疑,这都是积极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呀。
2、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技巧
对于南鸥来说,如果意想不到的词语嫁接艺术,大多是积极修辞的拓展与创新,那么穿插传统的积极修辞,就是一种熟捻的技巧了。就以本诗的第11节为例学习吧:
11 就这样站立,以山的姿势 让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 各自回归故乡。就这样站立 以逝者的面容,惊现从前的记忆 用凝固的血液,调配仙丹 复活断崖上的青春
就这样站立,天空俯下身体 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 我是天地之王又是臣民。海天之间 我的背影,融入所有的黄昏 直到格林威治时间 重新出现
就这样站立,吸尽天空的深邃 大海的宽广。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 除了感谢神的恩典,除了感谢 鹰反复啄食——这份神赐的孤独 我没有语言。只有伤口 在风中翻卷
首先,我就感觉到了“就这样站立”的每小节一反复的力度。反复格的后面又藏着递进:山-天空-吸尽…深邃。一层深入一层,就是递进格隔节运用的阅读效果。
其次是穿插的比拟格随处可见:第一小节的“万物刻下自己的位置,蚂蚁和大象/各自回归故乡”是拟人;第二小节的“天空俯下身体/ 亲吻我额头,海水蜂拥而来卷舔我脚背”,也是拟人;第三小节的“我的胸腔储满涛声和闪电”是拓展了的拟物。这样的穿插,使诗文本的行走明显地活泼风韵起来,遂使语言的诗性得到加强。
再次是随手点染的词类活用,使诗句新颖起来、陌生起来、灵动起来。比如“惊现”“复活”“翻卷”,都是动词在不同场合的比拟或比喻式的活用;“深邃”“孤独”,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了。
以上使用的10次积极修辞,在18行诗中显得技巧娴熟而疏朗有致。
3、象征隐喻荒诞手法下意象的诗性魅力
意象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诸多意象建立起来的诗性关系,就融合成了诗的意境。我这里不说意境,只说诗人南鸥借助象征隐喻荒诞手法,创造的一系列的意象,也明显地增强了文本语言的诗性。
我说过,渴望时间的修饰 如同落日修饰地平线,如同海啸修饰扁舟 可以是鳄鱼皮的鞭子,可以是一把 古剑。或者一束蓝色的烈焰 甚至病毒,甚至一张 死者的脸
一张白纸突然飘来一个破旧的 黄昏,飘来1095个昼夜和春天的暗房 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爬满了苍蝇 我被深藏在一位妓女的阴处 嫖客头顶日月,在我的梦里 梦外昼夜穿梭
(摘自15的1-2小节)
意象1:“时间的修饰”——这个动词“修饰”,本来是语法修辞里常用的,现在被“时间”搭配起来,读起来就很朦胧,但很新鲜,且立刻引起互动。读者得想一想“修饰”一词的喻义是什么?诚然,文本中接下来“修饰”的新颖复沓,则进一步增强了语言的诗性。
意象2-6:“ 鳄鱼皮的鞭子”“一把古剑”“蓝色的烈焰”“病毒”“死者的脸”。这一系列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的出现,却跳跃着序列在一个递进式的排比里。这样的积极修辞,无疑增强了语言的诗性。同时,继续引起互动,想到这排出来的五样东西,喻的就是具体的时间的修饰手段了。
意象7:“破旧的黄昏”——“黄昏”是时间名词,却用“破旧”来修饰,就有了拟物的阅读效果。也足以想到诗的主体形象“我”的生命所经历的黯淡时光。
意象8-9:“春天的暗房”“变形的时间泛出绿斑”,“暗房”被“春天”限制,可以朦胧地感觉到那1095个昼夜的失意或沮丧;“时间”——这个记录生命过程的无形的物质存在,如何可以“变形”?但这样的活搭配,就读出了拟物的效果,遂使语言诗性增强。
以上,我虽然只取了长诗中的三个片断,但已经基本上弄清了诗人南鸥这首长诗语言所呈现的显著诗性,是一种怎样的方法与技巧了。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则是:手法的“象征、隐喻、荒诞”与在行文中多种修辞格的“巧用”及词语的多种“活用”。
2012-6-5于沪 2013-8-30纳入“百读”
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8》 作者:山城子
选: 《鸿门宴》 高世现
