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鉴】
*微说微诗(1-5) / 李德贵
命名——微说微诗【1】(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石头城 坐落江南 六朝京都 是谓 “南京”之故
【微说】 从位置上说特点,处于南方; 从历史地位上说共性,曾为六朝京都。 世间万事万物各具特点,以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 南京、北京都是京,但一南一北,就区别开了。 微型诗的特点,在于微,所以简称为微诗。 其微的程度,近年来约定俗成为三行排列,字数三十左右——实际上左可少到一、二个字,右则比三十也就多二、三个字罢了。 诗,则表明共性——古往今来所有的诗。 微诗,不过是文本的长度罢了。与长诗、短诗、小诗相区分。是为微诗命名的根本缘由。 2018/4/7于黔 2018-8-27修订
起源——微说微诗【2】(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像草履虫 辛于淡水 以获生存之美
【微说】 草履虫身体最小,是圆筒形的原生动物,肌体只一个细胞,放大平看很像个鞋底儿。雌雄同体,生活于淡水。 生存,乃生命规律使然。生有生的乐趣,美的乐趣在于繁衍后代。 最短的诗——相当于微诗的诗,是诗的起源。就像动物起源于原生动物门的草履虫一样。古代典籍上,可以查到先民最早的一首诗(有人认定为民歌),叫《弹歌》。文本仅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该诗语言精练。精炼地概括了“弹(弓)” 的制造过程和用途,反映了先民为生存而发明创造的智慧和猎取肉食的喜悦心情。 最早,就是起源。起源时就很微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年来兴起的微诗,何尝不是对起源的回归呢! 诚然,先民彼时的生活也简单,构成语言的词汇数量也不多,所以哼出的歌儿也简短。而当下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的生产建设领域无限地拓宽了,生活也空前地丰富多彩了,语言的发展也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多样。因之,创作微诗绝不是简单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可以替代了,必须像压缩饼干一样,外形微小,内质却不少,营养更丰富。这就需要语言的功底和修辞的功夫了。
2018/4/7于黔 2018/8/28修订
样板——微说微诗【3】(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两千多年了 天子酒酣 兴而歌 伤而泣 句三“兮”
【微说】 以当下微诗标尺衡量,刘邦的《大风歌》,就是微诗的样板。 其文本形式最适合的了。三句,可排列三行,字数二十五。不是警句(当下微中不乏警句式的)、不是语录(尽管是伟人)、不是俗语、谚语式的。而是经历两千二百多年,还是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微诗,太精彩:第一句形象地暗喻了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的历史风云;第二句踌躇满志锦衣还乡的情形跃然纸上;第三句隐藏了如何稳定和保卫大汉政权的筹划与担心。全诗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境。原诗为:
大风歌 作者:刘邦 大风起兮 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创作背景: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而泣(见《汉书·高帝纪》)。 2018/4/ 8于黔 2018/8/29修订
诗质——微说微诗【4】(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情 思 都悄悄藏着 又美着 眼神着 和谐统一着
