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诗
聊赠一枝秋(外一章来过)
江湖儿女
光阴疏远了蝶飞蜂舞的花季,却回馈了柳红春绿的过往;日子添厚了成长的记忆,却捧出了成熟后的醇香。
舒展季节的丰盈,任时光流过指尖,凝结一抹醇厚的花香,在一枝清欢的柔情中荡漾。
漫步红尘,看四季变换,观水过流年,赏天高云淡,与春花同舞,与秋叶共眠。
岁月划过,默守一种恬淡宁静的幸福,独享一份悠然自得的满足。
不拒绝季节的轮换,不忧伤人情的冷暖。
于时光中捧一缕阳光的线条,绘一种喜悦在枝头上绽放,鞠一份舒心在季节中缠绵。
*来过
季节的轻舞,抖落起四野的金黄;汗水的侵染,透射出厚重的想望。
飞翔,雏鸟扇动的翅膀。
回望。沧桑岁月,承载不起内心的惆怅。
秋风秋雨,几许幻想,几许渴望。
满地的落叶,早已飞舞成殇。
小心翼翼捧出,三十年的窖藏,托一片白云捎去,满腔的热望。
那南飞的雁,衔着的枫叶上写满的愧疚,在蓝天白云间飞翔,飞翔......
田野里的谷粒儿,如父亲眼中混浊的老泪,被收进了粮仓。
母亲的秋天
多梦的江南
母亲用镰刀,把秋天割开一个口子,秋色奔涌而来。
高低不平的庄稼茬,是季节磨出的老茧,咯疼了一个人的心。
母亲吐口唾沫,双手一搓,把夕阳搓得通红。
躺在地里的庄稼很听话,不吵不闹,如同襁褓中的婴儿,等着母亲一个个捆扎。
夜色高过院墙时,母亲把秋天领回了家。
我知道,她那又酸又胀的腰,就像用坏的农具,怎么也捶打不直。
这个秋天,是母亲的秋天,粮食就是她的孩子。
母亲喜欢看见,一颗颗粮食在粮仓里打滚,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所以,母亲不敢歇息,她怕把日子歇老了。
【山城子阅读学习】
1、本诗从“镰刀”起笔,承以开镰(母亲吐口唾沫,双手一搓,把夕阳搓得通红)。从第二节转入母亲(可以说是典型的农民代表)对农事的热爱。最后落笔合在一如既往的勤劳上面。
2、用抒情的诗意笔调,精炼简约地塑造人物形象,是别的文学体裁难以企及的——唯有自由体新诗和当代的散文诗才可以完成。而这篇就是比较好的范本。
3、好在诗人把母亲——从秋收的劳动中,以及她对劳动的果实——粮食的深情热爱中,就把一位朴实勤劳、艰辛耐苦、热爱生活的平凡而伟大农民形象给树立起来了。
4、本诗的艺术特点,在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多种积极修辞,从而使文本呈现出浓郁的诗性。其具体为:
第一节:依次为拟物-拟物-比喻-“咯疼”的拟物活用-拟人;
第二节;依次有拟人-比喻-拟人-复沓-比喻;
第三节:依次是复沓-比喻-拟人-比喻-拟人。
哈,共有十五次积极修辞,其诗性(语言的艺术性)如何不浓郁呢?
2014-10-30于观山湖
忧郁赋(外二题)
易湄
流年的影子,经年的呼吸,一只蚂蚁的宿命,风的羽翼轻易带起革新。今世何年,谁会在天堂的深处,获取真正的甜蜜?
枯树矗立,孤鸟独鸣。一盏远处的灯火温暖细微,近处萧索的秋景泛泛来袭。一声轻唱阻于喉际,闭眼,任心沉郁,肉身隐去,随流浪的魂,跌进海的深邃。
万物静谧,隐去意义,万事蹉跎,不留痕迹。
时间的刀刃锋利无比,剐开旧伤添新伤。岁月的天平精准有致,一端载着沉重的暮秋,一端扬起春天的粉末。
一个人端坐俗世中央,手捧经书,诵读虚无;一个人仰望苍穹,细数裂痕。雨是漏出来的那点疼痛的知觉,和大地接应,和灵魂靠近。
只是稍纵即逝的触摸,交融,会合,缠绕,一丝忧郁的风卷起的涛浪,拍击坚硬的心壁。你会听到遥远的回音,像听到曾经的哭泣,从襁褓开始,历经童年,青年。一颗心就此有了一次重新来活的体验。
抛开金斧舍银斧,能够劈开人生堤坝的铁斧握在手里,被禁锢的心灵,渴望一场决堤的洪流来袭,以便颠覆现实既成的沉闷气息!
