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6|回复: 4

[选稿] 10-08《中成评论》栏目选稿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7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8《中成评论》栏目选稿跟贴

(编审)与诗为伍、山城子。

选稿编辑:中成评论分区及所属版主

分类:

*阅读与欣赏
*美学进行曲
*文学自由谈
*中成原创主题评论


选稿时尽量标明分类。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与欣赏

解读小雪的精品诗《死》
文/ 马甲

这个“诗”可以指诗,也可以指事情。正如城子所说“写诗是一件科学的创造性劳动,办事(小自家事,大到国事),也是科学的创造性劳动。”这里是兼指或所说的双关。在这儿作者以诗人的身份说话(这是守本分,不越位)。但这首在结构上前后一贯的诗,却十分隐蔽地用了倒装。即首节其实是最后一节的前置。

……

我坐在画框里,
和你坐在画框里一样:
永恒的微笑,
开不出绽放的花朵。

动画啊,
你为什么不动呢?
歌声啊,
你为什么静止!

那流动的曲子,
此刻成为了泥石流。
淤泥,腐,静止
如同这凝固的空气、高压。

有人把诗写活了,
是一支流动的曲子;
有人把诗写死了,
成一幅加了框的画。

这是我现在才发现的。但前置之后就更加警示了这个结果。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此外,全篇以感同身受的当事人的角度叙说或接近对话的方式完成了此诗。为什么是接近对话呢?因为内容上只有死在叙说,没有对话的另一方,但这一方恰恰是存在的而且是诗中要求的警觉者,你及更多活着的人们。

这首诗几乎处处可圈可点“那流动的曲子,此刻成为了泥石流。”一个平和的陈述句,却揭示了事物的变化。白龙江的工程及我们所正在进行的建设,不都是一支支流动的曲子吗?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结果。但它就是发生了,在事情的过程中发生了……这就提醒人们要注意到事情的变化,不要总是一个调子式的高歌猛进……一首小诗竟有如此的笔力。

再读

《死》

作者/小雪

有人把诗写活了,
是一支流动的曲子;
有人把诗写死了,
成一幅加了框的画。

我坐在画框里,
和你坐在画框里一样:
永恒的微笑,
开不出绽放的花朵。

动画啊,
你为什么不动呢?
歌声啊,
你为什么静止!

那流动的曲子,
此刻成为了泥石流。
淤泥,腐,静止
如同这凝固的空气、高压。

10年8月14



以平常之心表达平常之情
——读翠儿的诗歌《海子是谁》
             文/ 果果


海子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外卧轨自杀,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成为诗人的诗歌活动的巅峰,成为“诗歌王子”的道场或者“诗歌烈士”的祭坛,也成为诗歌神化了的魔界,也掀开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麦地诗歌浪潮,赢得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和数量巨大的追求者,也留给人们久远的思索。在这场大力推崇并希望能够借助海子及其诗歌的共同力量来奢求振兴诗坛的夙愿的口号中,我也曾写过一首《以诗歌的名誉怀念海子》的诗作。

而当我某日进入翠儿的博客,一句发问式的、似乎别开生面的题目《海子是谁》吸引了我,我不得不点开内容细细阅读起来。

起首“听很多诗人/都在吟唱着海子/可我不认识他/我感到羞愧”,质朴的语言,纯净的抒情,以一种平淡直接的态度认识海子和理解海子。就如海子的遗书中说的“我的死亡和任何无关”一样。是的,海子的死,是海子在力透千尺的悲愤中对孤独和尊严的选择,与任何无关。而且翠儿正是以一种“羞愧的”的诗歌语言接受了这种无关的怀念,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和理智的、不盲从追随的心态,也不是潮涌般盲目的崇拜或大张旗鼓的狂热讴歌。

当很多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海子的自杀发出如歌的赞颂和准神学的礼拜之时,当海子也因此被神化为圣徒般的诗人之时。“我不认识海子/当我听说这个名字时/他早已丢下他的名字/消失在地球的尽头”。是的,诗人已魂归另一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只有对诗歌的思考。“我还没有来得及/读他的诗/他已经离开了/老不死的地球/去了另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而诗人翠儿以一种淡淡的、轻巧的语言,一种通俗的形式表达融合了一个后来者对诗人以及诗歌的最高敬意、理解、怜悯和崇敬。