【微说】 诗的本质属性:应为旨艺的和谐统一,亦既诗人的情(感)思(想)与语言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这是所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长度的诗的共性。当下微诗,也不例外。“情 思 都悄悄藏着”——这是说诗人的情思必须含蓄着,不可直接说出来。“又美着 眼神着”——同时,又被语言艺术地呈现着。“和谐统一着”就是旨、艺和谐统一为一体。 举个例子说吧:著名诗人祗时有一首文本只有一个字的诗。如下:
人生 作者:祗时 烛
一个字的诗文本,最能说明旨艺的和谐统一。该诗之旨,在于积极的入世态度:燃烧自己,奉献光明。其艺在于极简用喻。诗人积极入世做奉献的精神,就含蓄在“烛”这个喻里,烛是文本,也是诗眼——就这么地“美着 眼神着”,艺呈现着旨,旨含蓄于艺——就这样和谐统一为一体的。 问诗是什么?就是这么回事—— 质是所有诗的共性,又是区分于小说、散文、戏剧脚本、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文学体裁,或唱词、快板、顺口溜等韵文,乃至小品、相声、三句半、评弹等语言艺术的个性。 2018-4-8于黔 2018/8/30修订
入格——微说微诗【5】(修订版) 微说人:山城子(李德贵)
起步——走 左 左 左右左 注意 踏准脚窝
【微说】 想说格律诗词中,其长度也有与当下微诗的长度相当的。这就是五绝和七绝,和一些字数不足三十的小令。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仅27个字。原词如下: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定格】为: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词,必须按着【定格】所规定的平仄构成文本。此篇有七个字位,标着“中”,就是用平或用仄都可以的。其它二十个字位,则标平就平,标仄就仄的。这就是“左 左 左右左”,脚步不能乱。每行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这就是“踏准脚窝”了。每个词牌子,都有乐谱。所以必须按【定格】填词,才利于咏唱,和歌舞。 至于五绝、七绝,其【定格】共有十四种规定。(五绝八种。七绝六种——感兴趣的。可网查《格律28式》) 讲究多,很麻烦。而且押韵,还有古、新之分。无论古新,与现在的普通话的声调,都有些差异。所以,还是写当下的自由体微型诗要容易得多。但也要讲究流畅,不拗口。做到不拗口,就必须把握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若是平声,或仄声在句内连排上四个以上,肯定拗口,而难抑扬顿挫了。
2018 /4 / 9于黔 2018/8/ 31修订
*浅析望海听涛诗友作品:“春天的距离,或远或近”/ 青鸟依依
我与望海听涛诗友的相识,源于其它论坛的一次诗舞活动,望海听涛扮演英雄典韦,我扮演红楼梦中的三姑娘探春,以古体诗作对。双方均不知道马甲正身。后由于春节将临,我没参加完那次诗舞活动便离开了。但典韦的古体诗,那种大气而不失婉约的风格,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读望海听涛诗人这首《春天的距离,或远或近》诗歌,以我个人的理解看,这不是简单的以图片为背景写作的看图说话,诗人已经将眼界放到了图片以外,他似乎在寻找,寻找自然,寻找唤醒人类环抱意识的方式。
从写作技巧上,诗人使用障眼法,通过开篇一句:你是我安插在春天里的眼线。非常独特和精彩。用安插、眼线两个词,一下将读者的心抓住,让读者忙着往下读,去揣摩,去想,想知道诗人安插的这个眼线到底是什么?是谁?接下来便道出:这个眼线不好做,注定了,一生都在奔波、被寒风追杀,却总是被春风收容。这几句更霸道。直接用第一人称换角色入诗。原来,这个一生都在奔波的家伙,是破坏大自然的罪犯。