肆无忌惮的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 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 让我一个人回到鸿蒙的门,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也不必是 西元前的晚餐,古老的东方—— 还是我念念不忘随身听的电量,今夜我必须在场 今夜,神必须逃离高岗,今夜我必须胆大包天 不动一兵一卒,不掀翻一桌一凳 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干干净净,一分一秒 没有战乱,我的对面没有刘邦 没有范增献计,项庄舞剑,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天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 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 把楚河汉界全还给这半握的苍凉 侧耳就有了将军令,一弹指就有了广陵散 一仰头就有了乌有之乡,我的对面 全是空案空座,霸王都自刎了, 诗人都投江、卧轨了,再无英雄怒叱, 再无人娇嗔,慷慨从来不曾这么慷慨于我的爱 我给我戴好银盔,我给我披上黄金甲 我再给凌空划几下,就解下三十功名半百浮云, 今,我要邀请我的心出来舞剑,我的血出来 仍断为我温酒,我的骨头出来,仍不断加炭 我的肝胆出来照明,夜已深,宵更深, 我的瞌虫出来四面楚歌,我的酒嗝出来十面埋伏 我灵魂也出来了,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看见我正与隔世怔忡的我相逢于苍茫之中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我也瞿然惊见 史前之我,下土,霸上尘,我的右手跟我左手化干戈 我的前脚为后脚送玉帛,我退三步,世界 就海阔天空为我加冕,还有什么让我不痛快 来,要拼就爹、拼马爹利XO——这一杯豪气不请自来 这一杯和自己称兄道弟,我是秦兄,我也是楚弟 我在这里,自有悲凉作陪,悲壮作伴 但也令悲伤无法近身,让悲哀无法企及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苍天 一干而净。我的心必须明明白白,一寸一厘 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
2011年
高世现, 1991年开始写诗, 2001年南下 打工,期间仍笔耕不缀。至2008年底止,共创作了三千多首(组)诗作,其中组诗《南方,我的头发乱了》,一千一百三十八行长诗《四姐妹》在《新怀集》《燕岩》等期刊发表。有多部作品待结集。2006年,自称“境界派”诗人。2007年,自行结集《在新的旗帜下独立》、《不要偶像》、《终于有了醉意》、《两行集》四部诗集,和一本《两个世纪,一个人》诗歌合集。2011年,成为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嘉宾诗人。同年,在腾讯微博推出的#微诗接力#大题诗歌专题,成为“微诗体”发起人。同年开始主编我国网络时代微博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新诗经》。代表作超40000行的长诗《魂魄·九歌》。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诗选刊》《诗歌月刊》《新诗》《中国诗乡》《诗参考》《钓鱼岛》(创刊号)《岭南文学》《精采》《白诗刊》等,部分诗歌作品被译成英文。有作品入选《新世纪盛典(2011卷)》、《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2011年荣获第五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网络大奖,2012年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2011—2012)新锐奖。
读:
诗歌艺术性的呈现,一般主要是通过诗人的气韵、文本的风格、语言的诗性来实现的。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阅读体会,完全可以说诗人高世现的长诗《魂魄•九歌》注定是对汉语新诗艺术性的全新拓展。这只从上卷第一部《酒魂》第5章中的《鸿门宴》一节(已收录入《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11卷),就可见其令人喜出望外的斑斓。
1、气韵是如何灌注激情的?