诗歌写作最重要的是情感和诗的境界,情感一方面可以使诗的境界抽象化,也可以完美的将之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诗歌的美感,毕竟是诗由情出。而作为女性的翠儿,在这篇追忆的诗歌中,也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片母性的单纯、敏感和挚爱的感情。“我读海子/眼里总是/情不自禁擒满泪水”;“ 瞑瞑之中/我仿佛看到他/灼热而忧郁的眼睛”。 把一个场景,一种瞬间的心绪和情感书写的得如此清晰准确,真正读到的是逝者和写作者一样疼痛的那颗心,显示出了诗歌的阴柔之美,这是十分让人欣慰的。一种情一种爱,即使是反复的书写多少次,也无论好坏,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真挚的。这彻底的表达,进一步激发了诗歌本质的意义,超出了此诗歌本身的初始,从而把全诗的意义推上了一个高度,这是在我开始阅读的意料之外的。

诗歌不只是技巧,更应该是一种思考,应该与一个人的修养和情操紧密相联。古人说:“诗缘情,诗言志”,假如诗歌或多或少能唤醒人们对生活、对灵魂的热爱和信任,能安慰心灵,那将是一件比诗歌本身还要好的事情。最后诗人翠儿以“我不认识海子/我却仿佛看见他/在不停的向我招手”三行凝炼的句子,这一“招手”的姿势,是诗人自然的心潮澎湃,是感情自然的流露,还原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使某些“不可言说”的语言变成了可以阅读的文字,是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写作,直接刺在阅读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读完这首理智的、自然的、真情的诗,我认为以平常之心表达平常之情也是诗歌的一种元素,使我真正赞同了“女人写诗是出于倾诉的需要,是出于对美和艺术的热爱,是出于情感和心性本能的流露”这种的感性认识的总结。在此,感谢翠儿的诗歌给我带来了一个充实的夜晚。



附:海子是谁(翠 儿)

    听很多诗人∕都在吟唱着海子∕可我不认识他∕我感到羞愧∕∕我离开这片土地太久∕我离开诗歌太久∕我离开自己的灵魂太久∕我不认识海子∕当我听说这个名字时∕他早已丢下他的名字∕消失在地球的尽头∕∕我读海子∕眼里总是∕情不自禁擒满泪水∕他说∕“地球在你屁股下∕结结实实∕老不死的地球你好”∕∕我还没有来得及∕读他的诗∕他已经离开了∕老不死的地球∕去了另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瞑瞑之中∕我仿佛看到他∕灼热而忧郁的眼睛∕∕我不认识海子∕我却仿佛看见他∕在不停的向我招手