接下来,诗人用极其技巧的方式告诉读者,在奔波的绿中看似抒情的诗句中说道:“身体一次次开合,提供给我春天最原始的气息。我的欲望膨胀,愈加贪婪。这几句,看似抒情,我却感觉是直接道出了破坏者的私欲,损人利己的事情做了,得到了好处还不够,还想取得更大的利益,与是私欲高度膨胀,诗人愤怒了,开始控诉:我开始从春天里,榨取春天从绿色中榨取绿色从你那里,榨取羽毛。
这一系列的罪行,诗人控诉了那些破坏大自然,肆意掠夺的春天的家伙,他们乱砍乱伐成灾,他们屠杀生灵,让鸟类无法生存,让河流枯竭,让水土流失……他们罪不可赦。但是,他们却赚到钱了。他们用掠夺大自然而得来的钱肆意挥霍,海里游览,天上观光,他们忘记了这一切来自大自然的给予,却不领大自然的情。
结尾处,有诗人悲愤的,呐喊的声音,呼唤环抱,呼唤大自然,呼唤民众增强环保意思。作为诗歌,虽然呐喊的声音不大,但诗人这种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水平很高的诗歌,通篇作品读来,诗人技法老到,用词考究,隐喻极深。读者稍微不注意,会将这首诗简单的理解成一张图片的文字描述,而忽略其作品的真正内涵。
第一次评诗,认真读了数遍,开始便被听涛那隐喻的手法和技巧之类的东西所迷惑,写出来总感觉不是诗人的本意,最后,我终于从:“我开始从春天里,榨取春天。从绿色中榨取绿色。从你那里,榨取羽毛”这几句中找到与诗人的共同点,于是,推倒重写,便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写出这篇字,人说:诗有百解,也许我个人的浅见会违背了诗人更深的诗歌内涵,不当之处,请包涵。
附:望海听涛诗作:
春天的距离,或远或近
作者:望海听涛
你是我安插在春天里的眼线
一生都在奔波
被寒风追杀,却总是被春风收容
身体一次次开合
提供给我春天最原始的气息
我的欲望膨胀,愈加贪婪
我开始从春天里,榨取春天
从绿色中榨取绿色
从你那里,榨取羽毛
我有了水中行走的资本
有了翱翔天空的翅膀
却忘了对你,心存感激
多年以后
你成了春天的一部分
离我越来越远
*浅析马结华的诗:《时间让树的伤口变成眼睛》/ 哑榴
时间让树的伤口变成眼睛(作者\马结华)
时间让树的伤口慢慢变成眼睛
让它孤零零站在大地上,眼睁睁看着
这个世界,风雨飘摇
让它看着,不是每一道伤口
都能成为眼睛,它也可能成为风景
供人们玩赏。让它看着眼前的世界
无论变好还是变坏,人类的谎言
从来都不会停止。拿着屠刀的人
学会了以最优美的方式杀人
他会告诉你,千疮百孔是一种美
你看树上的蜂巢,是不是最美的建筑
你看庙里的菩萨,是不是木头
挨千刀过后变成的?
2018.7.31
这首诗的诗题便诗意地说出了本首诗的主旨。树的伤口即人的伤口,树的悲喜即人的悲喜。自然,树的眼睛即人的眼晴。人们通过眼晴洞察世界,通过心上的伤口看见善恶。伤口总是难以涂抹掉,对时间认识的深刻取决于这道道伤痕的记忆,是不是深深印在脑海,是不是经常提醒自己。
作者笔锋一转。“不是每一道伤口都能成为眼睛,它也可能成为风景。"眼晴自然是醒着的,警惕着周围的一切,防止伤口上撒盐,大而言之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反之,伤口会成为风景。树的伤口是时间的,也是历史的。当历史的风烟散尽,历史的伤痕固化在大地,面对历史的伤口,是从中洞察还是走马观花?是记忆还是遗忘?!
“人类的谎言\从来都不会停止。拿着屠刀的人\学会了以最优美的方式杀人\"
如触电一般,作者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伤口的来历。谎言!没有谎言便没有伤口。屠杀者施行屠戳,便编制谎言,麻痹受者,让对手悄无声息地忍受,又悄无声息地投降,死去。时间的伤口是人为的,是谎言造成的。诗中的树是有血有肉的树,能够感知人类的创痛。大地上的树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经历者,创造者。铭刻在树上的历史可谓是人类的历史。这样看来,人们眼里会看见一棵历史的树,长满时间的忧患。
末段,作者再次挑明了屠杀者杀人的具体方式:
“他会告诉你,千疮百孔是一种美\你看树上的蜂巢,是不是最美的建筑\你看庙里的菩萨,是不是木头\挨千刀过后变成的?\
