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界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观云忘我

李白诗全集(938篇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061

古风其四十·凤饥不啄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崐丘树,夕饮砥柱湍。
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
幸与王子晋,结交青云端。
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古诗简介
《古·凤饥不啄粟》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塑造了一个孤高不群的凤的形象,以此喻清贵贤士羞于与龌龊庸俗之徒争名夺利,即便历尽艰辛,终不肯易其节,而与君子为伍,临别有怀恩未报之憾。

翻译/译文
凤凰饿了,不会吃粟米,只吃实;(它)怎么可能忙着去和群争吃一顿饭?
清晨,(它)在昆仑的树梢上歌唱;傍晚,(它)在在中流砥柱处饮水。
回家的路何其遥远,(它)独宿秋夜,顶着霜寒。
(它)有幸结交了王子晋,和他一同飞在青端。
感念未报仙人恩,临别依依,(它)徒然长叹。

注释
⑴“凤饥”句:《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汝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名曰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竹实)不食,非醴泉(甘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赫我耶?”琅玕,传说中的竹实。
⑵刺蹙:劳碌不休。
⑶崐丘:即昆仑山。
⑷砥柱湍:即砥柱处黄河水。砥柱,山名,又名三门山,在河南三门峡市黄河中。湍,急流的水。
⑸王子晋:周灵王太子,自知死期,人谓仙去。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四十首。此诗可能是遭馋谮后的激愤之作,大约作于赐金放还山后的回家路上,表示不与群小争官禄。诗中提到的王子晋有可能暗指元丹丘、玉真公主等人,李白有可能是通过他们得到举荐的,或者是指济南北海天师高如贵,李白是经过他入的道籍。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062

灞陵行送别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古诗简介
灞陵行送别》是唐代伟大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抒写行者和送行者的离情别绪,同时蕴含着作者对政局的忧虑。诗中运用灞水、紫阙、古树、春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的景象,并向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人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象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

翻译/译文
送君送到灞陵亭,灞水浩荡似深情。
岸上古树已无鲜,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
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顿生,遮蔽了红日。
正当今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注释
⑴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⑵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⑷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⑸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一作“紫关”。
⑹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后因以为典,指告别。一作“黄鹂”。

赏析/鉴赏
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上、灞陵、灞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灞陵”、“灞水”重复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灞水。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春草萋萋,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诗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乎没有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比多情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这样,前面四句,由于点到灞陵、古树,在伤离、送别的环境描写中,已经潜伏着怀古的情绪了。于是五六句的出现就显得自然。


“我向秦人问路岐,王粲南登之古道。”王粲,建安(汉献帝年号,公元196~220年)时代著名诗人。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他避难荆州,作了著名的《七哀诗》,其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这里说朋友南行之途,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不仅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而且隐括了王粲《七哀诗》中“回首望长安”的诗意。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也会像王粲那样,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这是回望所见。漫长的古道,世世代代负载过很多前往长安的人,好像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然而西京的巍巍宫殿上,太阳快要西沉,浮云升起,景象黯淡。这带有写实的成份,灞上离长安三十里,回望长安,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但在古诗中,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
从诗中来看,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骊歌,指逸诗《骊驹》,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因此骊歌也就泛指离歌。骊歌之所以愁绝,正因为诗人所感受的,并非单纯的离别,而是由此触发的更深广的愁思。
诗是送别诗,真正明点离别的只有收尾两句,但却始终围绕着送别,诗人抒发的感情也绵长而深厚。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和音调,表现出诗人欲别而不忍别的绵绵情思和内心深处相应的感情旋律。诗以两个较短的五言句开头,但“灞水流浩浩”的后面三字,却把声音拖长了,仿佛临歧欲别时感情如流水般地不可控制。随着这种“流浩浩”的情感和语势,以下都是七言长句。三句、四句和六句用了三个“之”字,一方面造成语气的贯注,一方面又在句中把语势稍稍煞住,不显得过分流走,则又与诗人送别友人而又欲留住友人的那种感情相似。诗的一二句之间,有“灞陵”和“灞水”相递连;三四句“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由于排比和用字的重叠,既相递连,又显得回荡。五六句和七八句,更是顶针直递而下,这就造成断而复续、回环往复的音情语气,从而体现了别离时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围绕离别,诗人笔下还展开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古老的西京,绵绵的古道,紫阙落日的浮云,怀忧去国、曾在灞陵道上留下足迹的前代诗人王粲等等。由于思绪绵绵,向着历史和现实多方面扩展,因而给读者以世事浩茫的感受。
李白的诗,妙在不着纸。像这首诗无论写友情,写朝局,表面上是用文字写出来的,实际上更多地是在语言之外暗示的。诗的格是飘逸的,但飘逸并不等于飘渺空泛,也不等于清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却又都是丰满的。诗中展现的西京古道、暮霭紫阙、浩浩灞水,以及那无花古树、伤心春草,构成了一幅令读者心神激荡而几乎目不暇接的景象,这和清空飘渺便迥然不同。像这样随手写去,自然流逸,但又有浑厚的气象,充实的内容,是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063