通读《鸿门宴》这一节,就可以感觉到诗人那抑制不住的激情,澎湃如黄河,浩瀚若长江。这样浩瀚澎湃的气韵,是如何灌注到激情里边的呢?这使我想及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褓姆》,他抒发对劳动人民的绵绵情感,所形成的深挚的气韵,是通过词语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积极修辞而实现的。而诗人高世现在这里,更其成功地运用了同样的积极修辞手段。请看,诗人在开头先用“不必是”“也不必是”“还是”一个小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作铺垫,然后立刻有力地推进到“今夜我必须”为关键词语的一个大的绵长的7次反复中的复沓、排比、递进的过程。这简直是一口气就灌注到了最后。
而令人兴奋的是这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较之艾青又有了很大的拓展——这就是在7次反复的6个间隙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的小过程。依次为:“今夜~~必须”(7-8行),“不动~~不掀~~不碰~~”(9-10行),“没有~~没有~~没有~~没有~~”(13-14行),“一侧耳就有了~~,一弹指就有了~~一仰头就有了~~”(20-21行), “我的~~出来~~我的~~出来~~…”的“反复、复沓、排比、递进”共计7次的一个长过程(27-31行),最后简洁为“我~~”或“我的”近20次的出现(32-45末行)。更妙的在这20个“我”之间,又嵌进了“寒风也~~我也~~”(33行),“垓下土,霸上尘”(34行),“我的右手~~我的前脚~~”(35-36行),“拚~~拚~~、这一杯~~这一杯~~”(37-38行),“~~作陪~~作伴、~~无法近身~~无法企及”(39-40行)等8个排偶递进和最后的“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没有~”(43-44行)的排比递进。
同样的手段,大的里套着小的,往复变幻递进,不仅展示了文本行走的绰约之美,更构成了内在音韵的和谐之美。哈,就像春雨灌注泥土,就像水泥浇铸混凝大桥,就像鸟的鸣啭润注春天,诗人就是通过这样的传统的具有明显的加强气势,熨畅音韵,强调深入的阅读效果的积极修辞方法,而使高亢的响彻云霄的气韵,灌注了他的不可抑制的为国为民为诗的深挚的激情。
2、风格是如何豪放大气的?
“豪放风格毕竟起源于历史上哪位诗人的哪个作品,我没有考察过,但其发展的巅峰自是非诗仙李太白莫属,纵然后来有苏东坡的继承,也没有超过。也许这超过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当代诗人的肩上。现在我觉得至少高世现就是承担者之一了。”
这段话,是前不久我在《豪放在中国的重新崛起——学习高世现长诗<魂魄•九歌>节选之<酒犯日>》里说过的。同一部巨著的两处节选,风格依然豪放大气。问题是这样的风格,毕竟是如何风格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再仔细阅读这节长达45行的诗。不难发现,其中运用拓展了的借代修辞格(即通常被称为用大词),以及恰当运用夸张格,则是实现这一传统风格的主要技巧。
“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中的“宇宙”,“不必是/ 冰川世纪的饭局,混沌大餐”中的“冰川世纪”和“混沌”,“不碰飞任何一条大江大河”中的“大江大河”,“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中的“时空”,“我退三步,世界/ 就用海阔天空为我加冕,”中的“世界”与“海阔天空”,都是借代格的拓展,而使用的大词。如果将这些大词依次还原文本词,则大体应当是“神州”“从前”“最初”“雀鸟”“地方”“大地”与“宽敞”。这样还原的阅读效果,肯定就小气或小器多了。
再看夸张格的使用:
“今夜我必须把这碗不惊动任何时空的大海/ 一干而净”。这里的夸张是把酒比喻成大海,叫通过比喻而夸张。阅读效果无疑就是海量的大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 我的须发也要长到二千年那么长/今夜我必须气吞山河,以浇胸中八万里之寒”。这里的“千山归降”“全世界尽挂白旗”“二千年那么长” “八万里之寒”。都是数量与范围的极度夸张。这是因为诗人抒发抑制不住的浩瀚绵长的激情的需要,是澎湃着的气韵所促成的呀!
“仰首环顾,大雪顿停半空/…………/ 寒风也骤然在我面前刹住”。这里的“顿停”与“刹住”,则是动态的反面夸张,极其精妙地表达了诗人醉饮时的瞬间感觉。
以上,技巧既明,无须多例。
3、诗性是如何创新灵动的?
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的发展,事实上是一次汉语修辞格的悄然革命。笔者通过5年网络诗歌的学习研读,最近系统地总结出以北岛、周承强、白沙等数十位当代新老诗人创造出来的新修辞格19种(传统修辞格有60余种,其中常用10余种),新的词类活用31种(古代词类活用仅有17种)。正是这些创新的语言表达技巧,极大地增强了汉语新诗文本的含蓄、精练、形象、灵动、幽默、诙谐和智慧等本质属性,既诗性。
成长于后朦胧时代的诗人高世现,无疑受其影响,而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灵丹妙药,饮服于自己的诗中。由是,即或在这45行的一节诗中,其创新灵动,也比比皆是的。
请看第1行:“肆无忌惮地宴请一场剽悍的大雪”,成语“肆无忌惮”竟然违反常理地与“宴请”相搭配。毕竟“宴请”的心情应当是友好的敬仰的,最严重也不过是敬畏的或者心怀叵测的。这里的新颖在于逼出了一个无所畏惧的承后省略的“我”的诗主体形象。所以这样异配,是因为“宴请”的对象变了,不再是亲人、友人抑或敌人,偏偏是“一场剽悍的大雪”,当然是冒了危险的,所以只有用“肆无忌惮”搭配,才显出诗主体形象“我”的不同凡响。这应当叫做成语的移就式活用。同样,我们也可以把形容词“剽悍”也看作是移就式活用,而动词“宴请”则是拟人格的运用。一行诗三次积极修辞,如何不诗性呢?