写满梦想与希望的灯光
——浅评翠儿的诗歌《只要灯还亮着》
   果果

  一首好诗,可以肯定的说:都是诗人深刻的思想和热烈的情感有机的结合,是情与理、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当你静心读诗时,无异与一个诗人在进行灵魂的交流。当网络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更为隐蔽也更为深刻的文化形态的时候,网络诗歌作为传达灵魂体验和思想情感的特别语言也大量的风行,而其中不乏有好多上乘的、优美的诗歌。女诗人翠儿的《只要灯还亮着(外一首)》(选登于云南蒙自《红地角》杂志2009年第1期)这两首诗歌,就是这样一些网络诗歌中显现出功力的诗歌。
   起首的角度和感觉表达方式明了,开门见山。“只要灯还亮着/那些光的精灵/就会引领我/穿越冰冷的屏障/一直抵达你的诗行”。这样的诗句,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俗的,而把物理的东西显出有人情、有情趣、有生命,这就定下了诗作整篇的风貌,吸引着并鼓励我们选择继续读下去,使我们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光” 一种人类的“精灵”。诗人笔锋不断由浅而深,“你已经等候在那里/为了一世的情缘/用一指长的空间/写满梦想”。爱是人类的不眠之诗,作为一个感情丰富、细腻而敏感的女性,这是诗人在汹涌的情海中溅起的浪花和爱的交响,诗人把对生活的感受浓缩成情缘和梦想来传达给对方,也传达给读者,以达到诗歌表达感情和感染读者的作用。
   诗人巧妙而自然的采取了娓娓谈心的第二人称。“你”,既可是一个特定的爱人,也可是一个特定的家园,也可是一片特定的故土。“喜欢在寂静的夜里/穿越甜蜜的诗句/和你一起/守住永恒的寂寞/阅读一份灵犀”,“天涯之外/也禁不住/反反复复的回应”。让我们亲切地自觉地进入诗的情境之中,宛如真的接触到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了。从所传达出的那份情缘和梦想中,我们好象看到那初出巢穴为了试飞而受伤的小鸟,或是不停跋涉而栉风沐雨的旅人,或是向远方迁徙而矢志不移的鹰,或是系在亲人手中高飞的风筝……而在远离家园,远离故土的喧嚣的凡尘,真的有“从灵魂深处”将我们“抽出千万缕情丝”,将让我们在孤独的夜晚、在寂寞的日子、在无眠的身影里,看见一种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灯光”。这灯光是渗入灵魂的暖意,让我们在字里行间,而感受到多少彷徨、委屈、疲惫,甚至泪水,而触摸到那份到来自心灵底部的坚强、梦想和希望。
   从诗的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情诗,而她又不仅仅是写给爱人的,而更深层次的,是写给她所爱的家园的、写给她所爱的故土的。“只要灯还亮着/我就会穿越/喧嚣的凡尘/靠近你的呼吸/拥抱你的渴望”,作为一个独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年轻女性,诗人要向我们传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呢?人生之旅,有谁不期待慰藉与理解,有谁不渴望团聚和温暖,有谁不企求得到爱和被爱。“只要灯还亮着/我就能和你在一起/从此/再也不是一个/孤独的异乡人”。 言为心声,可谓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完成了对世俗生活的诗性重塑,诗境和诗情得到了升华。透过灯光,让我们看到是健康向上的、是积极的、是鼓舞的、是希望的诗歌意义。
   总体的感觉,诗歌通篇的语感细腻深沉,诗行是自由的,是抒情式的一种表白,朴实而美丽,言真意切。从结构上来说,也没有落入俗套,出其不意,有难得的新意。诗有力度,不流于甜腻伤感,不伤之轻飘肤泛,鲜活明快,结结实实,耐人寻味的意象,来自生活,又充满艺术的自觉想象而富有现实意义。

附原诗:
  只要灯还亮着   
   翠儿

只要灯还亮着
那些光的精灵
就会引领我
穿越冰冷的屏障
一直抵达你的诗行

你已经等候在那里
为了一世的情缘
用一指长的空间
写满梦想

喜欢在寂静的夜里
穿越甜蜜的诗句
和你一起
守住永恒的寂寞
阅读一份灵犀

喜欢一千遍一万遍
呼唤你的名字
让你在天涯之外
也禁不住
反反复复的回应

喜欢从灵魂深处
抽出千万缕情丝
紧紧的缠住你
让你身不由己
再也无法逃离

只要灯还亮着
我就会穿越
喧嚣的凡尘
靠近你的呼吸
拥抱你的渴望

只要灯还亮着
我就能和你在一起
从此
再也不是一个
孤独的异乡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自由谈

百字论中成诗友 一 哑榴(+跟帖)
文/ 与诗为伍

哑榴的文字,热力四射,但温婉不足。往往急于抖出主题,而不顾及形象及形象之间所具有的秉承,这样就给人以主观强入的感受,而不是自然的纹理。
一个牵强的理解:在哑榴的文字中,集中或突出表现的是他自己——一个充满理想的伸张正义者。
当然,这一形象本身并无异议,相反,在当下的文坛,在一个久久沉浸于私性化写作的空间里,我们需要这一形象的顶天立地。以求使这阴郁的空间豁然开朗。
但形象的关节,是一个形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达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与诗为伍10年7月24日

说明:
所有百字之论,都为短时间内阅读之感受,不代表对作者创作的总起评价,既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只针对这个阅读的现在。所以如有引用,切不可做为对作者的整体评价。对作者本人也只提供参考。如系谬论,可以痛击。


