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煮雪
文/清荷诗语
红泥小炉上温着子夜的雪花
高角杯里斟着恋恋红尘
满怀期盼的等待 还有凝固在
唇边的笑
都与爱捉弄人的爱情擦肩而过
满屋子的千纸鹤都飞走了
在茫茫夜色里
飞向寻爱人的窗口
红泥小炉上的雪花被煮沸
咕嘟 咕嘟地冒着热气
【山城子学习】
有这样的标题与内容
我的性情就跟着你进入石头记了
那红泥小炉是妙玉的吗
那位公子哥可向这里瞭望了
“咕嘟 咕嘟地冒着热气”
这样的特写镜头强调前面的“等”
我都着急了,什么香茗呢
香气浓浓地飘进了谁的窗口
2016-1-6于沪
11】大 白 菜
文/杨瑾
你用丰盈的情爱抱紧时光
一层一层的 站成一首诗
我喜欢你的姿势 以及
那抹绿白的韵
你的味道 是舌尖上的歌谣
一腔柔情 一曲《甜蜜蜜》
我一夜之间的净身 素食
只为你那比乳猪更美味的纯真
你胸怀的舒展,比纯净水干净
苍白的岁月被你容为静谧充实
穿过浮华 多像我的中年
这样坦诚地晒在阳光下…
【山城子学习】
一个民谚正渐行渐远
说百菜不如白菜
你却把它喊回
融入时光里纯真的爱
小时候姐姐给我猜谜
说“抽筋儿的菜”
是的,一根一根抽出
口感,就绵甜得实在
诗的语言要虚实结合
你这首做得很是出色
技巧上要灵动起来
你的灵动也很澎湃
2016-1-7于沪
12】做一棵无忧草多好
文/玉蝶儿
我藏了你那一枚最罕见的诗笔
峰巅上,那云上的蓝格外刺眼
只有一缕又一缕的风
在燃烧她的青春
海拔弥散了云花的芬芳
一个晚上
雷声在,大雨在
你的声音也在
你说尘埃会染色
夹着杂念半浮半沉
你说,想我无忧无虑,
像无忧草那样,青青的、简单的
我确信,天边边没有子弹等待上膛
弹进心房的威力
一定是想到的开始就是撕心裂肺的结束
唯那条河,奔腾着捍卫的精灵
护佑着蒹葭的两岸
所有苜蓿都在发芽
摆一方净土,把感情注射在
那片干净的热土里
再布下十里长空
只待,褪去我浮华的衣着
成为那株笑逐颜开的草
哪怕,退一步就是半空
也是好
【山城子学习】
读诗必须知道作者的情思指向和心情
不了解非要说读不懂
那纯属浅陋的乱批评
读玉蝶儿的这首《做一棵无忧草多好》
肯定是对一位现役军人的歌颂
因字里行间裹挟了雪域高原的云与风
“一条河”当然是雅鲁藏布江
而这位写诗的军人就是“捍卫的精灵”
这意象无疑是熟读他的诗章积淀而成
毕竟,都是一样的诗爱者
无论是如玉的心情,还是,如水心情
这诗意灌溉的友谊啊执意地四季常青
2016/1/15
于夏云镇
13】腊八
吕维东
在乡下
民风淳朴,传统深厚
我吃母亲做的腊八粥
那是五谷
相聚之后的温暖
进入城市后
这么多年,腊八粥再没有吃过
腊八瘦成了一个名词
在庸常和匆忙中
一闪而过
【山城子学习】
腊七腊八,
冻掉下巴。
——北方民谚
所以,要五谷相聚
一家人团团而温暖
而提及母亲的亲切
是反照城市的冷淡
匆匆带出两处拟人
诗再小也跌宕婉转
被活用的“瘦”字
含蓄着怎样的嗟叹
2016/1/17
于夏云镇
14】发工资
文/ 明月总照进人心
QQ群里早就怨言纷纷
谣言四起,悲苦连天
就像是一缸子的鱼
彼此相互追问着,几时
才会将那根草
投进来
工资一转入新的银行代发户
就丢了一句话到群里