再看2-3行:“今夜,万物被覆盖,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急冻,零下的历史”,依次使用了夸张(万物被覆盖)、比喻(宇宙如/ 巨冰柜的胃口)、再夸张(急冻),以及“零下”的比喻式活用。这是两行四用积极,自然就增强了形象与灵动的诗性。
例子也不必太多,说过前三行,再说后三行:“没有轻浮,我的对面没有银河系/ 没有太阳系,也没有中文系,我没有对手/ 今夜我必须自斟自饮,对我的孤独谢罪”。这里的三行同样使用了积极修辞,依次是:形容词“轻浮”活用为名词,“没有”的复沓,及与其连接的句子的排比、递进,“自”的复沓,形容词“孤独”活用为名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谢罪”的拟人效果。这是三行六用积极,没有不诗性的道理。至于从“银河系、太阳系”到“中文系”的幽默,事实上也是一种不名的积极修辞。
头尾之间,诗人不停顿地比喻、拟人、拟物、夸张、精品诗歌在我的阅读中,一再证明,恰当地使用、拓展与创新积极修辞,是使语言呈现诗性的重要手段。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这是主要的。其它方面还有意境的古今穿插,显著区别于看不出时代背景的那些无病呻吟;而可观数量的成语,以活泼或活用的姿态入诗,使文本呈现了传统的精美特点,也是一种空前的展示。
2012-7-5于沪 2013-8-30纳入“百读”
新巧构思,诗性行文——《百年新诗百首选读-89》 作者:山城子
选:
《我的》
& 这里有阳光
明朝是模糊的风
它的前襟是水,很蓝的荡漾
有人缝一枚纽扣
怀里一串琉球宁静,风声凉凉
还没有更合适的蓑衣
可以配合他凝立于夜海之上的身影
他是怎样做到的
像传说中的那点事儿,让四海跪下
董小宛立于钓台
甩出鱼线,浮漂独自开一朵
金色的花
矮人借来语言
他从未见过碧波与明月
孕育出如此美丽的岛屿
他真的就要死了
现在天空正在慢慢变蓝
明朝的头上有雪
模糊的风掠过小岛,蓑衣人说
我的
这里有阳光: 另有网名草帽。男,企业家。著名网络诗人,在《诗歌报》论坛主持《挑战者》专栏。他对诗歌及理论的研讨,极富启发性。 读:
这期《我的岛》专辑,主持人这里有阳光最后一个拿出作品,仿佛爱国大餐中的最后一道醒酒的美汤,读来令人甚为惊喜。
惊喜在于他构思的新巧与行文的诗性。仿佛说,诗这东西(即使写《我的岛》这样的爱国题材),也要这样构思,而不是那样——罗列历史之后同仇敌忾;不论何种题材,行文也得句句是诗句,而非散文句。
先说构思:主权之争,就从钓鱼岛的归属说起——自然是从明朝开始,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了。那时,琉球国是中国的附属国,所以诗人有“怀里一串琉球宁静”语。琉球国的国界在姑米山,距钓鱼岛还有一夜的行程。这样的史实,记载于《浮生六记》。该书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作者为清人沈复。该书第五记记有途经钓鱼岛的文字“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笔记人是前往琉球国游览的。文中说见钓鱼台,自然是船上海图标示的了,必展图比对确认了,才提笔记录的。这个记录是1808年,早于日本人记录钓鱼岛76年。这一文献,不仅实证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同时也清晰地说明钓鱼岛也不属于琉球。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或许,史实与民间人物同载一书,于是就被诗人浪漫到诗里来,这才有了“董小宛立于钓台/甩出鱼线,浮漂独自开一朵/金色的花”,这番美丽又符合历史实际的想象。这就是构思的新巧。
再说行文:起句“明朝是模糊的风”,用的是暗喻格,因此新颖漂亮,很诗性。“它的前襟是水,很蓝的荡漾”。第二句既是比喻又是拟人,还有通感,前两格糅在一起,后边的通感又很创新,没法不诗意盎然。接下来3-4行的“纽扣”比喻钓鱼岛归属了明朝,“怀里”的拟人,暗示了琉球当时为中国的附属国。第一节就这样句句用格,句句诗意,没一丁点的散文化。