古风其九·庄周梦胡蝶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
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
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古诗简介
《古·庄周梦胡蝶》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写庄周的梦和邵平的人生,表达人生变幻无常之意。

翻译/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化为翩翩起舞的蝴蝶,醒后竟不知道是自己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
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之中,宇宙间万物没有例外。
可知道蓬莱岛周围广邈的水,也曾经变为清清的细水流。
你看那长安南门边种瓜的老头,他当初就是秦朝的东陵侯。
功名富贵莫不如此,笑看那营营之辈,临死前能带走什么!

注释
⑴胡蝶:今写作“蝴蝶”。“庄周梦蝶”故事出自《庄子·齐物论》。
⑵“一体”句:谓一种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⑶“万事”句:谓世间万事万物都处在周流变化之中。
⑷“乃知”二句:即沧海变桑田的意思。
⑸“青门”二句:秦时,广陵人邵平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在青门外种瓜,瓜甜美,时人谓之东陵瓜。青门,汉时长安城东门。
⑹故:一本作“固”。
⑺营营:往来盘旋的样子。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组诗《古风五十九首》的第九首,全诗写了一个梦和一个人。这个梦,指的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蝴蝶梦。《庄子·齐物论》有一则故事说,庄周有一天晚上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一下子就觉得自己是一只欢快的翩翩的蝴蝶,不知道自己;一会儿醒了,猛地一惊,觉得自己就是自己,再一想,到底是自己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自己。这个梦表达的意思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这个人,指的是邵平,他前后命运落差很大。邵平秦时袭封东陵侯,是一位食邑千户的贵族,秦亡后,失掉侯禄,沦为平民,卜居长安城东青门外,成为种瓜老农。而他对这种变化,坦然接受。诗人通过对二者的议论,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世事人生,变化无常;贫富穷达,本应如此;苦苦追求,徒劳无益。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064

猛虎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紵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赏析/鉴赏
猛虎行》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古辞:“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晋人陆机谢惠连都赋有《猛虎行》诗,都表现行役苦辛,志士不因艰险改节。李白以此题写自己安史之乱后的遭遇。公元756(至德元年)春天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南赴剡中途中,遇大书法家张旭于溧阳(今江苏溧阳),作此诗以赠张。
全诗共分三段。从开始至“龙奔走安得宁”为第一段,叙述安禄攻占东都洛阳,劫掠中原的暴行及诗人眼见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灵涂炭,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猛虎行》,一作《猛虎吟》,古乐府曲调名,诗中将安禄山叛军比做吃人的猛虎。对安史叛乱,大唐帝国危在旦夕的局势,诗人十分焦虑。他肠断泪下,不是因为古乐府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的忧伤曲调勾起了他的故乡之思;也并非因为听了像战国时的音乐家雍门子周那样的高手所弹的凄楚动人的琴声而触动了他个人的伤心之事。而是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灾难痛哭。以下八句写胡兵掳掠洛阳,时局混乱,国衰民亡的惨状,亦即诗人伤心的原因。“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两河道”,指唐代的河南道和河北道,即现在的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