点评
与诗为伍:易湄此篇极静思动。人生苦短,若人生有意义,还是要抱着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虚无
就让我成为虚无吧,不如风,不如空气,不如你呼吸过的气息。
我是悬于空中的虚无,是隐于海里的虚无,是端坐禾苗中央的虚无,是贴近你的心跳,撩拨你的秋思的虚无。
我就是一个虚无,不如尘埃,不如枯叶,不如一滴化冰的水,不如你黑发深处一根白发掀起的恨与恋!
我多么自由啊,无生,无死!我多么广博啊,如一朵云,如一叶秋,如一方翠绿的茶园,如大山深处挑夫的歌唱,如你握在手中的那支玫瑰,从春天握到冬天,从娇艳欲滴握到花影低垂。
我没有前生,也没有今世。我有时跟随一匹马的啼声,听到牧羊人扬鞭的痛快;有时我又随一尾鱼,深入湖底或者浅海,凝听水草纠缠的乐音;有时你的手掌挥过来,我借此贴近了你的掌纹,细读了那些与你有关的潮起潮落,情仇爱恨。
我没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也许,我会把渗进我的虚无中的半缕阳光说成我的世界;我会把照见我的虚无的那滴露珠说成我的世界;我会把清晨唤醒我的虚无光阴的小鸟说成我的世界;我会把你情诗里哀叹虚无人生的点点透露说成我的世界。
我原来一直都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就像现在我用来表达虚无的这些文字。没有一张纸可以谱写它们虚无的声音;没有一个纽扣,可以扣住它们虚无的心跳;没有一个角落,可以安放它们虚无的身躯;没有一个知心的人类或者兽类或者植物类,可以把它们的虚无,还原成一阵清风,一场白雪,一次花开,一杯红酒,或者,仅仅还原成你诗歌里的一个标点符号!
你看,我就这么虚无了一把。我生命的微不足道借此彰显得淋漓尽致。我很惭愧,我惧怕纷繁复杂的世界,惧怕真实背后所有的欺骗,背叛,猥琐,贪婪;我惧怕光影中的绚烂,迷惘,张扬,狂妄;我惧怕被时间掌控的生的期限,死的无常;我惧怕你身影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惧怕某一天晨起时,爱已远去,窗外又是一片灰暗的天!
所以,也许一切归于虚无的存在,便是永恒的最好保障!
所以,我成为虚无,只为在你爱的光影下,吸取恒久的温暖!
点评
与诗为伍:既然解读了虚无,那么纵然一切有实的终归要消逝,那就当它们原本是虚无了吧。放弃一切的权争、利害,让心灵超然于现实。此篇行文极畅,似一气呵成。
*碰撞
我们都在等待,没有预谋的等待。
一场雨下过,静谧的湖水有了蜻蜓掠过的细浪。
一段生命的褶皱终会被慢慢捋顺,熨平。心灵,终会停息于一个宁静的港湾。
面对眼前空茫茫的秋,从一片枯叶里,照进脉络分明的,生命运转的迹象。走过的足迹有深有浅,呼唤过的留声仍会在耳边回旋。
总不会忘记,那些雾起的时候,诗歌是穿透雾霾的唯一灯盏。
蛰伏的日子,精心修整心灵入住的庭院,环一缕绿荫,以温润暗处的苍茫。
一次心灵的交辉,使生命的音符,增添新的声浪,像清澈溪水,淙淙流淌。
在幽暗的背景深处,我们听见清脆的碰撞声。一座石拱桥,从古语里走出,按落于现代风的诗潮里。
我们,站在桥的两端。
看树影摇曳,捕捉悠远花香。以灵魂织锦,随眼眸掀浪。
风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
轻吟,那流失的悠扬,想象纷飞的雪花,把一些细致的语言,写在落寞的树枝上。
背对白昼炫目的艳,我们抒写心底的蓝。
多么简单的陈述,原来心与心之间传递的温暖,就如那滑过胸腔的,一口清淡的茶香。
那属于我们的一瓢饮,在彼此添加的柴火中,升腾起婀娜的,烟的语言!
点评
与诗为伍:此篇行文固然很诗兴,但写在《碰撞》题外,就显得有些空茫。
·
·
《江南》组章
文/ 小月宛初
评/ 山城子
跟着小月采撷《江南》——欣赏美句专辑(上篇) 文/ 山城子 ·
帽子: 还是戴一顶帽子吧,当然是遮阳又遮雨的草帽。因为江南的天气,阴晴无序,小孩子脸儿似的。不能打伞,那样不好区分谁是锦秀年华,谁已夕阳在山了。 在山者喜欢捡拾,一叶一瓣儿,必赏纹理;夕阳之下,一石一鸟,必品形声。年华锦绣者,蕾粉花红,叶绿露莹,脚步款款,摇动银铃。亦步亦趋者,采佳撷美,集于一篮。回家几上,曰:美江南是也。 · 文/ 小月宛初 ·
月光下,织梦的女子,痴痴的念,傻傻的等。为谁睫上染轻霜?
