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90|回复: 2

共鸣于诗人的精神生活——读王晓辉的《如何开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16: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共鸣于诗人的精神生活——读王晓辉的《如何开心》
/ 山城子


    诗人王晓辉的诗作我没少读——主要是他贴在《中诗在线》和《华语文学》上的篇什。给我的印象,应当是以广泛拓展借代的技艺,隐喻他的诗思与情感。这样的文本比较朦胧,加之他又喜欢跳跃,因而不是一读就能进入审美的适于大众的那种,而我又不是一下子就能进入乃至喜欢这种风格的小众,所以不是每首诗都能引起我的共鸣的。
    但,《如何开心》,却能一读就能引起我的共鸣。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停电的事,总是在不愿意的时候出现。扫兴是肯定的了。然我也与晓辉一样会转换。我是离开电脑,翻出诗友们寄来的书刊,静下心来细细地研讨。心想,早就该好好读读了,幸亏停电了。
    诗人王晓辉,则是借着停电的机会,好好的享受一回精神大餐,且有“烟”“酒”“曲”来助兴。好长时间不想的事,这回就静下心来从从容容地想起来了。自然有欢乐的事,也有不容欢乐的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换个角度说,这颗诗人的心,也四面八方地游走了一回。事实上,我每天同老伴去散步时,够闲散了,可在静静走着的时候,“澳洲彩虹鹦”呀“北美文学”呀“常青藤”呀,就依次飘落到我的心里;而眨眼间,我的心又“中成诗界”“中国诗歌”“中诗在线”“新诗大观”“新浪博客”地四下里转悠去了。于是就有许多面影和名字叠印……这情形正如晓辉的诗里写的“想想近处的事远方的人/ 外面再大,能走进来/ 心儿再大,能走出去”。晓辉真是能概括,一下子把我的情形也概括进去了。
    晓辉的这种概括,是通过拓展了的借代格实现的。他借来“外面”这个词,将与自己有联系的许多人和事代替,而借用“心儿”把自身代替。
    这种技法前面还有用“物件”代替很久不曾去想及的人和事,用“光线”代替那些不停电时的繁忙;后面还有借用“眼睛”,来代替前途与理想。
当然除了这主要的朦胧手段,晓辉还不时地穿插了拟人、排比、比喻。比如“夜睁大眼睛”、 “不约而至”、 “能走进来”、“能走出去”、 “抽根烟,喝口酒,哼支曲”、“畅通无阻的街道”。也还有少量的词类活用,比如“欢乐”与“痛苦”。正是这些技法的融会,才使诗文本浓郁着诗情诗意,才成为精品的。
          2010-1-16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如何开心
//
王晓辉

停电了,也没有月亮星星
夜睁大眼睛
隐蔽在光线里很久的物件
不约而至
门和窗都关了,手机也关了
抽根烟,喝口酒,哼支曲
想想近处的事远方的人
外面再大,能走进来
心儿再大,能走出去
只要眼睛这盏灯,亮着
欢乐和苦痛
都是畅通无阻的街道
发表于 2010-1-16 17: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散体呢!

感觉城子老师的评比晓辉的诗好。

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0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