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鉴(赏析、批评、理论 责编 山城子等)
心蝶诗体长篇小说《画都夜话 第二十四 》赏析
文/ 采凤 原玉:简摘自心蝶《画都夜话 第二十四 神灵年画 》 “六爷发来一首《门神》: 腊月二十三 画虎,垂苇,饰桃人,贴门神 你们站着,甲胄兵器面前所有人成为虚设 其余的鬼不能穿墙而入 胡须飘动,誓言神圣,说一不二 豹头环眼,看着周围,看着自己 望穿岁月 红绿日子裹在怀里,最里层有忠肝义胆,外层披星戴月 秦琼背后的人睡了,对面蔚迟恭夺营拔寨到黎明 很多日子在小年老去 很多日子在大年新生 岁月头发灰白,你头发乌黑 呵护身前身后的人,不知疲倦 拒绝跨进客厅半步 九爷发来一首《神说》: 木然坐着,站着,飘着 等候你 你说出神 我等你离开黑暗,看到身前的绿 脱离与死亡的关系 你的脚在我眼中,我的身体被镀金 我把双脚和金定格写进神话和镀金的传奇 没有你的参与,不会有红绿鲜明的霞帔,绶带 你偶然的叹息,我赤臂坦胸披帛 又飞不出桃木,宣纸 我是雕刻印刷的你 你的灵魂出窍,修饰后还给尘世 说出一往情深 我们相互纠缠,似梦非醒 拥有第五空间 我背后有星月,你背后有山河 我面前有现实的人 你面前有虚幻的神 我把现实还给世界 我们两个世界的王在一个故事相逢 悠闲过着农家生活,不紧不慢咀嚼村庄的长度和温度 铺进满树柿黄,经霜枫红,汶河墨绿 你不要试图卸下我的镀金 那道闪电封住冰河 你不必拿针线缝补,天衣无缝 生死不过轮回 与神有什么关系 你说你搁在这里的梦生出翅膀 很多忧伤在沉浮 我给你的是爱,沉沦为恨 还想说点什么,请神的日子 想起三月,想起露水 不再掩饰心底的香 浓郁到死是罪孽,也是重生 除去烟火,经文,揣着因果的众生 我不说许你住进眼中,心中 你只从雨滴看流年的倒影 转身离去 九爷的诗打动大家,天人合一。十三娘不以为然,“神仙这么好,我们都成仙得了。”很多人赞成。十四娘说:“怎么成仙,姐姐。”“听老人讲邻村有人去崂山修炼,几十年后还是还俗了。”十三娘笑道。刁叔强调:“成仙不死,时间长短没关系。”“谁替你孝敬亲老婆孩子,陪你参加宴会?”十三娘反问。”“唉,还不如死!”十三娘感叹。二爷和诗九爷的《神说》: 你们终于提起第三只眼睛 打开昼夜的眼皮,目光所及是生死 旋即闭紧,被麦芒刺痛 能争的,不争的是命运 总有难以深入的地方,留下我的分身 莫高窟的万道佛光,在陡然崛起的三危山 典故相通。你听到佛寺钟敲108次 水浒英雄108个,趵突泉108眼 武术穴位108点 是呼唤你,还是说我 更远处禹王碑奇字77个,为南岳衡山仙翁指点 大禹不在,只能从石碑回到上古 而西亚死海生物不存,人在水面捧读 而看到的我是分身,远的近的,对的错的 从影子逃出的真身 而后,听麦子摆布 它们尖锐是生命的尊严,忙着生死 深入人心 汶河披星戴月,不再等待没有归来的人 对世界的残缺倒背如流 若雨爷爷欣赏泛神论,“神是自然万物的源泉,万物是神的结果。庄子主张忘记成心、机心、分别心,顺应天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认为神是宇宙的永恒原则,是现实世界。没有必要过于追究有神无神。让香雨代发填词《鹧鸪天》: 休问天上与尘间。推杯远眺自悠然。去年鲜酒成陈酒,明岁新颜辞旧颜。 心依旧,岁将寒。只教一树出荒原。醉人问讯无应答,春雨携来花半园。 若雨认为文明是不断向深处演变的过程,有历史也有未来。开发越多,社会越发达,神话是幻想理想与周围事物的结合,再加科学,犹如燧石取火推动文明高度发展。与爷爷和诗《我与神》: 张开眼,一群影子蜂拥而出 昨夜的梦 门还在哪里,披着阳光 嘴唇欲说还休 风动了动,把生命拆成流水落花 一只小鸟的起落 神呵,我倾诉的惯语 默默望着它们,心头划过闪电 神知道我属于他,他属于我 骨头,血液,毛发 梦中的衣裳 我不喜欢他没有颜色,用三原色盖住黑白 他绝口不提我的虚妄,从暮色归来 剔除花瓣中的雪粒,轻声告诉我落差的美 也有影子在藤蔓晃动,惊起一些虚词”
采风观想—— 引子: 以下文字,算作观赏评价吧,只有紧跟心蝶文字之旅的风,一群当初受她指引的文艺小粉丝们,能够深切体会。2012年初至2014年,她的笔触多流连于花木自然生态,2014年以后多关注黄土、脸谱以及文化寻根方面;从自然到人文的转变;2018年风受视力下降局限准备彻底歇笔,没料到短短2年不到,她的诗体长篇小说《画都夜话》已经完成至今第二十六回;实在惊人速度。2年前她曾经告知过要搞个大工程,没成想确实搞成了,而且出风所料;为弥补2年前的对文字对诗友缺乏诚意,特补以下文字,权作评论,求亲们莫笑话捧玉之手难免挂一漏万。