宋词的水湄一天一天消瘦,一节一节,长长的别恨。
远方,鲜衣怒马的少年,扬手接住一缕云霞,一把清清白白的年华。得得得的马蹄声,让破碎的光阴,水花四溅。
·
任千年的风儿,吹彻杨柳岸边的晓风残月。斜雨碎石的小径,落红点点。
谁的跫音入尘如珠?那些破土而出的爱情呀,又刮破了谁的裙裾?雨巷中,执一管玉笛,掬花香满衣。
可曾记起,洒落一地轻愁的绢伞?顺着指尖滴落的流年,缓缓而去的一袭背影?流光匆匆,谁还会把旧时的眷恋写在彼此的眼底。
·
人影绰绰,歌声扰扰。秦淮。隔着时光的静默,似在幽幽的诉说。
光阴里,脂粉遗落的殇,和素墨渲染的薄凉。它感伤的气质,是宋词的气质。
是李清照、秦观、周邦彦、李后主的气质。是柳如是、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是明月楼前那个吹箫的玉人,还有渡口那个握半卷残简,一轴水墨,驻足守望的女子。
·
恍惚中,那位前朝诗人,悄立船头,绿袖迎风。
橘色的暮霭里,斟满了沧凉,酒樽倾斜,饮下的不止飘飘的叶,远远的风。
醉了,卧在船头,听琴,听水潺。一丸冷月,悄悄爬上了船艄。旧事,轻轻的擦身而过。一些深深浅浅的诗行,一些重重叠叠的思念。没有轻薄的云绮,没有寡意的逝水。咿咿呀呀的桨声,仿佛一个古老的梦。。。
·
雨落芭蕉,一声一叶。如一曲箜篌,被她们演绎了千年,
潋滟了十里烟波。柔蛇一样宽舒的翠袖,如何盛得下那满腹的哀伤?
· 【1】月光下,织梦的女子,痴痴的念,傻傻的等。为谁睫上染轻霜?(见首行)
——“梦”无经纬,岂可“织”也?愚人必有此问。然,这样一“织”,“梦”即如锦缎,岂不美哉? ——更喜欢“痴痴的念”“傻傻的等”两叠而排偶的短语并立,女子的形象就显出痴情的轮廓了。 ——动词“染”是拟物式活用。让我们想到时间也液体似的把眼睫毛都浸染得微白了。“轻霜”不必说是比喻了。
【2】宋词的水湄一天一天消瘦,一节一节,长长的别恨。(见第二行) ——“水湄”用“宋词”来限制,那么阅读效果,“宋词”就是汪洋大海了。但竟然“一天一天”“消瘦”——拟人了(正是的,我们想到那痴等的女人-人比黄花瘦了)。 ——“一节一节”(可以拔节的植物)“ 长长”(动补式双音合成词)——又拟物了。这样就把那女人的“别恨”撂到了我们读者面前了——变无形为有形,就都跟着伤情吧。
【3】远方,鲜衣怒马的少年,扬手接住一缕云霞,一把清清白白的年华。得得得的马蹄声,让破碎的光阴,水花四溅。(见三、四行)
——“鲜衣怒马”,太精炼太形象的联合式短语,一幅写意画或一个特写镜头就骤然而出了。 ——“扬手接住一缕云霞,一把清清白白的年华”。“云霞”岂可以“借住”?然这一“扬手”那个倜傥风流又年轻正直(清清白白的年华)的优秀形象,就凭着喻体“云霞”而跃然纸上了。 ——“清清白白”。诗人小月宛初用这样的双叠短语,无疑是为了强化这位少年的优秀气质与品格。 ——“得得得的马蹄声,让破碎的光阴,水花四溅”。复沓的拟声词,形容词“破碎”的拟物式活用,以及“水花四溅”绝妙的比喻,使这个句子极其生动形象而别样的美丽。
【4】“那些破土而出的爱情呀”(见第二节) ——这是短语“破土而出”的喻拟式活用。就是将爱情比喻成或者拟为某种植物的种子发芽了,才可以说“破土而出”。这样的喻拟,遂使句子鲜活而灵动。
【5】“掬花香满衣。”(第二节) ——动词“掬”,在这里做了拟物式与通感式兼类活用。阅读效果,不仅把“花香”变成了可以用手捧起来的物质,而且也将嗅觉给变成视觉,可以直观了。
【6】“人影绰绰,歌声扰扰。秦淮。隔着时光的静默,似在幽幽的诉说。”(见第三节) ——“人影绰绰,歌声扰扰”。这样两个叠词对仗的主谓式短语,把宋代秦淮河的风貌概括得确而美丽。 ——“隔着时光的静默,似在幽幽的诉说”,以“静默”和“诉说”连续拟人,立刻使句子活泼美丽起来。