一会儿,才有人冒泡,不相信
质疑,又是新一轮打探印证
逐渐泛起涟漪
又丢了一个理由进去
迟迟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新疆雪太大
原来的路冻结,换了条路走
群聊沸腾起来
真的假的哦?调侃声
彼此起伏
小燕:哥,你确定不是安慰我的?正准备今晚起义来着
小魏:你确定是起义不是就义
小马:哦 忘了雪大这回事,应该走空运的,不堵
小李:等得花儿都谢了
小江:晚上先商议一下,已经有三个人了,还差一个
这个话题,没多久就沉了
新的话题继续顶起
人就是如此,得到也就不再放心上
切身利益才是重心
呵呵,可爱的一群人
【山城子学习】
我很高兴——QQ打头出来
这样不至于猜测事情发生在哪个朝代
再现实不过的事情了
鱼与草的比喻,自然是埋藏着悲哀
“理由”可以“丢…进去”
虚词,也立刻变得可视了一样实在
“新疆雪大”是一种借喻
本体是没有出现的老板的拖延或耍赖
文字对话的引入真实而细腻
“可爱的一群人”是一种怎样的感慨
下层的事情,时间一长就是历史片段
工部的“三吏”“三别”逾千年而不衰
2016/1/18于夏云镇
15】学习《江南的墨记》压卷诗
文/ 山城子
今天又停电了——发展中国家的标志。停电好,停电就可以读书。从辽西北镇到沈阳,再到上海,我花去了三个多月时间。回到家里,二女儿代我收的书,已经高高的一叠了。天天上网,还没顾及翻阅。上面的恰好是浙江海宁的朋友冬箫寄来的。集子的名叫《江南的墨记》。这“墨记”,我一打拼音,偏出来“墨迹”。我心里说,冬箫你用这个“墨迹”多好,我就省事了。哈哈……
一个集子,要辑录一两百首诗。开卷的,应当是代表作;而压卷的,一定很有重量。我喜欢有重量的诗——大凡第一眼没看得十分明白的作品,就有品头,而当你品透了,就知道确实有重量。这种重量,是新诗的质的飞跃的表现之一。至于有人看一眼,未明就里就说什么晦涩,以致救世主般地大声疾呼,死了活了地折腾,甚至谩骂的人,他们喜欢的是浅白乏品的顺口溜罢了。
还是看看重量的吧——
阵雨
要下一阵子雨,真的不难
不需要天空和水滴
有我的心,足够了
因为我的心里
雷电,乌云,一直澎湃
万物离开了我
就不是我的生机了
【山城子学习】
耐品的是:这“下一阵子雨”隐喻着什么?
可真应了“天不下雨”那个歌词了——冬箫这里根本不需要“天空和水滴”。
下一阵子雨,“有我的心,足够了”。我明白他是诗人,所以说的是诗人的心。
而诗人的心,装的难道不是诗歌?诗人写一首诗歌难吗?当然不难。
因为诗人的心里,积蓄了灵感(雷电)和大量的题材和素材(乌云),且已
控制不住(澎湃),一定要抒发。于是下了一阵子雨(就是敲出一首诗来了)。
“万物”乃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说“万物离开了我”,犹言我(诗人)
离不开社会生活及其环境。否则,就产生不了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了。诗人的生
机,在于反映客观现实,亦即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其环境。
这是一首多么耐品的诗说之诗呀!