诗友跟帖:

小雪:
是学习也是欣赏!
不知哑榴个人的感受如何?
但在一二百字之内,既有专论,又有泛论,确实是出手不凡。
尤喜
但形象的关键是一个形象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达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真经典之论。
与诗,与诗,与诗为伍兮!它日小雪也与诗共一回舞。

村姑翠儿:
一个牵强的理解:在哑榴的文字中,集中或突出表现的是他自己——一个充满理想的伸张正义者。
----------------------
与诗为伍兄一直都在关注和认真的读着中成的每一位诗友!!
喜欢这样的交流。。。从诗人的眼中再读另一位诗人!!!

马甲:
对应作者的文字来读,或许才能深刻体会。
但从行文中,已感知论者的诚恳与直言。

穆桂荣:
与诗的百字评真好
真正的评家,欣赏

观云忘我:
欢迎哑榴热烈而热血的文字!!这比之温婉更重要。因为热血源于体内,而温婉实指技术性的操作。两者相比,热血会使一切更加鲜艳。
不过,也难得与诗此论了。哑榴当思之。尤其是那个“水乳交融”与“油水分离”的问题。

飘然而至:
与诗是自有其立论之据的,而我则未能详读哑榴之诗文。
待学毕之际,也学与诗写一则百字之论。
问好与诗!

山城子:
很中肯的百字评!!!

王芥:
与诗对中成的关注与影响由此可见,这样的出发点是积极的,请继续,很好!

与诗为伍:
谢谢朋友们喜欢。
因为言限,总有偏颇。在这个百字论中,它所说的是论者以为最接近事实也最不可不说的被论者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对有些人而言论,可能要延续一生,成为终身写作的优点或缺憾;对另一些而言会成为渐进或渐变的流程;而更有一些人可能会自我否定痛改前“非”成为某种“质”的飞跃,风格的嬗变。
百字论,是块砖头。它不是为了打人的,是为了抛砖引玉。
10年7月26日

马甲:
想竖大拇指,可惜图标里没有。
很少见到这样受到别人肯定的主,还会主动地引申开去……
不仅习你的文字,还当学你的为人。

哑榴:
谢谢朋友们!
最近的文字,只是几分钟突出的一个意想,或日所见,或偶然所思。
仓促成文。笔下的文字,要求自己在数分钟之内完成。
现时,写作,或者说写作的时间对于我成了一种梦寐的奢侈。
我在,我不停,我记录现在,就是如此。我因此感到快乐,
特别是朋友们这样随意交心的真诚和善良是我在中成的至宝。




与诗为伍:
不恰之言还请哑哑见谅。
与诗也当纠正。


山城子:
哪里去找这样的为诗友坦露胸襟的论坛?
——就在“中成诗界”!!
——编在一起发在第八期上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成原创评论




山城子八月简评十七篇


简解小雪诗话

/ 山城子

第一节:评判诗的标准。诗要写出生命来,别写成没有呼吸的。

第二节:没有呼吸的作品,就没颜色,也没有馨香,没有活力。

第三节:诗,就要动起来,就要声音起来。一如动画就要动,歌就要唱出声。

第四节:指出诗活起来的途径,那就要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的情感。

2010-8-14临屏。

再解小雪诗话

/ 山城子

对于小雪写的《死》,我在814,匆匆临屏,误为是以诗的形式写出的诗话。毕竟诗文本给我的初读,刻下了那样的印象。所以留帖以《简解小雪诗话》。后有与诗为伍留帖,说是写舟曲的,且写得最好。再后马甲也提及这点。这两天,我就捉摸这首很“行”的四节16行短诗,终于有了新的认识。

艺术手法:象征。中心象征物是首相就提出的“诗”,辐射的象征物依次为:“曲子”“画”“画框”“花朵”“动画”“歌声”等。

在华语讨论,古鲁说“诗”象征的是人与生命。我赞同。那就是诗人将自己同舟曲人民视为一体了。有的被解救了,有的遇难了(第一节)。诗人同停止呼吸的同胞一起体验开不出花朵的痛楚(第二节);同时,深切地默哀(第三节),以致痛楚到了有窒息的感觉了。(第四节)。

但,我却喜欢把“诗”的意义,看成为“事情”。写诗是一件科学的创造性劳动,办事(小自家事,大到国事),也是科学的创造性劳动。有人把事情办得好,就发展进步了,没办好,就止步不前,就如同“死”了一般。舟曲这里,关于白龙江的事,办的不好,是个教训,令人窒息的教训。这样解读,意义就普遍了。有了普遍的意义,就有了我初读时的个别意义。

哈!这是一首具有多层次审美的精品!

