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85|回复: 0

晓荷读诗——《一曲好听的自度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0 20: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附:
刘尚宾潘越雨《自救》

风雨欲来前的夏
黏黏的
热得怪难受
几丝挥之不去的郁闷
滋生出一群疯狂的蚊子
空虚的,寂寞的
迷惘的
还有那怅然若失的
嗡声如雷
箭雨般扎在思想的骨头上
大伙儿
快点过来看吧
一只受困的猛兽
这就是,身无一物的下场了

众目睽睽下
度来度去的我,突然
扪心自问
是否我
已真的一无所有
还是我已经拥有了一切
怔怔的
我把手伸向心内
去将往年残留在心的寒冬
掏出几杯冰凉来
缓解
这个早就该死的
压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夏

2015/3/27


晓荷读诗——《一首好听的自度曲》


褒扬版——注意几个关键词语

佛家有自度和度人之说
自性的光明
有为法的幻灭
皆指向人性的光辉
抵达醒悟的天籁
“风雨欲来”,指自身力量尚不足以抵挡身外的诱惑
“夏”,指身处乐极生悲的自然法则
和风水流转互为因果
谁也没有特权,能躲过“难受”的折磨

好在此诗作者早已练就“不坏之身”
前提是“身无一物”
这里的“无”,代表心里的空
即便“疯狂”“怅然若失”
“嗡声如雷”
甚至“箭雨”又怎奈何?
因为心内的“冬”会随时跨越时空
消暑解渴,想到即来,驱走蚊虫,挥之即去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蚊子”的克星
虽然他们叫同样一个名字
来自不同的思维——
一念,堕地狱,疼痛难忍坐临酷夏
一念,升天堂,冰凉舒爽卧观雪冬

诗歌可以这样写,人性在升华过程的曲折
善恶,来自小我的视角,关怀
从怀疑?“是否我”,真的“该死”
到“缓解”!
纵观以上思维曲线
一位大彻大悟的思想者形象逼真显形
有血有肉,有思考,有曲折
顺乎事物演变规律
值得祝贺


针贬版——空灵及过程不代表诗歌

此篇带给人的是一个人打败“外境”的过程
借用分行的文字,看似诗歌
作者遭遇此诗的灵感来源于长期的“堆积”
当体内做人的“欲望”——骨子里的弱点得不到释放
必须借助于“诗歌”来解围
注意,是“解围”,而不是主动和生活握手言和
此刻,诗歌参与作者思路,功能明显
诗歌是工具,诗歌是手段
尽管打着“空灵”的幌子
作者此刻显然“有为”的痕迹很重
而且被动求助“诗歌”
这,对于高超的艺术来说显然不公平

艺术最终要上升为自觉,自省
要丢掉“艺术”的形式和手段
比如,此刻作者可以纵情高歌
可以不必要过多在观众眼前抛洒过多的“郁闷”词汇
幸好作者有走出“郁闷”的经验和共享
避免此诗成为怨妇般的投诉,倾诉等等
这些都是该诗的软肋

好在,一首讲诉心灵历程的诗歌已经做得很成功
只是愿意看到他更加成功
才有上述语言呈现
愿得到作者和更多听者的心声,回馈


中性版——有感于“诗歌出,需拯救”

蚊子也有可爱之处
作为自然环境不可或缺的生物链之一
上苍安排了人和自然,对话
匍匐的人在大海眼里
甚至比蚊子还渺小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诗歌”
显然对待身边万物刻上过多“自我”的标签
对我好就说他好
诗歌可以提神,诗歌可以醒脑,诗歌好么?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面对太多诸如此篇“思考类”“提升类”诗歌
我的答案近乎悲哀

面对外境
小小的蚊虫干扰
竟然动用诗歌神器
竟然挥舞文字大棒
从夏天追赶到冬天
从烦闷跌进冰爽
感官的愉悦,心灵的撞击
天上,地下
现代人怎么啦,脆弱?多愁?善感?

不能不说是诗歌的悲哀
人类创造了他
人类毁灭了他
一切实用至上
唯价值唯功用是举
诗歌在今天确实被逼进“冲刺”的胡同

物质世界的流弊由此诗可见一斑
让我想起一句话
“大道废,有仁义”
不是说“诗歌越发达,社会越需要拯救”
人心的回归
善良的体现
尽在规律
这些没有任何担心
时代的演奏在按照历史特定安排在走
时针,谁也没有这个权利可以快进,或者慢走

只是冷观
作为事物之一的“诗歌”
真正的快乐,人性、道德回归的历史层面
诗和歌是一体,人和心一体,社会和生活一体
在诗歌被“抛弃”的时代
在诗歌被“崇拜”的时代
要么田园牧歌
要么大厦将倾
精神的荒芜
精神的繁茂
往往只在转瞬之间
只隔薄薄的一页纸
一层纱或一句淡淡的问候

——写于520,纪念


采风导读:诗评采取诗歌形式,通过三段论手法,褒扬版立足大众角度,切入诗歌的创作背景,思维曲线。针贬版站在小众角度,做提升的准备,指出以后的方向。中性版运用“诗外”思维,全方位审视“诗歌”的发展和未来,围绕“诗歌出,需拯救”思路,指出事物发展的两极运转规律,权衡多级化演变利弊。


旨在抛砖引玉
愿求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