第二节的7行诗,依次用比喻、拟人、拟人、拟人、引用、比喻,完成了最重要的证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行文,联想巧妙,符合历史,又有浓浓的诗意。
第三节,写日本人,连语言文字都是从中国借过去的,他们没见过这么美丽的岛屿,欲强抢在手,否则就要死了似的。这节稍有散文化的趋势,但不影响全诗的诗意大局。因为,第四节的4行诗,又连续暗喻得很是诗意翩翩,而落笔扣题——无可争议,钓鱼岛就是我们中国的。
2012-9-19于黔
2013-8-31纳入百读。
如何让叙事诗与散文区分开来——《百年新诗百首选读-90》 作者:山城子 选: 母亲
朱海燕
母亲,站在百年的老屋前
似一根百年将枯的树桩,西风
卷乱的额头上的白发,如树梢上缠绕的
一把乱麻。从树枝上砍下没打理的
拐杖,代替她两只小脚;支撑着不到60斤的
体重,全是骨头的手,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
晚年,母亲那尊坚强的生命,如一帧油画
在倾斜的黄昏中,期盼当年穿军装远行的
儿子,踏着晚霞归来,在百年的
老屋里,喊她一夜亲娘
我站在母亲面前,握着她另一只
不扶拐杖的手,握住枯皮般的寒霜、老茧
她却陌生地仰面看了半天,问我:你是谁
二哥代我回答:是三弟回来了。我吐出一个字:娘
一半是苦,一半是甜,哽噎的喉咙,封住了流泪的
声音。她颤抖的唇,抖出满面泪水,泪水
流入唇边,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
母亲已经被岁月风干,风干的身躯
整整让她矮了半尺多,她把青春的水分无私的
挤干了,倾倒给家这条河流,去孕育两岸花香
她那仅到我胸口的高度,是最伟大的高度
是又一个长江源,流出若干条大河小溪
让生命,在生命的旅途上游走四方
母亲的眼睛,几近失明,儿子已不能装进
她曾经的目光,岁月中,她遥望远方的身姿
是她和解生命孤独的一种期望
虽然,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
但,对儿子的牵挂又牢牢地将她捆紧
就是到死,都让她思念,让她揪心 心累,是她应得的命。她就是――母亲
朱海燕: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记者、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书法家。出版有新闻、文学及理论著作20余部。主要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灿烂与迷茫》、《兴邦大业》、《北方有战火》;中篇报告文学集《沧海拾零》;新闻作品集《留给苍茫大地》、《大风起兮》、《新闻实录》、《时事纪谈》、《生命行旅》、《东风丝枊》、《我们正跨越昆仑》、《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续集》、《朱海燕新闻作品获奖集》、《吕正操与中国铁路》;新闻评论及新闻理论集《篷窗小语》、《篷窗小语续集》、《坛外笔踪》;散文集《山川留墨》、《昨夜西风》、《红色风景》、《柳岸》、《海外考察报告》、《桐乡文存》、《江岸》;艺术评论集《书画艺术论》;序跋集《述前论后》;长篇报告文学《北方有战火》、《大胜关纪事》等。其中《北方有战火》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八次获中国新闻奖。
读: 诗歌与散文的区别,形式上是分行排列与不分行排列;而在内容上是语言艺术性的强与弱、密集与分散的区别。两项比较,当然语言处于支配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语言没有一丝艺术性,无论怎么分行,也撑不起诗歌旳身架与身价的。 今读朱海燕的这首《母亲》,完全可以诠释现代新诗(或称自由体诗——不论押韵与否)的诗性,亦即语言的艺术性究竟是什么。 1、 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要精炼含蓄,尤其要生动形象起来。 通看全诗,还不是精炼得很简洁干净,但整体地看,把可以写成长篇小说的素材,凝结到30行的一首诗里,本身就是精炼的。而含蓄,则是在文笔的行走中,分散着绰约而出的。比如第一节里的“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第二节的“握住枯皮般的寒霜、老茧/ 她却陌生地仰面看了半天,问我:你是谁”,第三节的“母亲已经被岁月风干”
