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律能令诗句精致并具音乐美。白话诗的格律是散变的。其要点:
一、平仄律。
通过对古诗词的统计,可知平仄的一般式:
仄_平_仄_平_仄_平……。
白话文与古文有很大不同,这样就有了平仄的变式:
(1)轻声格。
“的”、“地”、“得”、“了”、“儿”、“着”等轻声字,既非平又非仄,可与平仄自由组合。
证明:轻声字入诗句,可有二况。一是不改“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律。此况无需论证。二是已违平仄律,如“平平0平平”。此时它已然形成了一个抑扬顿挫的强弱节奏,仅较弱而已,因此并不违诗旋律。
(2)单平仄格。
唐诗宋词里,大多数的单平仄居句首或句尾。但也有少数在句中。如李白的《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可见,第1和第4句有一个单仄。第3句有一个单平。
白话诗里,单平仄居句中就更常见。如:
吹起|他们|*像|鸟儿|一样|的飞
单平仄为汉诗的本位节奏,故无需证明。详见《论诗的节奏》。
(3)变格。
写诗时,应力求每一诗句皆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不过也有变格。变格有多种。
例1 句首三连仄。
如:一岁一枯荣 仄仄仄平平
例2 四连平。
如:京都的冬,只在松花之中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
变格是为了强辞增味,而不是屈从于诗意。
证明:在一首歌谱里,有时会奏出一些特殊的音,以强化情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里的“起来”,就以其高亢的音,唤起人们的战斗激情。诗也一样,在不断的仄仄平平仄仄之中,突起几个特异的平仄,也能有特殊的声效。不过,顾名思义,变格宜少用,多则诗败。
基于轻声格和单平仄格,可建白话诗平仄模式:
模式①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句:*当|黄叶|眼前|飘坠
模式②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句:你的|裙衣|*在|寒风|飘卷
模式③
凡三字节“的”不占平仄诗位。
例句:落日,静谧的|湖滨
仄仄|仄仄O|平平
本例的“的”无损“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律。“的”前是仄仄(静谧),“的”后是平平(湖滨)。此为长期创作的经验式,以求无损于诗的节奏感。至于其它的轻声字,“儿”、“了”、“着”及二字节“的”等,既非平,又非仄,可与平仄自由组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