安禄山叛乱时,河北道、河南道相继陷落,被胡人所占领。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朝廷派大将高仙芝率兵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抵抗,被安史乱军所败,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因为他的部下多是关中人(即秦人),禄山的军队多是燕人,因此说“秦人半为燕地囚”;东都陷落,胡骑遍于市郊,故而说“胡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是指高仙芝因兵败于安禄山(故“一输”),明皇闻此大怒,命宦官边令诚斩高仙芝于军中。高仙芝不战而退,退守潼关,乃出于保卫长安的战略考虑,而唐明皇听信宦官谗言,草率杀掉干城大将,是极失策的(故云“一失”)。“关下兵”,指退守潼关的军队。公元756年(至德元年)旧历十二,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贼,河北十七郡皆归朝廷,等到颜杲卿被安史乱军攻陷,河北诸郡又复归贼手,故云“朝降夕叛”。“幽蓟城”指唐河北道的幽州蓟州(均在今河北、辽宁地区)等地的城池。安史乱军如中的巨鳌,搅得海水翻滚,以致海中的龙(指唐朝的军民百姓)奔走不宁,此所谓:“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第一段将洛阳沦陷后敌焰猖狂,天下罹乱的情景及诗人忧心如焚的心情,生动形象地刻出来。
从“颇似楚汉时”至“绕床三匝呼一掷”为第二段。此段借张良、韩信未遇的故事,抒发诗人身遭乱世,不为昏庸的统治者任用,虽胸怀“王霸大略”、匡世济民之术,也无处施展,无奈随逃难的人群“窜身南国”的感慨。安史乱军来势凶猛,东都洛阳很快沦陷,战争的局势颇似楚汉相争时,呈拉锯状态。这使李白联想起历史上决定汉朝命运的杰出的谋臣和大将——张良和韩信来。他们在未遭君臣际遇之时,境况也与自己目前的状况差不多。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误中副车,被秦追捕,他只能更名改姓,亡命下邳(今江苏邳县),在下邳圮上遇黄石公,授他《太公兵法》。韩信最初在淮阴(今江苏淮阴)市曾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无以为生,钓于城下。受漂絮的老妇的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投汉,汉高祖一开始也未重用他,他月夜逃亡,演了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信笔写来,其实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品。其结构是颇具匠心。王琦曾评此诗说:“首尾一贯,脉络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065

望夫石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066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古诗简介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全用赋体写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共挥,长歌,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格真率自然。

翻译/译文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好像随着行人而归。
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遇斛斯山人相携到他家,孩童出来急忙打开柴门。
走进林穿过幽静小路,青萝枝叶拂着行人衣裳。
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歌罢银河星星已经很稀。
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乐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
终南山:即秦岭,在今西安市南,唐时士子多隐居于此山。过:拜访。斛(hú)斯山人:复姓斛斯的一位隐士。
碧山:指终南山。下:下山。
却顾:回头望。所来径:下山的小路。
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及:到。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
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行衣:行人的衣服。
挥:举杯。
松风:古乐府琴曲名,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陶然:欢乐的样子。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鉴赏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全诗以赋体——叙述题写成。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首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067

乌栖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古诗简介
乌栖曲》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此借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讽刺宫廷淫靡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现在宫廷的不满。

赏析/鉴赏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之饮。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续写吴宫荒淫之夜。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衷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高”是“皜”的假借字。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这是颇能抓住此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068


秋风清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翻译/译文
秋天是如此的凄清,秋天是如此的明亮。
落叶飘飘聚了还离散,连栖息在树上的鸦雀都心惊。
想当日彼此亲爱相聚,现在分开后何日再相聚。
在这秋秋月里,想起来想真是情何以堪;

赏析/鉴赏
深秋夜晚人望见了高悬天空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恋情和思念反而让诗人后悔当初的相识。这首词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069


夜泊牛渚怀古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古诗简介
夜泊牛渚怀古》是唐代伟大李白的诗作。此诗叙写诗人望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伤感。首联开门见点明“牛渚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全诗结构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意象瑰丽,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意境高远,格宏伟。

翻译/译文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
我登上小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注释
⑴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⑵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⑶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⑷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
⑸斯人:指谢尚。
⑹挂帆席:一作“洞庭去”。挂帆:扬帆。
⑺落:一作“正”。

赏析/鉴赏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青天万里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070

古风其三十六·抱玉入楚国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
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
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



古诗简介
《古·抱玉入楚国》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不满以及无奈的情绪。

翻译/译文
卞和献玉,反遭怀疑和酷刑,古今知之。
虽然三度献给楚王,但宝玉被弃置不采用。
巨大挺直的树木总是被先采伐,兰草芳香,得来的却总是焚烧的命运。
还是老子说的好,盈满则将损,天道如此,脱离轮回,与道为群。
鲁连守义东沉碧不回头,老子驾紫西出函谷走流沙。
我现在就想追随他们的脚步,摄取漫天的芬芳,像他们一样道德高尚。