时间在杀人吗?不是。生活中的骗子在捅刀。要警惕的绝不是时间,而是欺骗我们的骗子,得逞以后的骗子会说这就是命,命运造成了这一切后果。让无耻卑劣还能一次次上演,让悲剧陷入更深层次的悲剧。读了这几句,我会想起现实生活里的传销者,高利贷陷阱,想起生活中各种欺诈,骗局,各式备样的骗子。我也想起历史的伤口,大地的千疮百孔。国之辱,民族之恨,总有人在企图抹掉。还记得“大东亚共荣圈么"?一棵树的创口便是一个民族受难的历史。屠杀者们满口蜜语全是杀人的冷箭,谎言便是说谎者的座右铭。
我们面对的正是一个谎言的世界。作者用这首诗再次洗亮了我们的眼。一切伤口曾经痛过,痊愈了,忘不掉的是那些难以忍受的痛。透过风景看内心,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诗行看诗眼,我们总能看见一个心灵的颤动,觉醒。
20190210
*约定双休——兼读《观云长短句·双日休》/ 小雪
因为一时间打不开中成,便想到了网上搜索,而搜索中成诗界时也无什可得(可以搜索到中成诗文网刊及中成发布在其它论坛如诗歌报论坛的信息)后来想到了观云忘我,于是开始了对观云忘我的搜索,这样就搜索到了这首《 观云长短句·双日休》见诗先锋论坛,没有什么跟贴,总共只有两则回贴,(这会我想再打开诗先锋的论坛看看,可是也打不开了,估计和昨日中成的情况差不多)因此,原有两则回贴的大意是:一个读者提出了不该在一首诗中连用三个休字,或要用必得用出新意来,而观云的回复则说:这有点教条了吧。依我所见三个休字,一字也易不得,不信你试试。诗先锋是有素有屠户之称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要求被屠者无条件地接受,可是观云偏不,并也热闹过个别贴子,可这次人家不复了,不再试试了,于是便落得个冷清。其诗见如下:
[观云长短句]双休日
工休诗不休
诗休万事丢
清晨天垂雨
雨打梧桐
只见高枝又落数叶秋
观云忘我
丁亥年六月廿九于华语报到贴
很显然这是一个更接近于传统格式的书写,连纪元都用上了国标,然而却注明了[观云长短句]可见又意在创新而不守教条。全诗只有五句,前三句为整齐的五言,后两句一短一长相得益彰。所以,就构成了观云所说的长短句,也即词的别称。单匹。
工休诗不休
诗休万事丢
难怪人家要批评三个休字呢?原来不仅用了,而且连用,可谓词穷。但也如观云所说:这三个休字一字也易不得,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意境不同。前者工休,说的是法定的双休日,这个休字是大家约定了的说法,观云何以能改,纵然能改也改不得;诗不休正是针对于工休而言,诗在当下的无名何以有诗休之说,所以说诗不休才别有意味,可见诗人之选择在于义无反顾,其心可表,而后一个休字则几乎让人流泪:诗休万事丢。说的是诗人人生之终结。短短两句,十个字,连用三个休字,于平淡之中见出奇警,概括所有诗人之大写意。我不知道是不是读者过于粗心了,也难怪一向温和的观云忘我会如此愠怒式的回复。
此词以议起兴已不多见,其后的起承更是不仅贴题而且出意,我想在观云的诗作中,如此精湛之作也是不可多见的。
清晨天垂雨
这是贴切标题双休日来写的,是记叙。既然立了题就应当守题,而不是置之不理,否则立题何用,这也是诗人之信誉。双休日之叙——一个早晨就下雨的双休日,并隐约其无奈。此处的垂字,所描绘的是由上而下,是天之所授——人力无改。
雨打梧桐
本是秋天中最常见之象,尤其见于初秋,有所谓一叶落而知秋。借用城子老师的诗评,观云在这里妙用了顶针格,虽然前三句也可视为休之顶针,但那是必然,而这里却是修辞了,积极的也是不着痕迹的修辞,方显得那样自然。
只见高枝又落数叶秋
只见是口语的介入,此处极具人情味,若直言高枝又落数叶秋在表意上也无不可,但过于冷酷,显然不符合观云之性格。一叶知秋,此处却用了数叶,可见诗人之匠心独运,又如何不为之赞叹。此处秋字当暗喻人生之中年。
若不是开篇的高起,仅就“雨打梧桐/只见高枝又落数叶秋”必让人暗然神伤。然而有开篇的定格,更见诗人之不屈,唯叹时光之逝,且更要风樯动了……
此篇,可称字字珠玉,处处匠心。如动词垂、打的使用等。其可宝贵之处,还在诗后标明的“于华语报到贴”。可见好诗也并不是求之便得的,一方面是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是灵感之所至。
呵呵,好像有点离题了,题目是《约定双休》,却只顾读解观云的〈双日休〉了……工休诗不休,诗休万事丢。诗友们,让我们拥有双休日的就在双休日约定中成吧!