组织架构:
心蝶用小说情节铺垫紧接下面的诗歌,从而使得诗歌具备空间感和存在感,避免了一上来入诗,观众如坠入云中的尴尬,诗性语言毕竟凝练,容不得在其中掺进场景之类的过多描述,每段诗歌之前的小说恰哈很好弥补了诗性语言的短板;心蝶在此方面的尝试值得赞同。
思考新意:
有关民族图腾,诸如年画、风筝之类有形态文化遗产;诸如佛经以及人们口口相传的古迹、神迹、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心蝶可谓平时下足了博览与生发的功夫,兼之天生聪颖,文化慧根葱郁,从而在短期就能达到很多人一生难以企及的高度;笔力雄健使然,文化情怀和使命感浩然长存;这些后天努力和先天因素使得来自齐鲁儒乡的她,断然从重重文字围栏冲破,再冲破,直至破茧而轻松愉悦遨游文字之外的蔚蓝;何以证明此一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话虽这么说,光自家民族的皇皇巨著百千而不止,《心蝶 夜话 以下简称》尝试从自身生活的城市“潍坊”——风筝之乡的文化因子打开缺口,因为那里寄托她太多的亲情和牵挂,一幅画,脸谱的故乡,神灵故事的渲染地,先师孔子杏林之所,大宋朝代护国将领杨氏宗祠的分水,楚河汉界争霸的铿锵棋子,统统披挂于现代花木兰,一位铿锵玫瑰,蝶的文化化身开始起舞。
文字内外的蝶:
用文字写心意,犹如手心观手背,自古难以全面;如何营造声光电的真实世界图景,如何把文字立体、可观地呈现,这方面不得不借助于类似舞剧的手法,小说和诗歌并举,前者诠释思想拨高的背景,后者专工艺术升华的雅趣;从而外观之小说“横且长”,诗歌“竖且直”;内观之小说有味有人伦常情,诗歌有安抚有警醒;如此营造的当下世界必然有温度,有回味,值得珍藏是检验。
《夜话 》,用文字的花篮将上下五千年本民族的优秀诠释,驾驭小说情节铺垫现代生活真实市井,从而始终不离“忠于生活 高于生活”,外加诗歌提炼性语言,将粗糙的俚语、俏语、俗语汇于一炉,从容扩展观众接受面,达于雅,止于俗,流于常,共娱情;心蝶试图从画面的角度,切入断石切玉般文字,洗练古老文字,让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出入时,刻录蝶诗风格;比如原玉中二爷、六爷、九爷、若雨各自发表《神说》,兼顾各自性格和价值取向,使得民族性参与不同个体,施展不一样的诗性描述。风则偏向于喜爱若雨的:
“我不喜欢他没有颜色,用三原色盖住黑白 他绝口不提我的虚妄,从暮色归来 剔除花瓣中的雪粒,轻声告诉我落差的美 也有影子在藤蔓晃动,惊起一些虚词”
落差的美,代表这个时代对每一位个体的尊重,使得民族性的崛起有了新生厚土。
蝶与文字之外的意境:
反复揣摩《夜话》,“汶河”成为诸多场景转换的一个点,或者说一个丢不掉的情结吧;之所以点到此类被近期作品反复提及的文化因素、纽带;赠与心蝶两个字“忘掉”,有些痕迹于自身紧密,有些痕迹于观者过多观之则无益,因为少了换位的体验;只有捕捉公众或者说观众的共性,再辅佐以自身体验,从而避免文艺叙说的“小众情结”,或许有益;不当之处存商榷空间。
再比如“水浒英雄108个,趵突泉108眼,武术穴位108点”,思维模式化,局限于数字、点画之类,少于突破、引领,也是惰性写作的例子;以上实乃风坐井观天臆测,无则加勉;风预祝文字不在多,心得有创新,使得观者眼球一亮,心情一振;再预祝欣欣蝶更上层楼。
“从影子逃出的真身”,后面衔接的几句显得单薄;对诗里,事理的参透空和泛如何衔接,如何交替,如何运用纯熟;这些日常的功课都是需要参透的;以上班门弄斧之言,希望迅速忘掉。其实风才情浅薄,最近也在独自揣摩此间“真身”来龙;算了,劝自己还是迅速捡起生活中更多更舒心快乐诗,跳舞吧;好么。 在文字中,在文字外,采凤赠蝶“欣怡”一枚,“愉悦”一束,剩下的当忘则忘,当写则写;写不下去时,且让思绪迅速沉了便好;因为太阳照常升起,心情朝阳天天。 同发《散文诗苑》