注释
⑴“抱玉”四句:《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未加工的玉)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为诳,而刖(砍)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玉璞哭楚之下,三日三,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这多矣,子奚(何)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与而题(标识)之石,贞士而名之一狂,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加工)其璞,乃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⑵“直木”句:《庄子·山木》:直木先罚,甘井先竭。
⑶“芳兰”句:《太平御览》:《金楼子》曰:蚌怀珠而致剖,兰含香而遭焚。
⑷“盈满”句:《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⑸“沉冥”句:寂寞无为,合乎天道。
⑹“东海”句:指鲁仲连事。战国名士鲁仲连,齐国人。游赵,逢秦军围赵都城邯郸。说服平原君和魏使臣辛垣衍拒绝尊秦为帝。以此解围邯郸之秦军。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不受,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事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后鲁仲连为书遗侵齐之燕将,燕将自杀,齐得失地。齐欲封爵鲁连,鲁连逃隐于海上。见《史记·鲁仲连列传》。
⑺“西关”句:指老子事。嵇康高士传》:老子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周秦官名,相当于汉以后的御史)。周德衰,乃乘青牛,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望气先知焉,乃物色遮候(求访、等待)之。已而老子果至,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五千余言,为道家之宗。
⑻“鲁连”二句:诗人自谓愿意追随鲁仲连和老子的清美芬芳之德。蹑,追随。清芬,清美之德行。此二句的语序是,“可以蹑鲁连及柱史清芬”的倒装句。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三十六首。诗人通过和氏献宝的故事,揭示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即贞士被污,高才见弃,忠臣遭谗,良将受戮,乃至诗人运厄。诗人用老庄的道家思想,对此作了解释。他认为,这种现象,是大道所赋予的规律,无法改变,只有遵循。具体的作法,就是学习鲁仲连,功成名遂,身退,实践老子的清静无为。
诗作时间应该在赐金还山以后,此次从政失败一直让李白耿耿于怀,同类作品不少,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唐玄宗昏庸的不满,对其他小人也进行了揭露,也佐证当时李白曾经很直率地批评过唐玄宗的行为。


全诗分为三层意思。前四句用和氏献宝的故事,提出上述看似不合理而又无法改变的社会现象。中四句引用老庄有关言论,指出这种现象的实质。末四句用具体形象表达诗人遵循大道的愿望。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071

古风其二十二·秦水别陇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结叶,萋萋柳含荣。
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古诗简介
《古·秦水别陇首》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组诗《古》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共十四句七十字。诗主抒归情,“含归情”为全诗主旨。

翻译/译文
不转水转,站着说话不腰痛,真当秦水要与陇山离别的时候,你听听那幽咽的声音充满了悲伤
载着客人离别的胡,也恋恋不舍家乡的雪花,踏着犹豫的脚步,仰首嘶鸣。
目睹这动人的情景,回归故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刚来长安的时候正值秋天,四处飞蛾扑焰;现在已经春天,春开始孵化生长
野望去,桑叶刚刚萌发小小的绿结结,然而河边的树却枝荣叶茂,郁郁葱葱。
思乡的心啊,如同摇动不定的旌旗,如同急速的流水,难以平息。
梁苑虽好,终须一归,是归也不舍,留也无奈,恻怆的心情何时能平静?

注释
⑴陇首:即大陇山,六盘山南段。
⑵躞蹀:往来小步的样子。
⑶缅然:遥远的样子。
⑷袅袅:柔弱的样子。
⑸萋萋:茂盛的样子。
⑹“急节”句:时节流失,快如流水
⑺“羁心”句:羁旅之心摇摇不定,如风吹悬旌。
⑻恻怆:悲伤。

赏析/鉴赏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二首。前四句比兴,以物喻人。“感物动我情”,连接物象与“我”之情。“昔思”四句借物抒情,以春秋代谢,草木繁荣,暗示时光流逝,而“我”羁旅在外,遥无归期。“急节”四句则直抒悲苦之情,用“心摇”、“挥涕”、“恻怆”来表现。
多数人认为此诗作于第二次离开长安的时候,从诗歌的情绪上看,比较凄怆,的确受到了极大的冤屈,一种思归却又恋恋不舍长安的心境昭然可见。第一次离别长安的情绪应该没有这么凄惨,那时候还年轻,机会还有。而这次与皇上直接交流思想的机会真是千载难遇,却被高力士杨贵妃李林甫、张洎等人搅了局,当然是悲愤难平。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072

