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8-14 10:3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行侠仗义 于 2016-8-14 14:09 编辑
《疑云》的“青哥哥”是一个马甲名,作者的一点信息都不知道,如果知道些对这首诗的认识可能更好一点。
全诗要做“四解”。 第一解第一自然段。这段分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季节的笔锋急转/高潮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甚至/在接连的大雨过后”,这是一个完美的意象。首先直接的从自然界出发,去扑作,它是一个夏季。因为有“季节”和“接连的大雨”来证明。夏季一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而且是暴雨,是“大雨”,是“连续的”;二是温度高,天气热是这个季节典型的、主要的特点;三是处于这个季节的生命,特别是高级生命的人容易浮躁、焦躁、不安等等。作者在告诉我们,“夏季”温度还没有高起来,天气还没有热起来,“夏季”就“结束”了,就过去了。此时,我们这样看是正确的。但真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有什么意义?!果然不是这样的。因为第二层次给了我们答案:这个“夏季”是写人。
第二层次是“你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必须明确,这一决定和行动是在“在连续不断的大雨过后”做出的,是不“甘心”的“甘心”,是不“情愿”的“情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在“夏季”在室外,无论你披雨衣没有,你打伞没有,“夏季”要下雨是不和你商量的,是不会征求你意见的。你同意要下,你不同意也要下,而且铺天盖地,把你淋湿,从头到脚,全身全部被雨浸袭,没有一处没有湿。“你”随开始和“雨”在斗争,的后来发现不行,因而被“大雨”征服了,“你”没有选择,只好“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任“大雨”淋湿,任“大雨”摆布,因为“大雨”是“连续”的。
第三层次是“成为光影,一寸一寸地滤出土地的不安”。由于“我”的“连续的大雨”不由“你”做主的淋湿了“你”,“你”对“我”“交出了自己”。从做人的基本伦理,基本道德,基本素养来讲都是“光影”、阴影,所以如自然界的“光影”从大地(土地)上齐齐掠过一样,在“我”的思想上严肃认真(一寸一寸)的检讨(滤出)“我”(土地)的卑鄙无耻(不安)的行为,“不安”、悔恨已涌上心头。这一句一语三观:一是在这儿,在叙的基础上有了议;二是照应诗题《疑云》;三是照应诗的结尾。因为,第三自然段的结尾,即全诗的结尾同样表达此意,但是,是在现在的基础深化发展了。 至此,我们可以说,第一自然段是写“我”对“我”和“你”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回忆。这个回忆带着所做之事和思考之心。(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