【7】“橘色的暮霭里,斟满了沧凉,酒樽倾斜,饮下的不止飘飘的叶,远远的风。”(见第四节) ——形容词“苍凉”,在这里由于处于宾语的位置,就有了名词的词性。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样的活用,不仅精练了句子,而且揉入了情感。所以呈现了别致的灵动美。 ——“饮下的不止飘飘的叶,远远的风”。这种用动词“饮”牵出的眼中的风景,更其加剧了苍凉的悲伤之感。
2014-11-26夜 于筑城观山湖 · ·
跟着小月采撷《江南》——欣赏美句专辑(中篇) 文/ 山城子 ·
玉带: 因为在当腰,就不再说草帽子云云。想说美句之于我的学习,可分两种。一是艺术的,既可以享受审美过程,又可以知晓是如何美起来的(上篇就是);另一个就是共鸣的,可以体会情感的灵犀,而与诗人互动起来(本篇偏重这个)。 · 文/ 小月宛初 ·
遥想,彼时的明月也似今时的一般清冷么?
画舫中的人儿或许正是一位倾倒众生的姝丽呢。
月光徘徊在枕簟之间,小宛倚窗而望,千般的眷恋。反复吟咏:月漉漉,波烟玉。。。
当滴陋频传,玉帷四垂。寒夜小室,三两红烛袅袅升腾,
宣炉内燃起她最钟爱的“女儿香”。尔后,与冒辟疆,携手,缓步香阶。
共同欣赏那一轮皎皎月波,领略卑微生命中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
弦音依旧,而拨动的指,却非昔日的纤手。吴桥霜冷,宿梦未圆.落日归去。
谁的一声长吁,于天地间,久久徘徊?寒山寺外,世风泠泠,吹着线装书里的几阕清殇。
人散尽,一钩新月,凉如水。斟一杯碧螺春,却不知与谁共饮,
抚一曲长相思,更与谁人听?玉佩上的容颜,依旧完好,而琼阶之上,早已青苔如霜。
当月色和琼花都在雾霭中沉浮时,风,巫诗一样的行吟,
吹老了天边那轮细月。
小记:
烟花三月,我无缘下江南。捧一盏琉璃幻影清如水,隔一帘幽梦,折尽素净时光。
竹月轩下,小字清欢,纸砚轻盈。偶尔低首,偶尔微笑。山水红尘,素面薄殇。拂去一川烟雨,
清眸里依然掩不住六朝烟水洗过的倦。若得流光半阕,填一简风轻云淡,庭花春景。
愿谢尽三千繁华,与江南叙一场人间清欢。 · ·
【8】月光徘徊在枕簟之间,小宛倚窗而望,千般的眷恋。反复吟咏:月漉漉,波烟玉。。。(见第一节末)
谁不爱如水的月光啊!偏偏月光下有江南“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依窗”。且“千般的眷恋”,多么诗意啊!宛初带我们进入诗意,而诗意中人——小宛也在诗意中——却是上溯到大唐李贺的“月漉漉,波烟玉”的诗意中了。
【9】尔后,与冒辟疆,携手,缓步香阶。
共同欣赏那一轮皎皎月波,领略卑微生命中超然物外的诗意人生。(见第二节)
与最心爱的人——自己的丈夫(冒辟疆)携手赏月。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事呢?分享分享了!
【10】谁的一声长吁,于天地间,久久徘徊?(见第三节)。 真的是撕裂人心的一声长叹——宛初不说这是冒辟疆发出的呀!说红颜薄命也好,说才女早夭也罢,知道他们故事的人,谁不为其扼腕而痛呢?
【11】人散尽,一钩新月,凉如水。斟一杯碧螺春,却不知与谁共饮,
抚一曲长相思,更与谁人听?(见第四节)
同样的月,却不一样的色了。多么强烈的对比。两人比肩时,诗意溶溶;阴阳两界中,何其孤单悲凉呢?人啊,千万要珍惜同在的岁月啊!
【12】竹月轩下,小字清欢,纸砚轻盈。偶尔低首,偶尔微笑。(见小记)
情性若是与诗词结缘,那么即便日常琐事,也会董小宛一样料理得平添诗意的。小月宛初这段描绘,是进入敲键(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岂一个“醉”字了得?
