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好花红 于 2016-8-14 21:14 编辑
青木公原玉:
《不凋零的花》
回到种满红豆杉的山谷,不见清溪奔流
也不见麋鹿徜徉。一匹白色的独角兽
在月光下低首不语。我看见格桑花初绽
薄雾轻绕中,一位蓝紫衣裳的少女拨动古筝
她身旁聚满生灵——白兔、蓝精灵、松鼠……
一只叼花的夜莺。此刻,收拢翅膀侧耳倾听
不愿醒来,不愿离去。我们活在嘈杂的尘世太久
机器轰鸣、尾气弥满、视线受阻、假面相迎
城市扩大、森林减小、植物渐趋枯萎、动物变躁咬人
一株盆栽的墨兰,永远不明白自己的死因。我们
强硬移植的所有生命,在同一日集体被扼杀
一群雪鹀撒落玉兰种籽后,回归无人知晓的山坡
终究,谁也没能看到一朵花逃脱季节的更迭
她在少女的心中,总是凋凋谢谢。美丽不曾改变
-----------------------------------------------------------
写生态恶化、生存危机的诗歌,青木公不是第一人。但此诗写得有特别之处:亦真亦幻。
红豆杉的山谷,“白色的独角兽在月光下低首不语”。意境凄美,将生命的孤独和绝望用一个特写展现。“格桑花初绽”,“少女拨动古筝”上句写静境,此处突然传来天籁之音,整节诗活了起来。“她身旁聚满生灵——白兔、蓝精灵、松鼠……一只叼花的夜莺。此刻,收拢翅膀侧耳倾听”和前面萧条之山谷,形成鲜明对比,你说,这种反差的写法,是不是增强了感染力?这一个特写,应该是幻境。因为,诗首句已将真实的山谷,“不见清溪奔流/也不见麋鹿徜徉”交待得很清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诗人还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仙境般的童话世界,是不是在暗示我们,美好的东西,消失得太快,是不是让我们为本来可以美好的环境被无情的破坏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动物们对美妙的音乐和向往还能保持全神贯注的欣赏力,我们呢?“活在嘈杂的尘世太久”“假面相迎”“强硬移植的所有生命,在同一日集体被扼杀”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力确实不可低估,且已经造成不少灾难。诗中的少女,或许是良知、智慧回归的象征。少女代表初生的力量或智慧,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们相信那幅童话般的画面会在将来出现,相信人类的美好未来。
此诗行文自然,丰满,厚实,写被别人多次写过的主题却能写出新意,实属不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