诗歌写读杂感(3)灵感写作与临屏写作 “因为老诗人对诗歌要求高,一般都会改了又改,属灵感枯竭类(俺说的是一般情况)。而青年诗写者往往是凭兴趣写作、灵感创作”。这是俺《对中诗现代版面的几点操作性建议》(注解1)中的一段话。引出这段话,主要是想谈谈,临屏诗写对激发和挖掘灵感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这段话中说灵感枯竭,就是指俺。但俺曾经灵感过。交过底,写不写这篇俺犹豫过,毕竟灵感这东西太私有,谈自己可以,不好谈别人的灵感。但光谈自己也有点自说自话。没办法,就算业余爱好交流吧。 一、对诗歌写作的灵感认知 灵感,百度解释为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从诗写角度俺理解为:按诗义要求原意境场境创联出新意境场境的瞬间文字思维能力。是的,灵感诗写首先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文字癖好或文字个性爱好形成的逻辑组合能力。试想,一个文盲半文盲,不会具有文字灵感。其次,要创联出新的意境场境。就是文字要有预期,交给读者的预期是熟悉的默认的,通过文字反射给读者大脑的却是新的,超出预期的。这个“新”,不是陌生,是读者熟知的领域产生的一种境象关联、语义拓展、精神向度的发散,或是未知性的延伸。比如,优秀诗歌中语境勾联的通感、比兴形成的象征、悖论引发的思索、人性冲突的拷问等。 现代新诗,发展到当下,是在创設一种全新的多棱角的语境生态。在《诗歌写读杂感》中有一段话:“现代白话诗歌,跟古诗中明确的诗眼诗骨不同,而是呈现多棱角,留给了不同读者品味的时空。但优秀的白话诗歌,多棱角中肯定有一面,留给了神性阅读者。这二者的契合,正是新诗至今赖以存世的根基。”(注解2)新诗这种多棱角语态,变成灵感会呈现一个新的意境场境,这是具备灵感诗写的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是瞬间产生或触发的。 有人说,灵感是天生的。没有灵感天份,成不了诗人。这个理解多半是错的。在《诗歌写读杂感(2):对新诗的肤浅认识》中,俺重复了曾经提出的一个观点:“诗歌是微雕艺术品(即人工制品),是拿来看的,观赏的”。(注解3)为什么是微雕的人工制品?因为诗歌是用文字来精雕细刻的。灵感诗写,是文化素质挤进诗写过程中的超级思维。灵感,的确有天份,甚至带有神性,但它是生活与文字蕴藏大脑并挤压变形成金的闪现。 举个例子,2004年的一首记叙类诗歌《黄龙溪古镇》。这个古镇位于成都双流县华阳,在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处。俺去过多次,第一次的印象最深,记得是七夕情人节,卖玫瑰花的不少,在江边古楼吃豆花鱼非常舒服,就是店内厨房烧出的炊烟太大。这些印象,都汇成了一句:胖厨娘把全部声音倒进锅里。 写这首,首先是想到了这句,就是临江古楼餐厅巨大的油锅炒菜声音和冒出的浓烟,占据了大脑。但要真正形成灵感写作,并非易事。显然,要鼎现通感效果,前面的铺垫异常重要。比如第一句“两旁的明清小楼,把天空压成青石板那么宽”,这样的描述语句是低调而安静的。之后铺陈的老太、卖花女和胖厨娘,就象弹钢琴一样,先从低音区过渡到中音区,再出现高音,留足余音。如果这首前面就喧染热闹场景,尾句就索然无味了。所以,抓住灵感和形成灵感的文字效果,是两码子事。下面读读这首: 《黄龙溪古镇》 两旁的明清小楼,把天空压成青石板那么宽 车辙有我熟悉的深度,花窗木格,邛漆小卷 里面可能一辆鸡公车,或老式马拉车 变成店铺的门内,已经不在寂寞干旱了 卖花女停在踩陷的街沿,边看边吆 坐着的老妇人一根大头针穿过布鞋底 “玫瑰花”,一针又穿过去,“玫瑰花” 噗地一声,对面胖厨娘撒了水盆,这时 残阳和松枝烧出的炊烟占据了天大的街面 习惯不习惯,胖厨娘都把全部声音倒进锅里 (注解4) 这首原诗要长一些,后来删改了,记得是2006年《芙蓉锦江》刊用过。我们来反推一下,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这首就不象诗了,肯定是流水文字,而且了无新意。是不是这样呢,如果换一位诗写高手,这首可能会呈现得更加高级,读者自己体会吧。 再举一个例子。《赵豆腐》是赵四系列中的一首。赵豆腐原型是赵家弯的一户农民,也是俺同辈亲戚。他自小就是免嘴,说话嗡嗡的难听。为了哺养两个女儿,小俩口每天凌晨两点就开始点豆腐,天不亮走村串户的吆喝。每天五六十里路,赵家弯远近都叫他赵豆腐。他平时不爱说话,但喝点酒就有话要说了,且声音大,吐词也清楚多了。后来停了豆腐打工去了。《赵豆腐》这首留有原型,同时又移植了一场村口龙门阵的场景。如下: 《赵豆腐》 赵豆腐是兔嘴,“买豆腐咯”吆喝成“弯肉虎哦” 清晨,婆姨媳妇们会端着“弯肉虎”的嗡嗡声 把上午和下午切成一块一块的滋味 多年来,山村已经习惯这嗡嗡叫醒的黎明 赵豆腐嗡声嗡气的缺陷,至少有一次例外 那晚村口摆龙门阵,摆到灾年有人吃耗子肉香死 赵豆腐乐不可支,突然横出:“人肉才香啊!” 一坝子人,全部静下来,看他半天 (注解5) 叙述诗要呈现一个“场”,不容易。