小雪试笔于中成
2010-1-16
*不仅仅是举手,是审判,也是悲剧和宿命(外一则) / 子在川上曰
——读刚子的诗歌《举起手来》
<>举起手来
“我是警察,举起手来”
听到喝声
他乖乖举起双手
“啪,啪”
两声枪响
他缓缓倒下
三岁的儿子高兴得大叫
“坏人死了,坏人死了”
每次作案回家
他都要被儿子
先枪毙一次
这首诗在两年前我就有读过,只是当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几天悠闲下来了,便整理起身边朋友们赠送的书来,想打包寄大部分回老家去,以填补老家新居空荡荡的书架。于是,抽出一本诗集,随意地翻开,又发现了这首诗。
这首诗严格说来,是一首诗小说。故事很简单:一个大众眼里的坏人,他每次干完坏事回家,都要被三岁的儿子缠住,陪他玩警察抓坏人的游戏。儿子拿着玩具枪,扮演警察。他扮演被警察抓捕的坏人。最后的结局,总是他被当警察的儿子抓住,并开枪击毙。
但是,你反复地来读,似乎又有某种人生的悲剧和宿命的因素在里面,从儿子嘴中发出的每一次快乐的枪响,对他都是一次灵魂和良知的审判。你仿佛看到了他悲剧的结局,一切似乎冥冥中上天早已注定。这也是这首诗的魅力之所在。
你在想:他的儿子这么喜欢当警察,如果他长大之后真的当了警察,却偶然间发现了自己的老爹是一个贼,是一个坏人,他会怎么办?是亲手把父亲送进监狱还是网开一面?又或者在儿子还没有长大的时候,他就已经落入了法网。这对他那还没有长大成人,却又那么喜欢玩警察抓坏人游戏的儿子的冲击又有多大?对他以后的人生又是多大的打击?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是及其巨大的,可以说能够覆盖儿子的一生。
而且,他能够在每次干了坏事之后回家,还能陪儿子玩令他非常反感的游戏,可以看出,每个坏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柔软,都有着自己人性闪光的部分。没有一个坏人是完全坏透了的,他只要还是一个人,那么他就有着可圈可点之处,只在于你发现了没有。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在这个生活和工作节奏都越来越快的社会里,在这个手机和微信所代表的快餐时代。有时候,我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品读一首这样短小的诗歌,比阅读一篇数万字的小说,所带来的冲击更大,更为享受。因为诗歌不消耗时间,但是所带来的留白、想象、思考和余味等空间更大。这也是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故事和叙述出现在诗歌中的主要原因。因为让故事和叙述进入诗歌,可以让我们能更深层次全方位的解剖这个时代和时代背后的一些东西,这样是这首诗歌的意义之所在。
刚子:原名张振刚,70后,陕西人,现在在广西工作,职业警察,业余写诗。
、
*经历与过程,才是诗歌与人生
——读尤其拉老师的《一刻钟前》
一刻钟前
我投了河
河水很平静
阳光专心地在水彩上涂抹
掩饰
一刻钟前
我从河里回到了岸上
回到我情人的眼中
回到她抚摸的温情里
回到和她的亲吻
一刻钟前
我提到了不快
还有红杏出墙
还有语无伦次
还有威胁
一刻钟前
我错认了解脱
我投了河
河水很平静
阳光专心地在水彩上涂抹
掩饰
在这首诗中,尤其拉老师用了跟诗歌内容并不相符的平静的语句,用一种舒缓的语气和节奏分别描绘了两种场景。一种场景就是因为家庭琐事的争吵,因为情人的不忠或者红杏出墙,主人公觉得生无可恋,于是跳河自杀了。自杀之后这个世界变得怎样?河水依然平静,阳光继续粉饰着生活,一切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另一种场景是:主人公投河没有成功,或者只是在河边呆坐了半天,又回到了家里,想忘掉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或不快,继续融入到以前的生活中,平静地继续生活下去。那么,还能继续吗?真的可以能够继续吗?他已经投过了河,或者曾经生起过投河的念头,就在一刻钟前。既然有了生与死的经历,一切就会大彻大悟,何况连去死的勇气都有了,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
其实,无论是人生、诗歌,还是爱情,都是一种对于过程或者情节、细节上的涂抹和掩饰。那些完美、美好,优秀等等,在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涂抹和掩饰的作用。
另外,我还要说的是,尤其拉老师的这首诗歌在叙述上,做得极为出色。他打破了叙述固有的束缚。在诗歌的第一句,他就把视角和场景推到了“一刻钟前”。然后不断地重复着“一刻钟前”,正是这种刻意的强调,使得诗歌的视角不断的拉进和推远,在多维的时间和空间中,自由的切换和来去,使得这首诗的内涵不断地饱满和丰富起来,读来余韵十足。特别是他的第一节和第四节的完全重复,将人生和生活的各种可能,各种况味,演绎得特别到位。人生中的很多不可说不能说的东西,你都可以或品味,或玩味出来,不能不说这就是诗歌的神奇之处!
