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44|回复: 2

意象的跳跃和诗意的拓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30 1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窗户老师的诗歌《水》
               <>水

        我们相信它
        还像孩子一样被爱


        星星多明亮
        月亮多清澈

        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看见
        尘世垂怜般的投影

    应该说,首先将我吸引住,并让我停了下来反复品读的,是这首诗第一节莫名其妙的两句:“我们相信它 /  还像孩子一样被爱”。“我们相信它”,相信它的什么?没有说。接下来说的却是“还像孩子一样被爱”,是谁还像孩子一样被爱?也没有说。继续读第二节:“星星多明亮 /  月亮多清澈”。依然是莫名其妙的两句,与第一节的两句没有明显的关联。于是,读第三节:“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看见 / 尘世垂怜般的投影”。第三节仍然让人莫名其妙,与前面两节还是没有明显的关联。

    停顿了一下,再重新来读,终于让我品出滋味来了。窗户老师把题目命为《水》,却并不是真的写水,水只是他诗中的一个参照物,一个影射的意象而已。他说,我们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像相信溪沟里的溪水一样,要像溪水一样自然,像孩子一样出自于本心和本性地去爱和被爱。只有水一般纯洁纯净的本心,只有水一般自然率性的本性,我们才会看到这个世界投射给我们的明亮的星星,清澈如水的月光。我们才会在自己的内心里,看到这个尘世投射给我们的慈悲、悲悯、关爱、因果等等,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和这个让人困惑迷茫的尘世。

    在我的印象中,窗户老师好像是80后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意象也不是很复杂。但是,他喜欢让这些简单的意象在诗中不断地跳跃,经常莫名其妙地从一个意象跳跃到另一个意象上,从一个书写的角度变换成为另一个抒写的角度。正是这种大幅度地变换和跳跃,使得他的诗歌的空间和维度都很大,充满了想象和张力,让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品读,都能读出一些生活的本真和本质的东西来,这也是他的诗歌的魅力之所在。
发表于 2015-8-30 2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问好老朋友!!
发表于 2015-8-31 17: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我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



我们相信它
还像孩子一样被爱

这个它当然是水了,水是清纯的,孩子是纯洁的,两者之间可通。但这里为什么插入一个“还”字呢?说明水质已经变了,不那么清纯而是被污染了……只是水的本质是清纯的污染由人为造成。既然我们已认识到水的污染是人为造成的,那我们就应当还水的清纯——还像孩子一样被爱。在这里假若诗人稍微年长又有一个不争气的甚至有代沟的大孩子,或许就不会说像孩子一样被爱而选择别的譬喻了。
接下来:

星星多明亮
月亮多清澈

可以是写天上的星、月,也可以是水里的倒影。重要的,作者在这里用了儿童诗的口吻。这就和上一节在移情上衔接起来了。或许整首诗中有不曾出场的孩子同在。

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看见
尘世垂怜般的投影

这两句视角又转到作者这里。明亮的星星,清澈的月亮,照临的不只是河塘(我的假设)里的水,还有孩子。作者的情绪被激动了,情不自禁地从心里发出了对大自然互生的垂怜般爱意的赞美,情景交融。所以作者措词为“我们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种双重的肯定,呼i应了开篇的相信从而更坚信了……

这一首纯洁的诗。紧扣了诗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题旨。
(只要不是精神错乱)一切的跳跃(现在有些论者常将跳跃引入现代诗的属性,其实这在古体诗尤其在绝句中是最通用的手法,文字受限,不跳跃不行啊)都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



附:

《水》   

作者/窗户老师
我们相信它
还像孩子一样被爱

星星多明亮
月亮多清澈

我们在我们的心中看见
尘世垂怜般的投影




                                                                                            2015.8.31   读帖于泰州海陵区家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