一般而言,呈现一个静态画面相对容易,呈现一个动感画面比较难,但要呈现一个立体多维的“场”,相当难。这首第二节,“一坝子人,全部静下来,看他半天”,这个场面是鲜活的,既有点尴尬,又有点苦涩酸楚,还有点滑稽。其实,当时是写因贫穷无法治愈赵四的免唇,怎么会移植这么一个“场”进来,确实记不清了。但这个“场”,把当时农村经历极度贫困的背影给掀了出来,恰好表达了意图,也符合赵四率真的性格逻辑。这的确有些灵感成分。 《末路》是同期写赵四中的一首,主要呈现城乡之间的冲突。个人认为属于观察角度选择中在抽象时的灵感发现。农民工无法融入城市,当时几乎都是市民角度来洗刷农民工,瞧不起、白眼他们。《末路》在选取角度时,悄悄把赵四与电杆、女贞树并列,来呈现隔阂。显然,赵四不会有意站在电杆下,而是通过抽象后移植了这个画面。如下: 《末路》 打这条路走过 几次,赵四就意识到 几次是多余的 他仔细地数过30根电杆 又仔细地数过30棵女贞树 它们都恰到好处 赵四站到31的位置 排成一排 再看看路过的几个陌生人 (注解6) 上面三个例子应该佐证俺对灵感诗写的认知。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读这几首,不足之处满多的。比如古镇那首中间叙述不够精当,赵豆腐两节过渡有些硬等。但这些灵感例证还不是最经典的例证。 二、临屏写作是激发和挖掘灵感的有效方式 从个人诗写历程看,2006年至2007年是一次诗写高峰。其中,每周准时参加诗歌报挑战者版面两小时临屏写作比赛,成为重要载体。记得那几年,有近20次获得前三,有十余次获得第一。后来也成为版主,主持过临屏诗写。个人体会,临屏诗写是激发和挖掘灵感的有效方式。下面举例说明: 2006年2月,参加115期两小时临屏写作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3个题目的写作(写1首或3首均可)。匿名投票后,这3首获得第三名。下面是《路过》这首: 《路过》 路过自己,看见生活象一堆石头 在里面昏迷了多久,已经不重要 把一条弯弯的河流架到眼底 激动时流出两块巨石 哐当哐当作响 你们擦肩而过也听不见 (注解7) 写这首过程有些奇妙。当时3个题目中最先写《路过》,却找不到北,半天无感觉,又写《春寒》,就这样用去了一个多小时。记得,再写《路过》和《比远更远的地方》的时候,几乎是在半小时多点完成的,也不知道是那方神灵相助,真的体验了一次什么叫“一气呵成”。 现在读这首,如果与《黄龙溪古镇》和《赵豆腐》这两首比较,完全是虚拟写法。没有实际的画面、动感和“场”,就是以内心默认的石头喻体,以哐当哐当的象声词来象征暗示生活情绪。《黄龙溪古镇》和《赵豆腐》是写外在的声音,能辨析的现实的声音。《路过》却是陷于体内的声音,巨大而狂野,外人听不到。这也多少折射了那段时间比较郁闷的心情。诗歌本来就是诗者的发泄工具,在十几分钟完成《路过》,就是把这种积压已久的心情,瞬间的闪现出来,这的确有些神。 115期结束后,诗歌报的小白角老师是这样评价《路过》这首的: 整体印象淡然有秩,首先文风非常质朴,没有太多的铺陈,入手极快,开门见山。如:“路过自己/看见生活象一堆石头”,大刀阔斧,就事论事,主线清晰,鲜有蔓条。将“生活”比作“石头”,喻体意象选取到位,为下面“哐当哐当作响”留下弦外之音。诗人在具备一定的生活感悟基础上,在“昏迷”的状态下,将生活中暗波汹涌,世情如霜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手法很隐晦,但却能令人在读毕有耳目一新,恍然大悟之感,势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意象选取的重要性。“激动时流出两块巨石/哐当哐当作响”就是这句揭示主旨。最末一句稍显急躁,收尾粗糙,有些浅白,能含蓄更好,更能蒸发出诗歌的整体韵味。(注解8) 除《路过》这首外,另一首《比远更远的地方》也是一气呵成,也获得了不少好评。如下: 《比远更远的地方》 想象站在自己的肩上 然后,又站到自己的肩上 这样循环是一个奇迹 清晨,我把阳光平射过来 让你们看见什么叫远 晚上,只需举起半个月亮 你们就能看见比远更远的地方 (注解7) 当时就是想,越高才越远。但为什么要循环地站在肩上,为什么要反常态的叠加自己(坦率说,当时几乎不涉猎国外流派诗歌技法),这也太魔幻了点。还有,难道太阳照得不够远吗,没有太阳能有月亮吗,但为什么要举起半个月亮就会更远,这也是比较离奇的想法。