白头吟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古诗简介
白头吟》是李白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历史故事作了深刻的开掘,改变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从中反映出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翻译/译文
成都江水向东北流去,水波上荡漾着一双鸳鸯
雄鸳鸯筑巢在汉宫树,雌鸳鸯戏弄秦草芳地
雌雄鸳鸯宁同万死碎绮翼
也不忍心在间两分张
此时皇后阿娇正因失宠而妒嫉
独坐在长门宫,日愁
为了挽回皇上的恩宠
不惜用重金买司马相如的词赋,而使汉武帝回心转意
司马相如作赋得了黄金,富了,有钱了
男人就是喜新厌旧,容易生异心
某一天司马相如将要聘娶茂陵美女的时候
卓文君因此写赠白头吟
流水难作西归水
落花辞条羞于见故林
兔丝固然无情,随东西倾倒
谁使女萝枝天条,而来强行萦抱
两草犹如一心,人心却不如草
别卷起龙须凉席,任它落满灰尘,长满蜘蛛网丝
留琥珀枕倒是可以留着,也许会有旧梦重温
倒出去的水再收回就难以满杯
抛弃了的妻妾也难以重新回来
古往今来,得意者不相辜负夫妻
恐怕只有青陵台边的韩凭夫妇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073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翻译/译文
将管员的朱绂遗弃在尘土之中,往青拜谒佛事的道场。
用离垢国分别界限的金绳广开觉悟,乘引导众生渡过苦,到达彼岸的佛法宝筏度过迷川。
岭上古树就是飞栱檐,岩上野漂覆山谷的清泉。
高塔标示海,楼势耸出江上烟。
香气充盈三天之下,钟声将万壑相连。
荷叶上银珠满盈,针如圆盖刚刚长成。
飞鸟聚集在庭下仿佛来听你说法,勇猛的龙好像来为你护禅。
我很惭愧,没有高山流水之韵,唠唠叨叨的声音混入了你伯牙的琴弦。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074

送别得书字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古诗简介
送别得书字》是唐代伟大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属五言律诗

翻译/译文
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
好不容易贬谪人也发佳兴,竟然亲自来访我闲居。
日落时分愁看归回巢,潭水澄清,喜观儿跃水。
圣朝皇上一定会念思才华横溢的贾谊,应该不久就会降下紫泥书请你回去。

注释
(1)《汉书》: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帝思谊,征之。
(2)紫泥,用之以封玺书。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075


白马篇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翻译/译文
你骑着白雪毛的龙,金鞍闪耀,好个五陵豪杰
玉剑刀刃如秋霜,衣袍上的明珠落日
原来你是侍奉万乘斗鸡徒,乘坐的车轩盖高高
你张弓可摧南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遨游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注释
万乘:皇帝
轩盖:车盖
竞:比赛
原宪:孔子弟子,隐居不仕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076

沐浴子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
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翻译/译文
沐芳弹冠除灰,浴兰振衣去尘是古人高洁之士的行为准则,现在已不适合时世。
处世切忌太高洁,守志隐逸之士要善于韬光晦迹,深藏不露。
沧浪江有钓翁,不要与他浪迹五湖去。

注释
⑴王琦注:胡震亨曰:《沐浴子》,梁、陈间曲也。古辞:“澡身经兰氾(浮动),濯发傃(向)芳洲。”太白拟作,专用《楚辞·渔父》事。
⑵“沐芳”五句:概括了《楚辞·渔父》中屈原渔夫的不同处世观点。《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淈(gǔ,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bū,吃)其糟而歠(chuò,饮)其醨(薄)?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高洁),受物之汶汶(污垢)乎?宁赴湘流葬于江之腹中,又安能以皎皎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舷,一说桨)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帽带);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楚辞·中君》:浴兰汤兮沐芳。藏晖,即韬光养晦,掩藏才华和名声。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077

学古思边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
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
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
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
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
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
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
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
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古诗简介
学古思边》是唐代伟大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思妇的口吻,抒写她对远在边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翻译/译文
不见你啊,我忧伤的走上陇上,悲痛万分。
垅头的流水呜咽着,仿佛也恋恋不舍,从今日我们就难以相见。
边疆千里茫茫,落日的方向就是你驻军的地方,使人惆怅。
无尽的峰,山外是无尽的青天,青天外是无尽的彩,你就在那彩的下方。
白雁从云中飞来,一路哀鸣,使人不忍听。
雁足上系着丈夫寄来的书信,写尽离别相思情。
离别相思情写不尽,离家已经十年。
北方几乎就没有春天,军人远离家乡,难归。
相思之情如梦恍恍惚惚,只有流不尽的相思泪滴满绣衣裳。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078