附:《死》

作者/小雪

有人把诗写活了,

是一支流动的曲子;

有人把诗写死了,

成一幅加了框的画。

我坐在画框里,

和你坐在画框里一样:

永恒的微笑,

开不出绽放的花朵。

动画啊,

你为什么不动呢?

歌声啊,

你为什么静止!

那流动的曲子,

此刻成为了泥石流。

淤泥,腐,静止

如同这凝固的空气、高压。

10814

简评寒山红衣的《雾里》


原诗仅四行:

日光挑起乳白色雾衣
色调飘拂,悬勾丝语;望弯弯小径一曲
听清清流溪几滴,谁
把一缕情歌抛向远山的雾里

山城子简评: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意境之美,在于朦胧亮丽的雾中,有一曲情歌流泻而出,我们想见那唱歌的人,诗人却没让其露面。于是有人想像那是女声,有人想像那是男声,共鸣面陡增了一倍。
语言之美在于积极地修辞。第一行拟人起,而比喻收;第二行色调作拟物活用,一曲为定语后置;第三行通感,第四行一缕是数量词的拟物活用。
如斯,如何不美?
2010-8-11于文化村



我悟穆桂荣的小诗《悟》

/ 山城子

穆桂荣的《悟》
  
  爱来的时候,我

  打扫门庭。让
  花开出香,让鸟唱出婉转
  我看到爱迈着阔步
  
  灯盏的明媚,满怀温情

  日子里,学着思念、疼痛、怨恨
  天长日久,方知爱
  是一枚涩涩红沙果
  
2010.8.7

山城子悟:

前节:首尾拟人,或者理解为以借代所爱的人。这是对词格锐意创新。第三行的形容词婉转,活用为名词。而一个字,还有些拟人的味道。
   
后节:灯盏不用该用的明亮而用明媚,仿佛春光降临一般。这是移就格拓展。满怀温情,就直接拟人了。疼痛本为形容词,夹在动词里排比,也就被活用为动词了。最后以比喻收笔。
   
八行的小诗,即十次积极地修辞,那文本的语言,如何不灵动,不美丽起来?

——2010-8-15临屏


喜欢这样地象征——简评陈泯《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 山城子


选贴图片,是诗人陈泯发诗帖的专利。这首诗,冠图是荷,像三口之家居于湖泊,左右有田田的荷叶相伴。
明明写的是荷了,且第六行就直接地叫出婷婷的荷了。
但,为什么又标题为我不知道你的名字呢?因为诗人是把荷,做了象征物了——诗人是不知道被象征的那个事物,究竟叫什么名字。
于是作为读者的我,就想追寻,或者揣测一回,那本应有的名字。
我们知道,被象征的事物,总要以其自身的特点,含蓄或者重叠在象征物中。于是我们从荷的粉艳的嫩色、洁净的身姿、幽香的品质,来深入了。于是,我朦胧地觉得,这就是一个很美的事物。你看看诗人选发的底图,不就是很朦胧的人体美吗?
我可以认为这个美的事物,是诗。诗是语言艺术的文学,好诗大多都朦胧而美,我一向是视为人生的雅伴儿的。但文本中提及了大把的诗歌,所以就不大可能了。
我也可以认为是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美的事物,当然这要有千年的缘分,从青梅竹马,直到双双地鹤发童颜。倘若处理不好,那就是痛苦的代名词了。
我还可以认为是人生理想。理想是高于现实,并通过可行的奋斗而实现的。高于现实是很具备朦胧美的,奋斗过程也是美的,如最终得以实现,那就跟其美丽了。
诗毕竟不是谜语,而是文学,是艺术,因此是不可以有确定的答案的。
特别青睐中间一节的语言。一个伤感如雨,一个音乐盛开,就是两只水汪汪的黑眸子了。前者是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后者是动词盛开的比喻式活用,化听觉为视觉。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原创】