2014-11-27夜
于筑城观山湖 · ·
跟着小月采撷《江南》——欣赏美句专辑(下篇) 文/ 山城子 ·
燕尾: 玉带稍嫌古老,燕尾倒是有点洋气(但不想到燕尾服,也还中国)。想说这篇的学习,不论艺术的还是共鸣的,我都要学习。这不叫两条腿走路,叫燕尾。 · 文/ 小月宛初 ·
江南,生芳草,出才子佳人。
江南的水巷,窄窄的,却通达顺畅。
小小的船儿行在水中,载着芳草、烛火、歌声,以及满天的星光。
江南的三月,樱花乱度,绿漪清波。
那些手携情侣的红男绿女,摇着画桨,低语款款。
江南,随手一捞,便是一把一把缠缠绵绵的故事。
江南的雨斜斜的飘,细细的织。江南的女子,螺云青髻,在翰墨里飘香,款着
冰雪的情怀和蝶衣的风姿。江南的女子,是水做的,柔软绻缱,有着别样的轻愁。
江南,我轻轻地,读它。它的韵,它的雅,有着丝绸的质感。
湿湿,凉凉的,一点盈睫泪意的苦涩。水墨走湿的江南,纸伞一开,伊人盈盈而立。
素衣菱歌,楼台水榭,长袖翩然拂雪。
江南的清晨,最早醒来的是红药,最先推开窗子的是一双酥手。
一张清灵灵的脸儿让水乡的早晨宁静,空灵,充满了诗意。
江南的女儿,被水浸润得风姿绰约,情致婀娜。
小桥,流水,人家。竹椅翩翩,石凳婷婷。悠闲的躺或坐,摇一把陈年的折扇,举一壶小酒,
慢慢的酌,浅浅的醉。夜是静的,心是空的。
[ 此帖被小月宛初在2014-11-20 20:27重新编辑 ] ·
【13】江南,生芳草,出才子佳人。(首句) ——天涯何处无芳草,说的就是江南吧?史上的才子佳人数不胜数呢!不说近代的复社或者东林党人,单是更近的一个李叔同,后来的弘一大师,就够我读一生一世了。 【14】江南,随手一捞,便是一把一把缠缠绵绵的故事。(见第三节) 美哉——动词“捞”做了拟物式的活用,于是乎那些“缠缠绵绵”就一把一把地到了手里。多么灵动形象——积极修辞的效果就是活泼,所有的文字都有了灵性似了的。
【15】它的韵,它的雅,有着丝绸的质感。(见第四节)
——复沓之后,带出一个多么雅致的的比喻。妙哉,比喻之中,那“韵”那“雅”,便可触摸了似的。逼真而美。
【16】水墨走湿的江南,纸伞一开,伊人盈盈而立。(见第四节)
——好个“盈盈而立”,我仿佛看到了卓文君或李清照,杜十娘或董小宛, 柳如是或李香君……佳丽三千,尽在江南啊!
【17】江南的女儿,被水浸润得风姿绰约,情致婀娜。(见第五节)
——原来如是,怪不红楼梦里的人说,女孩儿(比如金陵十二钗)都是水做的呢。
【18】竹椅翩翩,石凳婷婷。(见末节)
——“翩翩”起舞,那是女人的风姿;风姿“婷婷”,则是女人的风韵。单提出叠字来分别与“竹椅”“石凳” 搭配,这“竹椅”“石凳”也就人格化了似的。这是形容词的拟人式活用。或者说是对仗、叠词、活用三种积极修辞的融合。这就是美感的来源。
·
2014-11-28于筑城观山湖
· · 评/ 山城子
文/ 山城子
【题记】 走进《 采一缕风声,踏花拾句》这篇诗里,我仿佛跟随一位资深而年轻的记者,一路嵌入五千年文明浩瀚。首站城池乃风雅颂。我跟她一起访问秦风大街的“蒹葭”胡同。
窗外,灯光零零碎碎。夜色片片滴落。瞬间的眩惑,
仿似一曲梵音款款奏起。一阕缅邈宛然的行板,沉醉于秦风宋韵的章节里。
轻拾墨韵缕缕,杳杳梅香。。。
【学习-1】 这标题就诗意得别致。别致在这“一缕风声”上。风声本来是呼啦啦可闻之响动,而宛初偏择可视量词“缕”来拟物活用,于是也融入通感的积极意味。不止此,还在前头加上手来“采”。这声音岂可采,一采那定是看得见的奇葩了。而秦风的《蒹葭》当然是奇葩了。 这前边三行“引子”也韵味十足的漂亮。漂亮的直觉来自密集的叠词格的铺排,且双起单收错落有致。依次为:零零碎碎-片片-款款-缕缕-杳杳。诚然,还漂亮在诗人聪颖的遣词造句中的创新搭配上。你看“零零碎碎”给“灯光”一搭配,就省去了大植被(竹或树)的具体描绘,却直接从灯光里感觉到了。不必说“夜色”可以朦胧可以沉静,这儿怎就“滴落”了呢?可这一“滴落”,那疏影摇落灯光的怡然,就“意象”在里边了。情性所致,后边的比喻也水到渠成了。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摇起尘封的兰桨,唱咏起秦风里清淡素雅的音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歌者已逝,而诗经里的人儿依然俏立花间。任时光荏苒,任芳菲开落,