幽州胡马客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野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是谁,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



古诗简介
幽州胡马客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此诗生动刻了边地人民的骁勇善战特点和生活习惯,以及战争的残酷,表现出诗人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与渴求和平的愿望。全诗语言不假雕饰,平易流畅,体现了李诗自然率真的格。

翻译/译文
幽州的胡客商,头戴绿眼虎皮冠。
笑拂着两只利箭,哪怕有万人也奈何不了他。
弯弓如张满,白雁射落端。
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事,报国即死有何难?
匈奴天骄五单于,如如虎,暴戾凶残。
散布在北,割杀畜兽如虎大餐。
虽然居住于燕支,却不怕朔风寒。
妇女骑在上笑,颜面如同赤玉盘。
也能翻身飞射兽,也善月醉雕鞍。
锦旗旄头四放光芒,争战不息如群涌攒。
白刃割洒赤血,流沙为之红染。
谁是古代名将,将颓疲兵实在可叹。
何时剿灭天狼?家家父子得以悠闲平安。

注释
⑴《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有《幽州胡客吟》,即此也。幽州,州名,汉武帝所置,辖境相当今之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
⑵干:冒犯。
⑶“弯弓”句:谓张工射箭之快。
⑷掉:摇动。
⑸楼兰:汉代西域城国。《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yū)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按,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
⑹“天骄”句:概言匈奴各部。《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汉书·宣帝纪》: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并自立,分为五单于,更相攻击,死者以万数。
⑺狼戾:贪暴凶残。
⑻北海:湖名。《汉书·苏武传》: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指今贝加尔湖。这里泛指匈奴之地。
⑼燕支山:山名。
⑽赪(音chēng):红色。。
⑾“旄头”句:谓胡兵入侵。即髦头。星宿名,昴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动摇若跳跃者,胡兵大起。
⑿“何时”句:谓何时平息贼寇。天狼,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参)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正义:狼为野将,主侵掠。