第四节的“虽然,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等。而生动形象从诗的开头,就通过两个比喻而活跃起来了。 以“将枯的树桩”喻母亲的身姿,以“一把乱麻”喻母亲散乱的白发,一位沧桑老人的形象,就立在读者的面前了。 第二节的“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也是极贴切的比喻。第三节的“她把青春的水分无私的/ 挤干了,倾倒给家这条河流,去孕育两岸花香”则是系列比喻,一下子将母亲的伟大就给展示出来了。第四节的“生活挣断了捆绑她大辈子的贫困/但,对儿子的牵挂又牢牢地将她捆紧”,也是很恰当的连续比喻。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于是语言生动形象起来,就要积极修辞,特别是常用的比喻,或者比拟与夸张。 2、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要通俗晓畅,尤其还要新鲜灵气起来。 全诗的语言,无疑都是通俗晓畅的。就是说没有那种嫁接式的风马牛不相及的搭配,也没有艰涩难懂,而是通篇的通俗晓畅。而且“百年的老屋前”“额头上的白发”“代替她两只小脚”等等不仅通俗,而且亲切。但仅此不行,还必须使语言新鲜灵气起来。而本诗中,不乏这样的句子。比如“从树枝上砍下没打理的拐杖”这句,因为不用“修理”,而偏用“打理”,无形之中句子就贴了标签一样地新鲜灵气了。所谓灵气,其实就是含着聪颖机智的成分在里边了。“打理”用于事务,而“修理”用于实物,弃正用而就偏用,语言的阅读效果就会新鲜起来灵气起来。诚然,又不能偏离得太远,比如改用“治理”或“清理”,就不成话了(有人还真就这样,离奇古怪而破坏语法)。再如“把拐杖握成厚重的沧桑”。这句以虚喻实,但新鲜灵气的还有形容词“厚重”的拟物式活用。“母亲那尊坚强的生命”中的“尊”,透出儿子对母亲的尊敬,同时也显出母亲生命的高尚和尊严。“在倾斜的黄昏中”的“倾斜”的拟物效果,也新鲜了语言。这是从4-8行的五行诗里,提取到的例子,可见诗人朱海燕语言呈诗性的密集程度了。 3、 诗性,就是要求语言不仅幽默诙谐,还要具有回肠荡气的韵味。 语言的幽默诙谐,会给读者带来会心的微笑,而更重要的是能给读者享受一次回肠荡气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是一种能打动人心的诗意的气息或味道(这与是否押韵没有大关系,虽押韵可能会加剧这种韵味)。具体到本诗,其实前边说过的“打理”就有些诙谐的意味。鉴于这是一首很严肃的歌颂伟大母亲的作品,文本的具体行走,不可能轻佻地幽默,但本诗的韵味,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一是“喊她一夜亲娘”的呼应。呼应出现在第二节“我吐出一个字:娘”,直到落笔“她就是――母亲”,令人回味不已。 其二是第二节“泪水”的句内顶针与复沓的阅读效果。请看:她颤抖的唇,抖出满面泪水,泪水/流入唇边,她把泪水当成蜜吞到了肚里”。这样触动真情实感的抒发,深入人心地回肠荡气。 其三市第三节中,“她那仅到我胸口的高度,是最伟大的高度/是又一个长江源,流出若干条大河小溪/让生命,在生命的旅途上游走四方”其中关于“高度”的复沓,有力地实现了庄严的歌颂。而“生命”的顶针,则张力无穷。
其四是第四节的最后四行,代指母亲的“她”连续六次出现,所造成的高潮诗意,实在令人挥之而不能去。这就是读了就有一种回肠荡气的韵味萦绕了。
综上所述,我以为,只有密集的诗性语言的行走,才能区分于散文的语言,才能克服现代新诗的散文化倾向。 2013-8-31于夏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