却不曾减却分毫风姿。怀着薄荷一般清凉的幻想。
熏风依旧,月色依旧。
似那伊人身旁浮来的阵阵芬芳。
轻舟上,一肩罗绮,流苏般的缕缕青丝,在渐浓的烟岚里
轻柔的舞动。缥缈间,舟楫被袅袅的沉香隐去,消失在天地之间,碧水之上。。。
空阔的江面,等待着夜的降临,等待迟归的玉人,和那一轮常是残缺的月。
些许微薄的余辉,把醉人的流光倾泻于这一片辽远的空寂之中。
而此时的月下,内心承载的不过逝水无痕间,那亘古的殇。
芦花飞舞的岸边,秋水汤汤,苇丛茫茫,男子哀哀而歌: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学习-2】
“唱咏起秦风里清淡素雅的音律。”——“音律”可闻,偏与“清淡”“素雅”相依,就有了品味素餐、欣赏水墨画的感觉。哈,这是创新了的兼着拟物和通感的词类活用。 “怀着薄荷一般清凉的幻想。”——不说这样的比喻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诗经的喜欢与痴迷。我想说这个“幻想”是否宛初阅读《蒹葭》的别一种探求呢? 我也喜欢这首诗,但觉得其现实意义绝非传统理解的追求伊人的情恋,而是以“伊人”为象征对“理想”或 “成功”的追求的哲理指导。我在《 蒹葭的最新翻译与解读》一文中写到:“其实这位伊人,就是一个美丽的人生理想。上下求索,只有顺势才有希望;不可逆道(规律),那样只能会徒劳时间与力量。或者说伊人,就是一个象征着成功的意象。凡事欲要成功,必须循着轨道与方向。遵循了(规律),就容易得仿佛就在水中央;背道而驰,艰难险阻没商量。所以说,《蒹葭》应当是诗经里哲理的篇章。(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726470100fb8c.html) 但读到最后,小月宛初依然采纳传统,抒情成“那亘古的殇”。这不奇怪,毕竟学院的教授们都这样本本相传的,而我这样的一个在中学教政治的普通教师,人家说我胡扯,甚至也是应该的。不然,我怎么没去当教授呢? 但我依然青睐小月灵动漂亮的诗文本。
“熏风依旧,月色依旧。”——这样的句间复沓,古色古香。 “缥缈间,舟楫被袅袅的沉香隐去”——“沉香”的气味是归嗅觉的。偏用“袅袅”来形容,那香就浓郁得可视了。这又是拟物与通感的兼类活用。美呀! 说江面“等待着夜的降临,等待迟归的玉人”——这是拟人格与复沓格的融合,音韵和谐而美丽。 “些许微薄的余辉,把醉人的流光倾泻于这一片辽远的空寂之中。”——这里的“微薄”与“倾泻”是形容词与动词的比喻式活用。我们知道,固态的或液态的物体有厚薄,液态的物体可流动。所以在行文中省略了有厚薄、可流动的喻体,而将应当与喻体搭配的形容词或动词直接搭配,就形成了这种新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多种创新,使当下崛起的散文诗和自由体新诗,格外地缤纷美丽起来。虽然,也有不明就里者东施效颦,致使读者与文本面面相觑而哭笑不得。但毕竟有文化根基如小月的人,一驾驭就得心应手。这是主流。
2014-11-22于观山湖
· 文/ 山城子 【题记】 这一站驻足宋代这样的大城池,我跟随小月来到赏词大街,专访钗头凤胡同。大家都知道,这里住着大诗人陆游,也住着著名才女唐婉。他们俩的故事长传不衰,这到底是何原因,也许这次采访能弄明白?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玉影空留墙上客,梦也惆怅,觉也惆怅。 每每读起唐婉的《钗头凤》每每都感伤支离。每次都潸然有泪滑过。 唐婉,这个因陆游而让我们牢牢记住的女子。