创作背景
《幽州胡马客歌》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间初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时作。当时李白自梁园首途游河北道,十月抵达幽州。
天宝后期,唐王朝不断在边疆挑起战争,广大民众深受其害。李白在吴越漫游了几年,漂泊不定。这时国家形势一年比一年差。一方面朝廷昏聩腐败,武备弛,重用权奸,杜塞贤路,国家危如累卵;一方面,在唐玄宗的纵容下,安禄山在十年间,便由幽州节度使手下的一名小小蕃将,坐成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有今河北、内蒙古、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大片势力范围,成为拥有全国一半兵力的恶虎,随时都有可能摧垮李唐王朝。
天宝初年李白在朝廷期间,就亲眼目睹唐玄宗对安禄山、李林甫恩宠有加的情况。而此时朝廷内外都在流传安禄山将要谋反叛乱的消息,这风声让李白坐卧不安。李白决计去安禄山的“虎穴”幽燕(今北京一带),以探虚实。天宝十载(751年)冬,李白离梁苑北上幽州,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翌年十月,抵幽州。到了幽燕之后,李白亲眼看到安禄山秣马厉兵,形势已很危急,他却无能为力。在此背景下,李白写了很多诗作,《幽州胡马客歌》就是其中一首。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旨在企盼如胡马客之名将,绥靖边患。
此诗可分四段,旨在企盼如胡马客之名将,绥靖边患,生动刻画了边地民族的骁勇善战和风俗生活,以及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渴求和平的愿望。
诗的一开头就赞叹“幽州胡马客”的骠骑与威猛。所谓的“幽州胡马客”应该是指安禄山手下那些横行无忌的“壮士”,也就是安禄山私养的奴才。大多数是契丹等少数民族勇士,力大无穷,身怀绝技,被安禄山收为义子。因为多是胡人,所以就不乏有碧眼金发之辈。这些勇士带着用虎皮做的冠帽,笑拂着两只利箭,有万夫不当之勇。胡人张弓搭箭,弯弓如张满月,能把白雁射落在端。胡人双双掉鞭而行,游猎驰向楼兰,胡人一出门就不顾身后之事,慷慨报国,义无反顾。可惜这些勇士选择安禄山为主子,所谓的报效国家恐怕也只是“幽燕”这个小朝廷。
诗人在作这段描述时心情颇为复杂。一方面任侠尚武的性格使诗人对这些年青勇士的高超武艺和绝技绝活发出由衷的赞美,对这些勇士报效主子的忠心也发出由衷的赞叹。也许是刚到幽州时李白对安禄山的野心认识还不足,有的学者说李白当初甚至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这样看起来李白说“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也就可以理解。可是另一方面,李白对这些勇士也有隐隐的担心,这些勇士愈健壮、武艺愈高、对主子愈忠诚,那么日后对李唐朝廷的威胁也就愈大。“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两句看似平常,其实也满含隐忧,游猎向楼兰是要经过中原腹地。而且“楼兰”一语暗指国都长安
接着诗人又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所谓“天骄五单于”一般认为是西汉后期,匈奴势弱内乱,分立为五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藉单于,五单于互相争斗,后为呼韩邪单于所并。其实在这里,“五单于”是泛指匈奴各部首领。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屡屡来犯,侵犯了今河北、山西、陕西及河套一带,不仅给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以莫大的威胁,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原的社会经济。由于汉初政权初建,国力较弱,不足以抵抗匈奴的侵扰,故只得采取消极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单于,并岁给絮、缯、、米、食物,直至武帝即位,采纳抗战派的主张,发动正义的防御性战争,才把匈奴的侵扰势力击退。
诗中所说的“燕支山”又名“焉支山”或“胭脂山”,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汉以前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的驻牧地。在更早的时候,原属月氏和乌孙的游牧地区,后来月氏和乌孙先后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这一带才被浑邪王和休屠王占领。燕支山的草原上不仅水草丰美,据说还产一种草:胭脂草,能作染料。《五代诗话·稗史汇编》说:“北方有焉支山,上多红蓝草,北人取其花朵染绯,取其英鲜者作胭脂。”故旧常以“北地胭脂”代指北方的美女。“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即是对此的生动写照。燕支山草原是浑邪王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本营,所以才有“虽然居住于燕支山,却不怕朔风寒”的慨叹。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霍去病兵出临洮,越燕支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诗人还用惊秫的笔调描写了征服匈奴战争的惨烈和悲壮:“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诗人关注的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名将,而是那些被战争机器摧残的疲惫将士和因为战争而动荡和民不聊生的社会。
尽管匈奴的战事业已久远,然而幽燕胡儿蠢蠢欲动、杀气腾腾,看来另一场严酷的杀戮恐怕在所难免。一旦战争再起,老百姓一定会再陷入无休止的动荡之中,所以李白在诗的结尾处说“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既表现出诗人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和对平叛的期望,同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079

怀仙歌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古诗简介
怀仙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此诗描写一个梦境,寄托了诗人向往自由的豪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李白自己觉得怀才不遇,心灵上的孤独无处寄托,因此采用奇特的想象来发泄心中的愤懑之情。这是诗人不羁性格的写照,也反映出诗人思想的开阔。

翻译/译文
一只白鹤向东飞去,带走我的心。
心已去啊,到何处才有个放心的地方。
仙人们正在放声高歌,期待我的到来。
长期的等待使他们望眼欲穿,站累了就攀扶着琼树枝歇歇脚。
尧舜等古代圣人之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现在也就只留下纷纷扰扰的故事。
巨鳌啊,你莫把蓬莱三仙岛背到别处去了!
我正要去蓬莱顶走一走呢。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4: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080
凤台曲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馀弄玉名。



翻译/译文
曾经听说秦穆公之女弄玉,传得鸣奏凤凰声的绝技。
那一天相逢天仙子,一见如故,别有亲情
弄玉吹彩箫去,上天遣绿相迎。
凤凰曲还在,弄玉身不返,空馀千载仙名。

注释
凤台曲,乐府《上乐》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凤台上,两悠悠”为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八·上云乐》郭茂倩题解引《古今乐录》:“《上云乐》七曲,梁武帝制,以代西曲。一曰《凤台曲》。”隋江总《横吹曲》:“箫声《凤台曲》,洞吹龙钟管。”
②“曲在身不返”一句,一本做“心在身不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诗展公众号|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留言薄|中国成年人诗歌界限网 ( 苏ICP备14046093号 )

GMT+8, 2024-11-26 01:29 , Processed in 0.77050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