作者。陈泯

无论前世或者今生
真的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一双乌亮的眸子
那里有一汪水
我知道了你是水的女儿
婷婷的荷
像一把睡在春天的筝
摇荡的圆叶
甩不掉晶莹的爱露
羞答答的粉黛花
使我不敢触摸你的手

我等在你来的路上
越过冰融
越过水底一串串小风暴
美好的伤感如雨
恣意抽打岁月
我用大把的诗歌
点亮音乐盛开的夜晚
而你在我的睡梦里
忘情地做了回我的新娘

我是不是很傻啊
迢迢路之外仍是迢迢路
风之上的风
任性地抚摸空虚的云
渴望有缘认识你
在我心上刻下岁月痕迹
我说渴望
是不想错过与你相逢
那怕夕阳沉沦

无论今生或者来世
确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






无题胜有题——简说果果的《无题》-2-
文/ 山城子

无题-2-
文/ 果果
流动的河水 把薄己似的山花
向你漂荡。一片茂盛的心事
被斑斓壮阔的音符簇拥着
我走进去 总粘起一串串
你朗朗的笑语和粉红的光环
低眉间
有许多的梦幻闪现
那姿态很美 象鲜艳的玫瑰
红尘之中 许多拢不住的情愫
也匆匆赶往这个热闹港湾
在我身边有江水泛滥
涌过低矮的坎 涌上赤裸的胸
逐渐的你 在清晨的海岸线上
明媚了四季 照亮了欲望
一路如兰的呼吸 穿过所有的肺腑  
简说:
虽无题,胜有题。
象征的手法,可以因读者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我感受诗中的“港湾”,就是而今的诗坛。
诗人果果是太热爱诗歌了,因此就将这热爱的情感,通过多彩的意象,尽情地表达出来。
“流动的河水”——就是中国新诗的发展态势。
“斑斓壮阔的音符”——就是具体的诗文本。
“走进去”——就是读诗,或者创作诗。
“许多的梦幻”——就是憧憬与理想,在诗中的表达。
“逐渐的你”——这个第二人称,指的就是诗歌呀!
这样的关键词解读之后,再细读一回,一个浸透诗歌情结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请果果原谅我这样来解读你的《无题》-2-。
别人读成爱情诗,那也是很美的事情。

2010-8-12于文化村  

简评哑榴的《我在奔流的途中》
/ 山城子




【我在奔流的途中】
/哑榴
每一分,一秒,我在奔跑。我是小溪,是忙碌的运输。
我将来自故乡的花瓣运到远方,将她们的芬芳转告给流动的岸。
没有一刻停留。
在时间的缝隙,我看见小草的根。
正当我感到被小草不断地吸收,变得羸弱不堪快要干涸的时刻,
小草们垂下一滴清泪。一滴滴,汇入我的混浊的胸口。
正因为如此,我越是被吸收,越是不容易干涸,澄清。
我懂得它们就是自己存在在这片土地的依据。我在奔流的途中——
在时间的缝隙,我看见草木们诗歌一样开花,在我的潺潺流淌的心间。
哑哑草草。
简评:
抓住时间的缝隙,留下一些对诗歌的热爱,留下人生的人文痕迹,这可能就是这首小诗的旨吧?
由于是草草而成,语言自是来不及锤炼,但伴随着激情与灵感的瞬间爆发,诗人哑榴还是给读者留下几处靓丽与新鲜。
譬如,是忙碌的运输,这样朴实的句子,在具体的语境中,比那个我是小溪,美多了。
譬如,我将来自故乡的花瓣运到远方,将她们的芬芳转告给流动的岸。真的可谓诗性盎然。
譬如,小草们垂下一滴清泪。一滴滴,汇入我的混浊的胸口。多可爱的小草呀!而用混浊修饰,胸的波澜起伏,就有了液态的形象效果。这是词类活用拓新的妙处。
譬如,在我的潺潺流淌的心间,内心的诗情,就奔腾为一条小溪了。这又在于潺潺流淌短语的比喻式活用。
愿哑榴天天都有叮叮咚咚的生命的奔腾!