一阕《钗头凤》传唱了千古。 曾赚取了后人多少眼泪?人成各,今非昨。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春光依旧好,而人呢?转身便成沧海。已不复当初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的玉盏,我的玲珑指。款款深情无限。怎奈,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生命,本就是一页纸鸢,脆薄如斯,轻若虚无。而爱情何尝不是如此?一场风雨一场寒。 再怎么娇艳的花,也需要和风的抚慰,细雨的滋润。沈园的悲词,留下的是沉积的宿命。 任何的俗事风雨,都将是亡失的痛。何况是来自那个封建时代。能如何?又能如何。 所有的聚散都是无泪的辗转。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恹恹而处,病魂如索。 一个人,一床梦凉,斑斓如许,凄然如许。誓言已在枕畔生根,而花已枯萎凋零。不经意间,腮边有泪,却要偷偷饮下。子夜未央,边塞的角声催落瑟瑟清寒。谁在轻拢慢捻那一缕淡淡的忧伤? 一帘凄美的寂寞,隔着梦影,铺满落花如雨的小径。曾经的素颜女子,今已韶华竟白头。 往昔,不止是一场梦,更是一场破碎的梦。不堪回首。 ·
【采访简录】
小月先拜访了唐婉。已弱不经风的她慢开桃眼(哭红的),轻声说:“谢谢宛初。溯史而来,姑娘辛苦了。” 古今女子相扶入座,自有丫鬟香茶伺候。 小月宛初:每每读起您的《钗头凤》,每每都感伤支离。每每都潸然有泪滑过呀!
唐婉:唉!都因为他(陆游)。那日随官人(后夫赵士程)来沈园,不期与他邂逅。遂差人送餐饮过去。他偏多情写下《钗头凤》,下人拿了回来承上。奴家已泣不成声。 小月宛初:那您的这首是? 唐婉:悲戚至极,当即和他的呢! 小月宛初:哦,哦!已不复当初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他(你)的玉盏,您(我)的玲珑指。 唐婉:是啊。你看他写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他是追悔莫及,竟连用而三矣! 小月宛初:记得您和的是:“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最难的是您的“瞒,瞒,瞒”啊! 唐婉:……
【阅读学习-3】 “梦也惆怅,觉也惆怅。”——这样的句子放在第一行,就抓人眼球。多么音韵和谐的排偶复沓呀!延续到第二行叠格的“每每”复沓,风情绰约的模特步行文就开始了,令人美不胜收。 “人成各,今非昨。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前引唐婉的句子,后引陆游的句子,竟这样地浑然天成。这不能不让我对小月宛初刮目相看而产生了佩服。 第三节进入感叹,一叹生命,二叹爱情,三叹宿命,四叹社会,五叹聚散。这样地叹过,一个广涉文化而多思善感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一场风雨一场寒。”——这是改造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美句。美在这个俗语“一场”的铿锵复沓。当然,以“风”换掉“秋”字,其内涵就从自然转入社会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顺手拈来的唐诗名句(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用得恰到好处啊!刘希夷的这个句子糅双叠、复沓、回环、对仗四格于一炉,引用一回很增美呢! “谁在轻拢慢捻那一缕淡淡的忧伤?”——动词性的联合短语“轻拢慢捻”与数量词“一缕”,都做了拟物式的活用。前者仿佛让读者看到了江州司马面前的琵琶女了似的;后者使“忧伤”的情绪,也如一匹白绫似的了。 “不堪回首”——或许就是诗旨的含蓄吧?那样的时代是一去不复反了。
2014-11-23于观山湖
文/ 山城子
【题记】 离开那伤心的宋城沈园,我们一路返回大清的京都来。小月宛初说,老哥你找个地儿,先歇了吧。我要独自在这皇墙根儿坐坐——这里距离明珠的相府很近,或许恍惚间,能见到他家的大公子……年过七旬的山城子自有灵犀,赶紧一个筋斗翻回当下。回家泡了一杯湄潭翠芽儿,就打开了笔记本,调出这位女大学生的美文,一边品茗,一边学诗了。
>>>>只如初见,何处秋风?
