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68|回复: 7

读诗(八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7: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施工

捉住一枚蝉嘶 钻向
墙壁 整个下午 如在
梦里 从悬崖坠落中

秋夜

像只铃铛 被蝈蝈
吹送 枕畔鸟鸣生长
远处的鸡啼 喊停

峨眉印象

黑夜里 只剩下铺展的墨
几朵蒲公英 滑落
逃逸的飞天 在马背上

阅读

空旷处 麻雀各归其位
飞沙走石的生活 合上
一本十九世纪的小说

蟋蟀

从长安出逃 水墨
一路追缉 不插电的琴
永不失真的古老音色

酢浆草

荚果 灵感炸现
黄色小花扭曲 旋转
是风车 是螺旋桨

鹊群

随时掠起 这自然
而又变幻的序列
看山巅 缓拍的太极

读诗

同一个月亮 唐朝的
清泉流过岩石 每处
山水 都有故乡的影子









发表于 2014-8-19 07: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幸会!
发表于 2014-8-19 08: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诗看似分行,其实分行在这里已失去意义。在这八首诗章中多数是不可以行读的——如果在行末停顿,那么诗的句意就断了——或者不完全,或者多了个小累赘,如果强制地限在行读里便有些莫名。或许汉诗原本就是不分行的。不分行的诗和词主要靠意思和韵脚来断句。所以字数的规范,也就成了古汉诗后来的一个特点,这特点恐怕主要的不是在形式上,而是在表意上能够更清晰免得误读。
分行是个好东西,这尤其对句式不齐整,又无韵脚的现代汉语自由诗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舶来品。然而西诗的格律诗又有着音步的限制,有时一个完全的句意不得不跨行。草叶集的作者(因为自由诗)解决了这一难题,分行对应了句意。
一句一行或一行一句是人们对行的基本的认识,也是形式与内容的对应之一。当下的分行是很随意的,这个随意不只是自由,而是对舶来品——行的一个彻底的粉碎——视角上的行已完全和句意无关。比如楼主的这首《读诗》

读诗

同一个月亮 唐朝的
清泉流过岩石 每处
山水 都有故乡的影子

若按照行来诵读就难以贯通“同一个月亮 唐朝的”“清泉流过岩石 每处”“山水 都有故乡的影子”。

读诗

同一个月亮(下)
唐朝的清泉流过岩石
每处山水、都有故乡的影子

这样的分行,行和句意是对应的,句读也是成立的。不过凭心而论楼主原作的排列(这里我用排列取代分行)比后面这个在视角上养眼。也许终有那么一天,现代汉语诗的排列重回到古体诗词的格式里。

2014.08.1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19: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卢兆玉 发表于 2014-8-19 08:48
楼主的诗看似分行,其实分行在这里已失去意义。在这八首诗章中多数是不可以行读的——如果在行末停顿,那么 ...

谢谢朋友精彩的点评,和独特的见解,我非常喜欢这种交流。朋友说的“养眼”,也就是我追求的建筑感。朋友一改,显得流畅、自然,就像清泉流过,但又意犹未尽,又必须延长的必要。。。而我可能潜意识的,想制造阅读上的小障碍与歧义,像剥一粒瓜子,不是一口饮尽。。。当然,如果跳出微型诗,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交流愉快,还请朋友多批。
发表于 2014-8-19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

望多赐佳作,多交流。
发表于 2014-8-24 2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赏!非常喜欢你诗歌里的
声音,色彩
自然的天籁,神秘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13: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哑榴 发表于 2014-8-24 20:20
再赏!非常喜欢你诗歌里的
声音,色彩
自然的天籁,神秘

谢谢朋友,遥握,秋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