2010-8-12于文化村





简评尹宏灯的诗
诗/ 尹宏灯评/ 山城子


一滴清水加一弯舌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一场灾荒就复杂了,重了
一次呼吸加两孔鼻梁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窒息的污染就复杂了,重了
一勺米粮加一张嘴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天桥上的乞讨、露宿的流浪就复杂了,重了
一个家庭加一套小居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疯涨的房价就复杂了,重了
一颗生命加一场苟活是简单的,轻的
但加上青天白日和苍茫大地之间的
万物生灵就复杂了,重了
这些卑微的、富贵的、三六九等的活
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掉下几颗
简单的、轻的泪水
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时代,人想活得简单、轻松,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但退一步,只要温饱或小康有保证的条件下,不去着意物质,只坚守精神家园,也就感觉着简单、轻松了。“简单的,轻的”、“复杂了,重了”的连续反复,是修辞上的特点;而层层铺陈之后,“图穷匕见”的手法,强化了诗的余味。


背后
(说背后是因为背后有
故事
说背后是因为背后有真相
故事的背后还可能有故事
真相的背后还可能有真相)
我在看谍战片、
历史片、生活
一大堆的剧情深入
就是导演拿着一把手术刀
让我们的目光
渐行抵达事物的本质
回到生活。我回头
背后只是一堵墙,白色的墙
它就静静地站在我身后
关于背后的搜索就此打住——
我不能、更不想穿越墙体背后的秘密

于是,我想说
肉眼抵达的背后,就是一堵墙
它呈现着,简单的白光


借用括号的形式,寓意诗旨。诗旨就在墙体的背后。而这堵墙,是一个隐喻的符号,看成一种不便说明的象征也可以。凡朦胧了诗旨的作品,手法上一定不自觉地要运用隐喻,或象征,或荒诞,或模糊,或寓言,或童话。


南城记忆
那时候南城还叫篁村
川流不息的人群总是从汽车总站
汹涌而出,然后拖着行李走上天桥
一个大大的“M”是我见到
东莞的第一张脸,它每天迎送着
数万双来自四面八方的步子
踏上东莞这片土地,我便辗转于
智通和宏远两大市场
用青涩的目光和一张张稚嫩的标签
寻换一张张狭小的面试单。出市场
沿莞太路往篁村方向走
在前方几百米处的巷子
花三元钱,可以叫份现炒的快餐
来打发异乡体内的空白和茫然
那是2001年。我刚出道
东莞的几条主干道都在扩张
莞太路扬起的尘土,从鸿福路口
出发,一直延至虎门。如今
大道两旁曾经屈指可数的车行
像雨后的春笋,已成行市
一座座横跨的立交桥上
昼夜不停地奔跑着城市的风
在南城步行街,在宏远天桥上
我在寻找一个遗失十年的故人
——它叫青春

中国城市化的剧变之中,裹挟走了一代乃至两代打工者的青春。他们正是那个老人家说的“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有史以来的历史创造者,都是付出的太多,索取的太少,就像无边大地上的绿草,献出的是满眼的碧绿,拿回的仅仅是经不住阳光照耀的些许露滴。艺术上很欣赏“数万双来自四面八方的步子”这样诗性的借代,和“来打发异乡体内的空白和茫然”这样诗性灵动别致的词类活用。


瞬间
我以为瞬间只是睁眼闭眼的工夫
我以为发黄的画面只会一晃而过
我守在东莞。这是第十个端午
龙舟水正旺。一起旺的
还有身体,它汹涌着
我睁不开眼
先是跑出一盏煤油灯
然后是密麻的粽叶
小的我,年轻的母亲
粽子在锅里沸着香
它们都小跑而来
这都是一瞬间的事
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


年轻的匆忙的沉重的建设者的脚步,再疲惫也不可能不想到家乡,想到母亲,想到没有生活重负的童年!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愿意将童年长大了呢?2010-7-28于黔中文化村