幽窗冷雨,枉然千古。香扇挥处,一路循你而来。
一曲,人生若只如初见,令多少人怅惘过,迷失过。
似那满庭斑驳的花殇。看过之后,软了心扉,疼了记忆。尘世上,
你错饮了寂寞的酒,寥笔清愁,无处话凄凉。
在不可知的人间,那些不忍回味的思念,弯了弦月,瘦了诗词。
容若,你的梦里,几曾小影绰绰,依稀着旧时那个温婉的人儿。而微茫之中,
却无处可寻那时的风情万种。一别如斯,错过的却是一生一世。
红尘如梦,何曾梦觉?当旧颜新识,
全部执着的感情,在渺茫的时光里,随碧海沉烟偷换了春风花月。
再回首,不过空空如也,无可填补。一场人事皆非的慨叹,一场烟花若雪的凄楚。
所有的窗口,所有灯下徘徊的身影,都隐忍着美而悲伤的往事,
都等待着光阴的消损。纷繁的世界里,潜踽默行。在心路上错落着深浅的印痕。
一抹清绝,一脉隽永。一切凋零的往昔,伴着冷月凉音。笙歌再起时,拂去薄薄纤尘。
漠然一笑,落地成岚。
抚弄低垂的发丝,独坐在如水的夜色里,轻轻的,怅然沉浸。
容若,这个让我时时记起,又时时感喟的,亦如烟花般寂寞的纳兰公子。
今夜,你落落长衫,磊磊风骨,会泊在谁的梦里,缠绵几许,刻骨几许。
一朝才子,隔世为知音。
夜,如网。如烟。
于十月末端。碎碎念。
· 【阅读学习-4】 还是从全篇说吧。读第一遍时急速而过,但见佳词丽句应接不暇;读第二遍时稍稍从容,才有些眉目若隐若现;读第三遍则是复沓顶针而回环,这才觅得了诗人的心思。心思成路,山城子顺路而下,就有了这样的学习笔记。 青春成熟时节,不再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学识亦非少女时代了。所以这篇分为三个章节的散文诗,实在是小月宛初的爱情观的诗意展示。食人间烟火必有七情六欲,而且不论男女都要谈婚论嫁的。面此,有知识的人必然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规划自己的爱情生活,并将其置于业已形成的观念之下。 观念之一:要像《蒹葭》里的诗主体形象那样不畏艰险地持之以恒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第一章节所蕴含的诗旨吧? 观念之二,无论如何,也不能失败,不能演出沈园那样的悲剧来。 观念之三,如果说出个标准来——当然要风度翩翩而强悍大气,才情横溢七步成章,追求浪漫而淡泊名利的伟男。举个例子说吧,比如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只可惜这公子哥早生了三百五十年。否则,也是个大三的学子了。 “幽窗冷雨,枉然千古。香扇挥处,一路循你而来。”——这里的“你”就是纳兰公子了。用的是“循”而非“寻”,不是寻找而是一路相跟着呢!这一开头就心痴得亦步亦趋了。 顺便敬告那些爱情的觊觎者,先掂量掂量自己有否纳兰容若(字)那样的重量(相府长子、御前侍卫),那样的修德(视功名权势如敝屣),那样的才华(王国维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那样的才干(康熙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那样的志向(淡泊名利),那样的成就(24岁《侧帽集》《饮水词》,汉文老师编纂他诗、词、 文、 赋为《通志堂集》)。掂量之后,方可投石。 这可是个才与情并茂的执着女子。你看她第三章节的小标题“只如初见,何处秋风?”乃引自纳兰性德的词《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首联“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山城子哑然拍案,这种掐头去尾的引用,具有隐匿痕迹浑然天成的别致美。而以此为标题,已经暗含了选对成伴,就要有白头偕老的执着。看来第三章节的内涵不仅仅是心仪标准的问题,还表明了诗人那种两人“慢慢变老”的笃诚的心意。
·· 【阅读学习-5】 这里只说第三章节。 不想再说那些创新或拓展的词格与活用,如何诗性了诗文本。我只想探究这个章节何以铺陈得这般情意深深又缠绵悱恻? 深深情意不仅融入了纳兰容若的佳词丽句,尤其还在“你”“你”当中,亲切地直呼其字“容若”“ 容若”,面对面触膝了一般。 而悱恻缠绵,是因为大量地动情地使用了复沓排偶句式,而从音韵上造成了这样的阅读效果。请看诗文本中灵活适时地穿插的这些美句子: 令多少人怅惘过,迷失过。 看过之后,软了心扉,疼了记忆。 那些不忍回味的思念,弯了弦月,瘦了诗词。 一场人事皆非的慨叹,一场烟花若雪的凄楚。 一抹清绝,一脉隽永。 今夜,你落落长衫,磊磊风骨,会泊在谁的梦里, 缠绵几许,刻骨几许。 夜,如网。如烟。 ——以上,八处之多的穿插,有效地增强了缠绵悱恻的深挚的情感。从语言艺术的角度说,这样的穿插,避免了古代赋体的拘谨,反而显得自由自在地美丽了。
2014-11-23于观山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