【以诗论诗】山城子
*学习唐晚词老师的精华组诗《国庆假期里的书写》
1、《长街》
国庆节,挂满五星红旗
风在旗杆向上爬,高楼节节长高
像儿时爬树的样子
半空,看到亲近的麻雀
划出了弧线,击中你的头顶
无数花朵在盛开,人们的脸,也在盛开
整条长街,在堵车
风景就停下来不再说话
我站住在观望,眼睛被车行堵塞
只有人群潮起潮落,整个上午在涨潮退潮
一片千堆雪的景象,有无数朵浪花
可以肯定,你
分辨不出我在什么地方
一段倾慕突然升温
琴阶,敲下去
【山城子学习】
一脚拟人 一脚拟物 这样款款地行走 一如模特的脚步
两三步一顿 则某种姿势摆出 那是在用喻 很像唢呐声中的击鼓
还不止此 精彩在于物化了“倾慕” 那是“一段”的移就式活用 动宾式双音合成词“升温” 则是活用比喻 灵动得很是特殊
2、《商店》
进进出出的人们,把阳光夹带进去
和灯光混在一起,刺眼中带着柔和
排列在饰柜里任人挑选,我伏在饰柜上
挑选了中午,是最热闹的时候
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把走廊喊得很长
你手中拿着今天的报纸,都是喜庆的
不再用修改借字,可以选一段带回家
许多年后,你会发现
那时候的商店,到如今还在手里
【山城子学习】
人们“阳光”的心态 是通过“夹带”进去而呈现“柔和” 意想不到的是“挑选”后的跳跃 竟然是时间与场面 走廊本来是很长的 诗人偏偏说是喊出来的 ——又是个意想不到 再跳到“许多年后” 也是意想不到 每个意想不到都入情入理 你想象一下 个中巧妙着多少驾驭自由体 新诗的技艺 (发现晚词老师敲的是四角号码 因此“错”字可以错成“借”字)
3、《公园》
公园里的椅子坐满了人
他们同一时候,坐成菩萨的模样
面很慈祥,手里好像都拿着启明星
指引行人的方向
走走停停的亭子,青苔覆盖着青苔
我的目光投过去,覆盖着你的目光
一些树走累了,这么多年
还是走不出种植的地方
池塘边的影子,低头饮着自己
广场舞曲响起,整个公园
重复着昨天的节奏,挥动的手指
不停地指向我
【山城子学习】
“坐成菩萨模样”还可以想象 “亭子”的“走走停停” 咋可以意想到 “树”也“走累了” 咋可以意想到 “影子”的“饮着自己” 咋可以意想到 又是三个意想不到 就把公园休闲的场面 写得一如上一首商店 那样现场 那样光鲜
4、《阳光》
在墙壁上,晒出了一道隙缝
吹进去的风,潜伏着等待晚上出击
对面的窗口,阳光进进出出
此时的屋子像一条船
补充着阳光后再度启程
沿着行人面上的山水,走走停停
光线或斜或直,在花朵上踱步
香气透出,系在姑娘的发梢上
泛黄的颜色拈了又拈
我为你结绳,却不记那些旧事
溪水流过,把天气反复冲淡
黄昏到来了,练太极的老人
可以轻轻地把阳光推倒
【山城子学习】
“进进出出”“走走停停” 包括上一首里 都是主观上的感觉 所以入情入理 入的是观察的情形之情 入的是主观呈现之理
“结绳”“旧事”的穿插 足以把诗境无限扩大 落笔“推倒”的荒诞 却形象得引弓待发 那太极老人 就是一幅幸福晚年的图画
5、《晚上》
抬头,假装望穿秋水
灯柱旁的你,点燃一支烟
试图把夜戳穿,对面的树
像一只老式钟
恍然间回归最初的静
窗口投过来的光