简评尹宏灯的诗(续)
诗/ 尹宏灯评/ 山城子


蓝月亮
突然想到这个词
就写下这个词
月亮是白的
蓝的就不真实了
很显然,在成年人眼里没有童话
成年人的满脑子里
玩的都是所谓深沉
在今晚,我就想做个孩子
我想让月亮变成蓝色的
于是我就用一块蓝玻璃
望月亮。望着望着,眼泪
就掉下来了


:突然想到这个词,就是想家了,就是想到童年了,想到曾经的憧憬了——“望着望着”的反复,张力很大,空白很大——“眼泪”,就把那省略的一切,都说出来了。
第一百口锅
说是一百口锅,其实可能更多
揭开第一口时,我看见了黑
揭开第二口时,我仍看见了黑
揭开第三口时,我还是看见了黑
第四口,第五口……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

当揭过第九十九口锅
我看见了白
这唯一的白,饱满的白
盖住了一层厚厚的黑锅巴



:“锅”在这里,被赋予了某种象征,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那究竟是什么?不便明说的事情,最好选用象征的方法朦胧。我没有到处漂流打工的经历,因此我不会以为这“锅”会是工头、老板的象征;我也不曾去找一些公章办事,不会想到公章……艺术是可以夸张的,因此就不去计较黑与白的比例了。
数字游戏
我写出一
一个人只有一生
我写出十
没有人会十全十美
我写出一百
有几人能活够一百?
我写出一千
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
我写出一万
某些人财产的基本单位
我写出十万
刚够一套房子的首付
我写出百万
许多人眼中的天文数字
我写出千万,亿,十亿,百亿
有人在制造着这起传说
我最后写下零
那是所有人的归宿



:这些数字,哪里是在做游戏?我看就是别一种现实“活报剧”。最大的事实,就是多数人的数字位数太少,而少数人的数字,位数又太多。就像多处地方是高温干旱,少数地方瀑雨成灾。但人生没法不公平的事幸而也有一件——那就是最终的化体为“零”。
和一位皇冠车主谈“根”
这是位皇冠车主。四十出头
起因是他打电话投诉到我这
公司有个小丫头(业务员)的态度
让他不爽。首先我真诚地道歉
帮他及时处理问题。车还在修
我们开始扯东拉西
他是湖南永州人,开了家五金冲压厂
来东莞已有十八年。我问身家数百万的他
在东莞定居有没有根的
感觉呢?
他想了想,说没有。这些年
就像自己做的一场梦,还是
感觉自己是个外地人,根还在老家
他之后又笑着说,无论在外面生活多少年
还真抵不上最初的那十年



评:当人为自己的目标奋力拼搏的时候,心理上是很充实的。那时的归属感可以被实现着的理想冲淡。而阶段性的目标实现之后,物质充实了,精神却有些空虚,因此即或开着皇冠,心里也不是很踏实。哈,比较粗粝的叙述,却传达出这样比较细腻的情感。
某丝印厂
今天偶然去了一家丝印厂
其实比小
作坊大点
一幢三层楼的出租房就是厂房
进门的时候空气就弥漫着刺鼻味
一楼是堆满各种油墨的仓库,二楼三楼是生产车间
里面正坐着二十几个工人在忙活
工厂老板很年青,24岁,陕西人。
他说他已经结婚了,孩子有三个月大了
更惊讶的是
他的办公室没有空调,甚至没有风扇
他说新厂刚搬过来才三个多月
说这气味没事,十四、五岁就在这行业闯了
和他聊了几句,
我的额头就冒着大汗。他笑着说
心静自然凉。离开的时候
他送我到门口,说很高兴认识我这个
朋友
我没有告诉他,除了卖车,我还是个诗人
在这短短几分钟,灵魂就被这浓浓的油墨味
震憾。我知道,这座城市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创业者
他们很多人已经成为我的客户
就在今天,我亲眼目睹他们背后
那比甲壳虫更沉、更闪亮的光影
  

评:既可以看到创业者的简朴——可谓艰苦创业;也可以看到打工者遭受剥削的可怜。那样“刺鼻”的味道,迟早要患“吸肺”的。不由然,我想到那句“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一点没有过时。

2010-7-31

于文化村


发表于 2010-8-18 20: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子兄辛苦了……

一并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