虽然当晚补充了一个解释,但都是事后归于理性的逻辑解释,显得片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那十几分钟发生了灵感火花,笔下生花了。 小白角老师是这样评价《比远更远的地方》这首的: 开头以颠覆的视角入手,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这篇又与上面两首不同,相反的,这首密布着现代与后现代的气息。“反传统”是现代先锋创作的理念,试图通过一种另类的视觉展现内心的世界。这首在朦胧的意境中缓缓云卷云舒,无拘无束。“想象站在自己的肩上/然后/又站到自己的肩上/这样循环是一个奇迹”,不过这首里面没有现代派的病态与癫狂,只有一些冷静的锋芒,于字里行间刀光剑影。结尾处意犹未尽,“余音缭绕,三日不绝。”如“晚上/只需举起半个月亮/你们就能看见比远更远的地方”。擅长语言教育的叶圣陶一向赞同“好文章一个字都不容增删。”这一理念,这篇也是,字数多寡影响着全诗的气流,“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是我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值得留意的地方。(注解8) 举这两首诗写例子,说明灵感创作是客观存在的,是亲历且至今还感到惊讶的创作过程。这并非是说这两首就好到了哪里去,而是感到能超常发挥并写出超过当时水准的作品。显然,小白角老师主要是从肯定和鼓励的角度。现在读这两首,俺自认为也没有多少吸引力。如果换成高手来写,肯定还有更好的呈现方式。粗略统计,那几年认为有品味的作品,80%都是在临屏比赛时完成的。所以,当初就注意到了灵感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要置于灵感的临界状态,需要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一个灵点。这个触发的载体,更多的是通过临屏诗写有意识地去挖掘。也正因为如此,俺才在文章开头,点出那一段话。而关键内容,是《建议》每周开展临屏诗写,而且认为这种比赛活动是抓住青年诗人的重要阵地。这些实例证明,临屏诗写是可以写出超常的优秀作品的,无庸置疑也是一条有效的创作捷径。 三、几点总结性体会 灵感就象大脑中的金矿一样,没有人知道如何储存又储存在哪里。但金矿客观存在,且时而闪现。这就需要树立灵感意识,去体认和捕获。下面粗略总结几点: 1.常态写作触发的灵感,具有偶然性,要善于捕获,抓住不放。 上面举例的《黄龙溪古镇》、《赵豆腐》和《末路》,都是在没有压力条件下的常态写作。《黄龙溪古镇》是先抓住了最后一句的通感效果,再来倒排诗写结构,是有铺设预谋的。《赵豆腐》第二节,是抓住了与原意图不同的一个“场”,移植进来,起到了借“场”生花的效果。《末路》主要是选取角度的灵感发现。写这3首,产生灵感的状态、抓住灵感的时机和诗写方式都截然不同。所以,常态下灵感是偶发的,没有抓的意识,就会跑掉。同时,还要把偶发的灵感变成灵感诗写,让文字活灵活现地体现灵感,对得起灵感。 2.压力写作触发的灵感,具有必然性,是一次神性写作。 《路过》和《比远更远的地方》这两首,是在两小时临屏比赛完成的,参与者会面临时间压力、比赛压力。如果一个参与者只是来玩,写好写坏无所谓,灵感就是休眠的。对于有强烈压力感的参与者,通常会产生常态写作绝对没有的状态。个人认为至少会出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一是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会产生融会贯通的效果;二是所有蕴藏的休眠状态的积累,会在瞬间被唤醒并处于活跃状态;三是本人无法控制的一次文字神游。显然,三种状态全部并发,诗写结果一定是超常的。居于此,处于压力条件下的灵性诗写,就是一次神性诗写,就象被赋予了超能,有些非我的成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非常多,比如影视、绘画、研发、高考以及两弹一星、中国航天团队事迹等等。也就是说,人这种灵长类动物,只要具备相当能力和应有的储备,在外压内挤的状态下,就会激发超常动力,形成一次自我超越。 3.客观地认识灵感,有意识地捕获灵性,善于挖掘和触发灵感。 万事万物,都有灵性,只是大多数人只审视表象,很难去提练本质。任何诗写都是客观的反映。所以,诗在诗外。但诗歌是文字游戏,必须通过文字中介来达成。