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树边上的人 于 2011-5-4 20:39 编辑
去年就打算带女儿到上海去看世博,因去的人回来一再表示: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把去看世博形容成一场艰苦的体力、耐力大战,这不光吓退了我,也吓退了女儿。我在征询了女儿的意见后放弃了上海行计划。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毕竟是中国的一场盛事,心里终还是惦着。所以到沪的第一天(我们坐4月14日的晚班飞机,历时一小时十分,到上海虹桥机场是晚上11点多了,再到安顿下来已是15日的凌晨)略为休息了几小时,我们就去了中国馆。
这天虽不是双休日,仍是人多,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得以走进中国馆。四月的太阳,已是威力四射,站在无遮无挡的等候队伍里,实在想象不出如若是去年暑假来该是什么情形。而高达63米,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斗拱”造型以及表面覆以“叠篆文字”的红色中国馆,近距离看倒也没有夺人心魄。就像我在北京看鸟巢,总觉得看实体远没有看拍摄的图片好看。好在中国馆里面在声、光、色的营造下就不单单是用漂亮、宏大来形容了——这就大大地弥补了在馆外等待时心中所起的缺憾。怎么说呢,光是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就足以让我震撼。这幅覆盖100多米长的整面墙,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据说是中国馆最核心部分,可说是镇馆之宝。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是流淌着的历史。古时的繁华,古时的城乡、街市、小桥、水道,古时的风土人情穿越时空,真实再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着古装的人从我面前缓缓而过,我有些恍惚——前生的我是不是就在那副画上走着?
展览馆里人潮如涌,我却安静地立在画卷前,为自己内心仍有如此的想象而欣喜。
当然,在音效极佳的环幕影院观看电影《历程》;在“东方足迹”核心展区和璀璨夺目的“发光树”、“意向植物”来个合影;
坐上轨道游览车踏上约有10分钟的“寻觅之旅”,沿途观赏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在33米层展区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展望和遐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馆的门票只要20元,我第一次觉得我占了个大大的便宜,享受了国家给她的子民带来的视觉盛宴。
在中国馆除了感受辉煌,感受高科技,感受中国建筑的精妙和高深,还能体会历史,体会我们人,只不过是历史河流中的一粒流沙。就如同在2011年4月15日的这天,我们一家三口来过,然后离开,留不下一丝痕迹。只是回首时在想,不知道中国馆的红会不会在时光的荡涤下褪掉?后人有没有可能看到中国馆?看到中国馆,又会不会有我看到《清明上河图》时的新奇和震撼?
2011年4月27日星期三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