爬行了许久,始终到达不了身边
整个过程,像香烟一节一节丢失自己
留下根
在烟灰缸里堆积力量
记起小巷里的水井已经很老
空想着一些经过,这个秋天
心猿意马
小屋,书桌上,诗行渐淡
求你把纸张吹起,始终等不到
从眼睛里落下的那一滴疼
2018-10-2
【山城子学习】
“假装”在前面轻轻地提着 下面的“心猿意马”
中间的“像香烟一节一节丢失自己”
为落笔的诗眼“疼” 预备了足够的聘礼
2019/1/15于沈
*诗赏【中诗简牍】(总第79卷)状元卷《冬日》
冬日
文/ 白象小鱼
鸡鸣在左,鸟叫在上
它们以高亢的叫声,宣示自己的地盘
在柿子树、松柏和香樟树夹击的弹丸之地
我倦着身子,守着尘世
如守着悬崖下的,这小小湖泊
看天空蓝得触目惊心
像谁的忧伤,需要一汪湖水来恸哭
心怀悲悯的人啊,我们都贫穷
穷得只剩下身体里的骄傲
我们也富裕,足够宽绰地送出这冬日暖阳
好个冬日暖阳 ——诗赏白像小鱼的《冬日》 文/ 山城子
当然是你 从风雅中溢出的傲世情结 于心腾起来的暖烘烘感觉 一如这腊月门儿 我在辽西故乡天天享受的 哦——暖阳世界
你坚守尘世 所以在那么拥挤的窘境 是因为于尘世邂逅了 自由体小诗美丽的朦胧 并因爱而特别会打扮它们 一笔笔将沉睡的句子点醒 并因此成了最贫穷的富翁
一个动词“宣示” 雀鸟就人模狗样地人格了 再来个动词“夹击” 那些树也都强盗般动手了 “触目惊心”竟为“蓝” 心甘情愿地做了补语 原来是为“恸哭”铺垫 亮起“骄傲”的诗眼
2019/1/8于故乡辽西
*诗赏【中诗简牍】(总79卷)榜眼《无比坚硬的人间》
无比坚硬的人间
四川/ 李治
木门闭合,春风轻叩
新桃颠覆旧符
石头砌成的烟火人家
只有青草不问富贵
从缝隙中钻出,用一生守候
相对于世外泛着泡沫的繁华
朴素才是无比坚硬的人间
朴素才是硬道理
——诗赏李治的小诗《无比坚硬的人间》
文/ 山城子
繁华回到盛唐还是褒义词
而今它蒙羞于泡沫的狂卷
比如从烂尾楼
到价格天文的豪华黄金地段
以及背后那些
无常一样的丑陋嘴脸
朴素则是实打实的存在
就像那些青草青青黄黄不败
任凭风吹雨打
任凭霜冻雪埋
最信得过它爱它的是春
总是让细小的花儿为其添彩
很欣赏用两个形容词谋篇
再用一个形容词隐藏内涵
毕竟“坚硬”才是靠得住的
咱们的想法还是别太远离
淳朴厚道的民间……
2019-1-9于故乡辽西
*诗赏【中诗简牍】(总79卷)探花《放生》
放生
重庆/黄前
一条鱼拚尽力气
从鱼贩桶里腾空跃起
又重重跌落地上
桶里其它的鱼,都松了口气
一个钓者
救下鱼,放归江湖
桶里其它的鱼,再次紧张起来
对良心扭曲的鞭挞
——诗赏黄前的《放生》
文/ 山城子
一颗良心泯灭了
两颗良心泯灭了
逐渐“一桶”的良心全泯灭了
其特征,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哦,你跳槽了(紧张,他怎么可以)
嚯,落地上了(死路一条,都松口气)
没料到,那家伙得救了
(家伙,他怎么可以…再次紧张)
这般丑陋的意识形态
如何得了……
诗人巧妙
在于寓言般地表达出来了
2019-1-9于辽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