文字也是有灵性的,来源于民族文化沉淀的基因。简单地说,优秀诗歌,就是客观灵性与文字灵性,通过作者大脑加工铸造合成的精神产品。一个有生活阅历的文盲,可能是语言天才,但不会有文字创作。一个象牙塔内自成一统的书呆子,认知间接,只会被书本左右,是书本的跟屁虫、衍生物。所以,大脑储备的金矿主要来自客观生活的观察、体验、积累和总结。没有金矿,文字可能漂亮但会漂浮。(当然,现代某些虚拟状态作品,并非漂浮,都映射现实。这里不展开)。当作者意识到金矿时,灵性的文字会自然而然地去探寻。这时的灵感是偶发的。只有作者有意识地去观察、体认和把控规律时,文字才会变成灵感的勘探者、挖掘者甚至规模开采者。这时的灵感闪现是必然的。临屏比赛状态,就是让文字尽快变成灵感采掘者的状态。如果要排序的话,客观生活第一,文字能力第二,灵感(金矿)第三。记得,新中国历练出来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始终强调并坚守“文艺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灵感诗写,至少有两个进程,一是捕获,二是应用。质量好不好,一是取决于大脑金矿的含金纯度,二是取决于文字加工艺术。所以,灵感是有等级的,是有质量差异的。初写诗歌,也会有灵感,但质量不高,这来源于大脑金矿的质量不高。更为重要的是,具备的文字能力是否对得起灵感效果。毕竟文字是灵感的载体。诗写功力又是多层次的个性化的。记得,俺与诗友交流时说过一句话:“一首诗,在当下快餐化阅读体验中,15秒内吸引不了读者,几乎等于报废”。个人认为,诗写功力,不仅体现在灵感创作的整体效果上,还直观的表现在首句或首节是否引人入胜的细节处理上(主要指短诗)。这也是排序中,把灵感排在文字能力之后的理由。这么多年,俺不主动投稿,就是发现俺的金矿质量低劣。俺修炼不够,怕子孙笑话,怕百年之后的后人嘲讽。 上述文字没有从思想情感立意上阐述(俺认为强烈的思想情感也是驱动灵感的方式之一),主要从技术角度进行粗略分析,主要意图就是倡导临屏诗写,开展临屏诗写活动。因篇幅累赘,本想大幅删减的,但属感知记录,就保留了。纯属个人经历见解,与兴趣者交流分享。若有不妥,请及时指正。 乐山船公 2019年6月19日
注解1: 对中诗现代版面的几点操作性建议 http://bbs.yzs.com/thread-827966-1-1.html (出处: 中国诗歌网)
注解2: 诗歌写读杂感 http://bbs.yzs.com/thread-830425-1-1.html (出处: 中国诗歌网)
注解3: 诗歌写读杂感(2):对新诗的肤浅认识 http://bbs.yzs.com/thread-835725-1-1.html (出处: 中国诗歌网) 注解4: 光头笑脸的乡村情结之七 http://shigebao.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456&fromuid=8850 (出处: 《诗歌报》论坛) 注解5: 光头笑脸的乡村情结之五 http://shigebao.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266&fromuid=8850 (出处: 《诗歌报》论坛) 注解6: 【穿过丛林看见你】被省略的村庄——(十六) http://shigebao.com.cn/thread-1212771-1-1.html (出处: 《诗歌报》论坛) 注解7: 115期临屏《路过》等三个 http://shigebao.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443&fromuid=8850 (出处: 《诗歌报》论坛)
注解8: [小白角]简评光头笑脸的三首诗歌《路过》、《春寒》和《比远更远的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aaf0da0100t24g.html
山梅点评七篇 文/ 山梅子
1,你看不见的
文/黎落(湖北)
不是榆叶梅。不是草寇
不是落下的雨滴。连落叶也
不是你看到的。安静处
小小的,轻快的。在夜里
都安上轮子,向夜空飞走了
人间多么无趣
这些闪亮的会集体消失
浅评:
小诗轻灵幽默,很有诗趣,诗中写的小车是"南瓜车"的同类啊。
首段"不是你看到的",这个慧黠的句子,告诉我们,在孩童的眼中,世间的一切都有活气,榆叶梅、草寇、雨滴、落叶,他们为何消失了,他们在安静处干什么?