通透了之后,这种诗说,我倒可以用顺口溜表达一下:
写一首诗,真的不难
积足了题材和素材只待灵感
灵感来时,就像闪电
积累的题材、素材立刻成篇
诗人离不开社会生活及环境
因为那是诗人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但,这样直白的顺口溜,就没诗味了,也就没什么品头了。
2016/1/19于夏云镇
16】或喻或拟,活泼行走——跟野百合学写叙事诗
文/ 山城子
我说的野百合的叙事诗,就是她贴在中诗网向外推荐纸媒的会员专贴上的《昨夜下了一场雪》。诗人借雪抒情,或喻或拟,活泼行走,而把情隐藏在叙事之中。
原文黏帖如下:
昨夜下了一场雪
野百合
昨夜 雪絮了一床被子
盖住了一地的叹息
今年大旱 土地在干渴的心上
龟裂出一道一道的焦急
父亲心疼地萎缩了半尺
成了地里一颗打蔫的玉米苗
汗水懂事地落进土地里
帮助玉米苗长高几厘米
为了保住今年的收成
父亲把自己 也站成玉米
昨夜下了一场厚厚的雪
父亲高兴的睡不着 兴奋的就像一个孩子
一大早 父亲跑出去又跑回来 说
安逸 安逸 大雪下了足足有一尺
父亲让翻出他的新棉袄 说
我要和麦苗一块 欢喜欢喜
两行为一节,共八节16行。16行就树立起一位父亲、农民,或称为农业劳动者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够精炼的了。就在栩栩如生中,隐藏了诗人对父亲、农民,或农业劳动者由衷的尊敬和爱戴的深厚情感。这诗之旨,不必说很正能量的了。
诗,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若语言艺术不起来,再好的诗旨,也不能算是诗。
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在于文本的或喻或拟地行走,立刻给人一种活泼灵动的感觉。
认真地学习,我发现诗人一开始就喻就拟了。
“昨夜 雪絮了一床被子/ 盖住了一地的叹息”
——动词“絮”的拟人效果很明显,而“被子”就是比喻,“叹息”又是拟人。
“今年大旱 土地在干渴的心上/ 龟裂出一道一道的焦急”
——“干渴的心上”是拟人;“焦急”也是拟人。
“父亲心疼地萎缩了半尺/ 成了地里一颗打蔫的玉米苗”
——动词“萎缩”这里配合于后句的“玉米苗”,成了两处相互认证的拟物。
“汗水懂事地落进土地里/ 帮助玉米苗长高几厘米”
——先“懂事”,后“帮助”,就都拟人了。
“为了保住今年的收成/ 父亲把自己 也站成玉米”
——“站成玉米”还是拟物。
“昨夜下了一场厚厚的雪./父亲高兴的睡不着 兴奋的就像一个孩子”
——这里可以叫类比,把父亲比成孩子了,更显活泼。
“一大早 父亲跑出去又跑回来 说/安逸 安逸 大雪下了足足有一尺”
——虽没有喻拟,但有连续反复和叠字,也很美丽。
“父亲让翻出他的新棉袄 说/ 我要和麦苗一块 欢喜欢喜”
——说“与麦苗一块 欢喜欢喜”就已经拟人了,且止笔于连续反复上。
活泼灵动就是这样且喻且拟的行文中,极其自然地带出来了。我也写过人物诗,但比不上野百合的因为活泼灵动而使人物栩栩如生了。
2016/1/20于夏云镇
17】我所说的微澜
文/苏若兮
要是成为风,能吹多久呢
吹不动时间的指针
但吹动一池水
足够了
我们相互消耗
自从有了小波浪开始
那么孤单的时光,也是起伏的
【山城子学习】
不善良是不能成为诗人的
不站得高是不能成为诗人的
不走得低也是不能成为诗人的
因为走得低,才会有痛处
因为站得高,巨浪也是微澜
因为善良,才遗憾起伏
2016-1-6于沪
18】夜阑琴语
文/闲窗梦
1.
路的弦上,把乡愁再打一个结
低调的思念,可以
再低一些
2.
蛐蛐儿的胡琴,割伤了夜
于是,敷上一片月亮
止疼
3.
高八度的乡愁,如
山;
流不尽的相思,似
水
4.
归路,如弦。
我本想,弹一曲笑傲江湖
却射落,一只受伤的诗
5.
一根细细的琴声,绑架了梦
整包潜藏的心事
全盘交出
6.
月色蓬松。一只慵懒的琴
蹭痒了
心头,柔软的句子
2016-1-6
凌晨
于加纳accra
【山城子学习】
数年旅居于非洲的诗人,思乡思国,是不舍须臾的事。
这联章的抒情,其思念之深之切,咋也掩藏不住的了。
于是乎就得凭借语言的艺术,情醉于己,也醉别人了。
将回探的路喻而为弦,偏要打个结,原来是为了低调。
读诗就是读人,谦逊的人格魅力就这样地被带出来了。
一声蛐蛐,比作胡琴,又偏“割”而活用,如何不疼?
接下来的山与水的物质喻体使乡愁和乡思,成为可视。
且行且弹,数年未归了,百味杂陈,无论如何也伤感。
2016-1-6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