次段。揭秘那些消失的组装成小车子飞远了,,想象力美,形象生动。
末段。现实中的我们,渐渐失去想象,,,远离童话,生活不再轻易地赏心悦目。
保罗·艾吕雅说过,诗人应该是一个孩子,即使他已白发苍苍,血管硬化。
从这首小诗中,我们看到了诗者身上有一种稚气,诗句因此而活泼,,清纯,,令人喜爱。
2.红色的小童车
文/梧桐细雨
六月的早晨
太阳露出了笑脸
红色的龙头
红色的座垫
红色的的轮子
多像风火轮
红孩儿踩着风火轮
迎着笑脸飞去
飘逸的秀发
如逃窜的火苗
浅评: 小诗写的是太阳这独轮车,若红孩儿脚下的风火轮。诗写直述平铺,或可再精简一些,用词也不灵动,比如,笑脸,出现2次,红,5次,轮,3次,火,3次,,等等,或可以多积累些词语,锤字炼句,或写滴诗可以改观。个见。
3.风车
文/扶疏(合肥)
娘的芭蕉扇摇呀摇
摇下一地小星星
我捡了一颗
迎着风就跑
扑咚,摔了一跤
娘打了个盹
芭蕉扇掉了
浅评: 小诗有画面感,有小品味。风车是主题吗,大家来找找吧,,
首段,写的是芭蕉扇,像风车般在娘的手中摇着,“摇呀摇",这个动感的词语,即描画了娘的慈爱亲切又巧妙滴点题了。接着写孩童写梦中捡星星,从另一个角度,抒写了在摇曳的芭蕉扇下的美好时光。
次段。简洁又灵敏滴描写,孩子梦醒,写摔了一跤。娘已累了,通过扇子掉地这个特写,再次从侧面刻画了娘的护崽爱崽可亲可敬的慈母形象。
小诗高度地截取了生活的片断,感情真挚奔放,诗思聪慧,架构精巧,值得学习。
4.自行车
文/安然(甘肃平凉)
以风火轮的姿态
风靡世界
既是诞生的灵感
非自神话而来
而你的神骏
使汗血宝马的辉煌
被革命
怎么也没想到
这么短暂
你便遭遇了汗血宝马
曾经的厄运
而且
是以“宝马”命名
这是宿命?不
这不是宿命
就是宿命
单骑驰骋的群体
摩托,是你的变种
不是孪生
浅评: 小诗直白,平叙,缺乏想象,也有许多表达不美的句子,比如,非自神话,,,比如,被革命,比如,末段的摩托,变种说,,等等。或取材过于高大上,情感难以投入。
个人以为,这个主题贴近生活的材质还是较多的,个见。
5.风车
文/赵安琪1985(河北沧州)
长鞭抽打陀螺
残缺的自身不停修补着
所有包涵爱的言行,每一次靠近
都会让翅膀灌满了甜梦
如果远方不来,就向其狂奔
一场永不止歇的旅行
是逐渐丰盈的明月
即照亮黑夜,也吻醒了黎明
浅评: 小诗联想丰富,取材新颖,但有点隐晦。
小诗以风车自叙尘世历程,或诗者自喻,角度奇幻。
首段。写风车被风驱动,犹如被鞭打的陀螺,这个暴击的场景,表达了身不由己的悲情。"残缺"、"修补",表达了伤痕累累的意思。
次段,末段。抒情滴描写了向上而行的心路画面,用词较一般,或拘泥于"一个完美的结局"。
6.最爱的你
文/四叶草(四川)
喜欢跟你叱咤风云
脚掌控着你的节奏
手指引你前行
春日里,共一次旅游
在一路芬芳中穿行
你呼啸的声音
是最美的音符
跟我的笑颜,合二为一
四个齿轮不懂两个齿轮的快乐
而我却懂你
浅评: 小诗写的是诗者最爱的两轮自行车。
小诗有唯美动感的画面,抒写了与自行车在一起的惬意的时光。个人觉得末尾段显得狭隘了,或可删改,,
7.赛车
文/兆飞
随着引擎声响起
几匹脱缰铁马
开始狂奔
马达声
每一条神经
互相撕咬
争跨弯道和激流
没有最快
只有再快
超越昨日自己
找到一个极限之外的巅峰
浅评: 小诗很骨感,文笔有力度,有想象力。诗写的是竞技中的赛车。
首段,特写声音,引擎轰鸣,令读者仿若闻声而惊。次段,再次声音描写,马达声,若神经,嘶咬,,争跨,,,想象力奔放、激情。诗行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赛车疾驰的场景。末段,写赛车手的内心信念,快,再快,向着巅峰前进,,
小诗耐品,风格独特。
八盘菜的滋味
文/ 闵昭涛
1.菜单
文/一苇
你把寄予的远方写在了纸上
为此拆解掉每一个字
清洗时冰凉的针走入关节
改刀时锋芒或许割出新伤
但你的热情越烧越旺
脸颊滚烫,汗水流淌
你快要把自己烧制成美食了
主料配料,各种调料入锅翻炒
难以抑止的心跳,血在加速
″先生,您认为这道菜滋味如何?"
"略淡,像我的生活。"
哦!这无法满足的菜单真让人沮丧
闵昭涛简评:作品看似写菜单,实则抒发的是情感。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倾诉过:“我曾经默默无语,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诗中的她,可不像这位毫无指望的主人公?诗作写出了新的意境,超然于具象描述,诗语突兀、跳跃,抓住人心,堪称佳作。
2.菜单
文/零
我向你打开
契约的精神是:
你有权选择所有的
但我不能保证
每一项你都会喜欢
闵昭涛简评:诗作新颖,情感内敛;诗语平淡,却透着细微的倾诉。人,要有个性,不随波逐流,难能可贵。让我们记住:“但我不能保证,每一项你都会喜欢”,戛然而止,意味悠远。
3.菜单
文/木末
她试探着 我
所点菜名的规律
小勺舀起半口冰激凌
品尝 我的心意
亲爱的,选择就是被选择 :.
那些正被我抛弃的名字
都早已 离我远去
明码标价的事物
我向来 厌旧喜新 闵昭涛简评:抛开事物的表象,挖掘深层的含义,是作品的特点。情侣相处小聚,品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你的秉性、三观,所以说,不可不慎。结尾有亮点:“明码标价的事物 我向来 厌旧喜新”直击婚恋中重物质、轻感情的拜金主义,有积极进步意义。
4.母亲的菜单
文/潘慧
一盘盐豆子,几颗大葱
母亲一面烙煎饼我们一面吃
那种香太上瘾
以至多年后
吃过无数山珍海味
都觉无味 闵昭涛简评:诗作浅显易懂,语言平淡,感情浓烈。母亲的菜肴--盐豆子、煎饼卷大葱,是家的味道,是浓浓乡愁。陪伴母亲的时光,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温馨。
5.判官的“菜单”
文/惊澜
海参裹一层地沟油
大盘鸡像炒鸡蛋
豆腐全靠佐料提味
猜不到汤圆是黑
眼前
一个个鲜活的食材
像在看一张菜单
算了,还是写我的名单 闵昭涛简评:直击餐饮中诸多乱象。是新闻诗,在反映问题?功用主义似不应过多渗化进诗一一当然谩骂更忌。末句有些突兀,应该给读者留下品读诗作的空间。
6.盲眼
文/单人可
上帝的信徒
魔鬼的菜单
我将生活煮成了水
只是你,
还并不是你自己。 闵昭涛简评:调侃式冷幽默,反映了生活重压下,作者的思考。 "不是你自己”,已经在觉醒,而做回自己就更难。从诗情角度,有些绕口,今后可作适当修正。
7.菜单
文/小熊猫
客人手里端着菜单
我站在一旁记录
菜单里无他们爱的菜
客人愤怒打我一拳
我鼻尖下歪,眼睛凹陷
大人牵着小孩弗然而去
小孩回头不舍的回望
菜单上圈着他爱吃的肉
只是价格2388元 闵昭涛简评:生活的无奈,其实谁脱得出无奈。这是”永久"?荒诞属于文学,方法可取,诗再凝炼些好。
8.菜单
文/张标
对于形色各异
来去匆匆的人群
从不挑三拣四
挑三拣四的
只有贪婪的胃口 闵昭涛简评:“从不挑三拣四”是"菜单"的冷静,好。诗的第二节过于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